深度:中醫藥時空觀與信息時代醫學革命
對人體生物節律深刻認識並用以指導養生保健及診斷防治疾病,是中國醫藥學最珍貴的獨特優勢,為中華民族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包括信息科學及工程技術的成果, 振興發展中醫藥,推動中西醫融合,創新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整體時空四維度醫藥學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中國率先引爆信息時代醫學革命,是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是掌握全球健康醫藥科技競爭先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舉措。
縱觀世界文明史,人類先後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產業技術革命,都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正是產業技術革命引發醫學革命, 催生了時代新醫學,促進了健康醫療產業迅速發展, 為保障人類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農業革命催生中國醫藥學
發生在中國的農業革命, 引發農業醫學革命,催生了古代的中國醫藥學。在原始社會和農耕社會,我們的祖先從事採擷狩獵及耕種畜牧,生產活動與動植物的生長收藏, 自身的起居與生老病死, 都同周期性變動的環境密切關聯, 從而形成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 的整體時空生命觀。
農業革命推動農業生產發展,促進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學術昌明,促使巫醫分家。中國醫藥學充分汲取農耕時代古代哲學思想的精華,在農業相關自然科學如天文學、氣象學、物候學等和農業技術迅速發展的推動下,對人生命屬性、生理和病理變化、疾病生髮轉歸以及人與周期性變動環境的關係等,都有了深刻的認識,創建了整體時空醫學理論體系,奠定了中國醫藥學獨具特色的理論基礎。
《黃帝內經》明確指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人是由皮毛骨肉通過經絡同臟腑連接而成彼此關聯的整體, 「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 人和天地日月彼此關聯,人的生命活動即陰陽消長、五行生剋、氣血循環、臟腑機能、經絡脈象隨周期性變動的環境而有規律地變化。
可以用圖1來表示《黃帝內經》的古代人整體時空生命觀結構模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在古代人生命觀基礎上建立的《黃帝內經》醫學理論,可以歸納為下列原則:
一是人是經絡皮毛骨肉和臟腑彼此關聯構成的整體,氣血在經絡運行維持生命活動。人和天地彼此關聯, 生理和病理活動順應天地陰陽消長規律,有循時辰、日、月、四時、年和亞年度的變動;
二是人的活動或自然的變化失常,擾亂了正常生理節律,或在人對致病因子敏感的時間受到侵襲,都容易致病;
三是人體生理節律的病理性改變(節律異常或消失)與病因、病變部位和性質,病程和轉歸有關,可以作為診斷和治療疾病的依據;
四是生活起居、養生、診斷和防治疾病要「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五是醫者必須掌握人和天地周期性變動的規律和彼此關聯,否則「不可以為工」。
幾千年來,歷代醫家在健康衛生、疾病診斷和防控、藥物和針灸治療等方面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寶貴經驗,不斷充實和發展了《黃帝內經》的整體時空醫學理論, 將對人體生物節律和擾亂以及同自然環境變化關係的深刻認識,完全融會貫通到中國醫藥學的陰陽五行、氣血、臟腑和經絡等基本理論中,成為其有機組成部分。
他們秉承「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古典精準醫療原則,創立了順時養生保健和包括「子午流注」在內的各種擇時診斷和治療方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造就了中國醫藥學最珍貴的獨特優勢,為中華民族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也為鄰國及世界醫學發展和人類健康做出了重大貢獻, 為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寶庫增添了瑰麗的珍寶。
工業革命催生西方醫學
發生在西方的工業革命, 引發工業醫學革命,催生了成為當今主流的西方醫學。歐洲中世紀農業生產有較大的發展, 推動了貿易、手工業和航海,也使越來越多的人脫離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 聚集城鎮。他們崇尚人性的解放,以自我為中心,掀起文藝復興和資產階級革命,粉碎封建的牢籠和神權的桎梏,卻在意識上忽視了人同周期性變動的自然環境的緊密聯繫。他們依靠個性解放迸發的創造激情,促進科技變革,發動工業革命,創新和驅動機器造就了工業時代的輝煌,同時把製造和操作機器的人變成了機器的附屬品; 而廠房則在現實中又將機器和人與周期性變動的自然環境隔絕開來。
因此,當工業革命促使西方醫學衝破中世紀的黑暗, 卻給它打上了深深的工業時代烙印,發展成把人當作與環境毫無關聯的機器的醫學, 「疾病是機器出現故障, 醫生的職責就是修理機器。」
在世界文明史上,牛頓「點燃了人類科學認識宇宙的曙光」,照耀了工業革命的進程。在牛頓自然哲學中,時間和空間是彼此獨立的屬性。被認為促進現代生物學和醫學迅速發展的三次革命,是人類認識在生物和人體空間結構層次上的突破:十六世紀解剖學和生理學發展,使人的認識從整體深入到器官;顯微鏡的發明,促進細胞學發展;生物分子結構特別是對DNA和蛋白質分子結構和功能研究促進分子生物學發展,使人類的認識分別深入到了各個器官、組織、細胞和分子水平,但始終停留在僅靠搜集分析人體「機器」空間結構的信息去窮究生命的奧秘,探索「機器」「組件」的功能和「故障」發生的原因。時間被認為是無關的參數,生命事件隨機發生,機體通過自身調節機制保持穩定的平衡, 各種因素造成「機器」的「故障」使平衡破壞導致疾病。在這種時空分離、人與環境分離的形而上學觀點指導下建立的西方醫學理論體系,無視生命活動隨時間變化的信息,無視人體內部密切關聯和人與環境密切關聯的整體性, 忽視人生命活動的時間屬性。
可以用圖2來表示西方醫學的人體空間三維度生命觀結構模型。
西方醫學最充分應用了工業繁榮和科技進步創造的條件和資源謀求發展,促進科研和臨床檢查診斷治療日新月異,為提高人類生存繁衍和健康水平,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但是,當今醫療一方面被空間三維度醫學觀念所禁錮,醫生在檢查、診斷、預防和治療上不考慮時間因素; 各種先進的醫療設備,把人當機器,將工業領域檢查和維修機器的思路、方法、技術甚至設備轉化移植到醫學領域,診斷疾病都是竭盡所能探測從器官到細胞到分子的形態和數量變化的信息尋找病因,一旦發現空間結構改變或測量值超出「正常範圍」出現「故障」,就給以藥物和手術等治療。這種「以病為本,以醫為主,以治為重」的弊端,正日益暴露出來。另一方面, 當今醫療在很多國家和地區被嗜血資本和腐敗的權力共同打造的利益鏈條所綁架,高度市場化, 已經淪為資本吸血的工具,致使醫療改革成為世界性的難題。
信息革命促進時間生物學發展
信息革命促使對生物節律的研究迅速發展成為時間生物學(chronobiology)。地球上一切生物,是經歷三十億年的進化適應周期性變動的自然環境而形成的,生命作為具有特定空間結構的物質即生物體的特定運動形式, 具有同空間結構不可分離、隨環境有規律變化(即晝夜節律、月節律和年度節律等)的固有時間屬性。
古代西方醫學和生物界對生命活動隨環境周期性變動也都有所認識, 但由於受工業時代觀念和技術條件的限制,直到上半世紀主要還是停留在對動植物「生物鐘」現象的觀察和記錄,少數結合臨床對人體生物節律的研究,一直沒有也不可能受到主流醫學重視。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中國醫學在2000多年以前成書的《黃帝內經》,就已經系統地論述了人體的生物節律並用以指導健康保健和疾病防治。
隨著信息工程技術迅速發展,人體動態檢測技術和設施長足進步,特別是21世紀以來,對調節控制人體生物節律的基因機制研究,對生物節律擾亂對基因的影響及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癌症等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近年來實驗和臨床研究已經證明,人體生物節律擾亂是損害健康,影響發育,導致疾病包括代謝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癌症以及精神障礙等的重要因素, 是威脅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嚴峻挑戰, 正越來越受關注。
2012年,92歲高齡的Halberg教授等致函聯合國衛生組織(WHO)總幹事陳馮富珍博士, 呼籲推廣應用時間生物學防治疾病,特別是防控慢性病, 得到充分肯定。WHO負責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的助理總幹事專門復函稱,將確保在制定政策時候加以考慮。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2012年召開的防控癌症會議上,專家們一致指出,擾亂人的生物節律,是導致癌症的重要因素。信息革命正在驅散籠罩主流醫學中生命時間結構的工業塵埃和霧霾。
信息革命催生信息醫學
信息革命掀起的信息時代醫學革命, 正在催生現代整體時空四維度的醫學。
融匯現代科技包括醫學研究成果,可以提出這樣一個信息時代人的生命觀結構模型,如圖3
此圖可理解為,第一,人是具有多層次空間和時間結構統一體的生命系統, 即人體空間結構每一層次的生命活動都是隨時間有規律變化而展開。
第二,各層次通過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形成時空不可分離、彼此密切關聯的網路,以維持人生命活動的有序性、整體性和可持續性等特性;
第三,人體通過同社會及自然環境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與外環境的大時空形成統一的整體。
這個模型以農業革命催生的中國醫學的人整體時空結構模型為基礎,有機結合工業革命催生的空間三維度主流醫學和時間生物學研究成果,創建了反映人體時空統一彼此關聯、人體與環境統一彼此關聯的信息時代整體時空四維度生命觀模型,將時間結構和與環境關聯作為生命的內涵,彌補了傳統中醫和當代主流醫學各自的理論缺陷,從目前認識水平來看,可以說是為中西醫有機結合提供了一個值得參考的框架。
人類的認識是從實踐中來,呈螺旋形發展,進而指導實踐活動,包括推動產業技術革命和醫學革命。
三個模型反映了迄今為止人類認識自己和自然的三個階段。農業時代產生的中國醫學,人只能依靠自己的感官,對自己和環境空間結構的認識非常有限,主要從宏觀的整體層面去把握變化的規律和彼此的關聯,人類的認識是感官水平。工業時代產生的西方醫學,人使用解剖刀、顯微鏡到基因晶元的各種器械,對人體空間結構的認識從剖析器官直達分子和基團微觀層面,人類的認識處於機械水平。信息革命促進科技迅猛發展,使人有能力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全方位掌握分析處理人和環境時空變化及互為因果和彼此關聯的大數據信息,人類認識已經提升到信息水平。
充分應用人類創造的科學技術, 包括時間生物學、現代物理學、化學、數學、系統論、耗散結構熱力學和協合學,信息科學和信息工程技術等,大力振興發展中國醫藥學,促進中西醫有機結合,對人的整體時空結構信息作出更精確的定性和定量描述,對生命的本質和生命活動的規律作出更深刻的了解和更準確地掌握,醫學就會在更堅實的科學基礎上爆發革命,創建有中國特色的新醫學理論體系, 創新健康醫療服務體制。這是信息時代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完全符合人類認識及社會和醫學進步的客觀規律。
時代洪流滾滾向前,醫學絕不可能停留在所產生的時代停滯不前,也絕不可能直接從農業時代感官水平或者從工業時代機械水平一蹴而就,一場改變世界的信息時代醫學革命風暴正在到來。
中醫藥獨特優勢為信息時代醫學革命
奠定基礎
比較世界文明史上產業技術革命催生的不同時代醫學的優勢, 從三個模型可以直觀看出,農業革命催生的中醫藥, 受中華文明滋養創造發展了整體時空醫學理論體系,幾千年來積累了極其豐富寶貴的臨床經驗,是中醫藥的獨特優勢。
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是中華民族在綿延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在沒有電子計算機和儀器設備用以檢測、儲存和分析信息的情況下,依靠中華文明培育的求實創新精神和增長的智慧才幹創建的。他們依靠自己的感覺器官去探索世界,細緻入微地觀察人體在環境周期性影響下生理和病理動態變化,夜以繼日,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家傳師教,承繼發揚,靠代代擴容的腦「庫」和重重堆積的金石竹帛紙「盤」儲存轉錄獲得的信息,從整體水平分析歸納動態變化的規律和彼此的關聯,牢牢把握住了生命活動「時空合一」和「天人合一」的基本屬性,創建了醫學典籍之浩瀚、理論體系之完備、實踐經驗之豐富、世代傳承之悠久、惠及群體之龐大,舉世無雙的古典整體時空醫學,為中華民族和人類健康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今天的信息時代醫學革命奠定了基礎。
充分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充分發揮中國古代整體時空醫學的獨特優勢,充分利用信息時代科技成就,有機結合西方醫學和時間生物學的豐碩成果,在中國率先引爆信息時代醫學革命,創新有中國特色的整體時空四維度新醫學和新醫療體系,是掌握全球健康醫藥科技競爭先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舉措,是歷史的必然。
把握歷史機遇
發展中國特色信息時代醫藥學
筆者認為,當前中國醫藥學發展速度落後於西方醫藥,不是科不科學的學術問題,不是孰優孰劣的文化問題,而是歷史問題,經濟問題,政治問題。
幾千年來,中華文明從來沒有間斷過同其他文明和國家及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中醫藥也一直是在同歐洲、阿拉伯、印度以及其他國家地區和民族的醫藥交流交融中和諧發展。當代西方醫學在槍炮加殖民的工業化進程中逐漸成為世界的主流醫學。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醫藥學才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中西醫結合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但是縱觀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反覆雄辯地證明中華文明富有最強大的生命力。中醫藥振興發展正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為推動信息時代醫學革命打下了堅實基礎。
新形勢下中國信息革命以前所未有的勢頭深入開展, 信息工程技術及產業如火如荼地迅猛發展,為中國率先推動信息時代醫學革命,創建信息時代中國特色的新醫學提供了最強大的技術物質人才支持。
「十三五」 是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要站在世界文明和全球戰略高度, 把握時代脈搏,抓住瞬息即逝的歷史機遇,旗幟鮮明地把振興發展中國醫藥學,促進中西醫有機結合, 作為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核心。
要精心運用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重要法寶,充分應用現代科技,包括雲計算、移動通訊、無線感測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以及生命科學、生物工程和製藥工程等先進技術,創新發展檢測人體機能和代謝動態變化規律的技術、設備和系統, 創新發展「以人為本,以我為主,以防為重」的全生命周期個性化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的醫療服務體制, 創新發展供給「因時」作息保健、強身養老、防病治病的食品、藥品、用品等的「時間產業」,在健康醫學領域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掌握全球醫療科技發展的戰略主動,推動信息時代醫學革命,引領現代健康醫學新潮流。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在中國引爆信息時代醫學革命, 是人類有史以來空前宏偉的醫學大變革,關係全民健康和全民小康,關係中華文明復興和世界文明進步,關係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全民關注和參與,更是全體中國醫務人員的神聖職責,無論是中醫西醫都責無旁貸,人人發揚創新精神, 發揮聰明才智,敢為天下先, 就一定能成就革命的偉業,為發展中國特色信息時代醫藥學做出貢獻。
作者簡介
吳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電子計算機系畢業,曾在該校「時間生物學之父」Halberg教授的時間生物學中心工作。於2012年創建時雲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吳今義,現兼時雲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顧問。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官方號】
※榜單|廣東中醫醫院、知名中醫藥企業公號周榜(02.03-02.09)
※2019,讓我們在前行中成就中醫藥事業的未來!
TAG:廣東中醫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