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一部電影,讓他走進金庸的客廳

一部電影,讓他走進金庸的客廳

一部電影,讓他走進金庸的客廳

一部電影,讓他走進金庸的客廳

| 趙玉國

圖 | 郭鳳岐

物雖無情,卻能讓人憶起往事,這或許是收藏的另一種意義。

有時候,被束之高閣的陳年舊物會突然被一件事情重新喚醒,那種物在咫尺、人隔天涯的滋味,好不教人感懷。

2018年10月30日,在華人圈中幾乎家喻戶曉的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金庸像是站在華山之巔的大俠,有的只是仰望與追逐。他,與他筆下的江湖一樣,在人們心中早已成為一部傳奇。

一部電影,讓他走進金庸的客廳

77歲的郭鳳岐先生在聽聞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後,只能睹物思人,回憶起他們之間的一段交往。

對於今年77歲的郭鳳岐老人來說,金庸曾經在他心中也是這樣的。但當他走進金庸家的客廳,開始與這位大俠暢談「江湖往事」的時候,才漸漸感覺到文字背後的金庸與坐在身邊的金庸完全是兩碼事兒。

故事還要從35年前說起……

「書劍」結緣

1984年初,天津科教電影製片廠打算順應市場,由科教片廠轉型為故事片廠,這就有了後來的天津電影製片廠,郭鳳岐那時擔任副廠長。

想轉型就要推出像樣的作品。當時天影廠籌備了《西遊記》和《千里躍進大別山》,但均因故擱置。而在上世紀80年代,金庸武俠小說開始風靡內地,尤其是其第一部作品《書劍恩仇錄》,更是引得萬人爭閱。那一時期內地也開始出現了很多娛樂電影,武打、恐怖、偵探、科幻……甚至一段時間內電影的類型、題材豐富程度不亞於現在。因此,《書劍恩仇錄》走進了天影廠人的視野。

確定了題材,接下來就要得到金庸先生的授權才能真正開始籌備。郭鳳岐通過內地電影界的一些關係,聯繫上了香港揚子江影業有限公司,雙方商定合作拍攝《書劍恩仇錄》,授權書則由香港方面與金庸溝通。

一部電影,讓他走進金庸的客廳

1987年8月,郭鳳岐(中)來到位於香港太平山的金庸(右)家,在客廳中與他聊天。 圖左為影片中乾隆帝的扮演者達式常。

金庸得知中國內地要拍攝他的武俠小說,非常重視,也非常支持,授權書很快就寄來到天影廠。「貴廠擬根據拙作《書劍恩仇錄》拍攝電影。(還可擇其他拙作改編)我自當率力支持。希望此事順利進行,拍成一部好片。」這部片子也成為中國內地拍攝的第一部金庸武俠劇。

在授權天影廠拍攝電影的同時,金庸還自告奮勇,要為這部電影寫劇本提綱。用郭鳳岐的話說:「那是求之不得呀。」

「影片計劃在1986年春天開機,金庸先生的劇本提綱於1985年4月送到天影廠。但提綱不能作為劇本使用,我臨時接過了創作劇本的任務。」郭鳳岐在熟讀《書劍恩仇錄》之後覺得,金庸雖然寫的是武俠小說,但內容還是以文戲為主。於是他擬定了「文武兼備,以文為主;情打結合,以情動人」的思路,經過幾個月的封閉創作,劇本終於出爐了。

一部電影,讓他走進金庸的客廳

1986年6月「書劍」劇組在揚州瘦西湖拍攝 「西湖花會」一幕。

一部電影,讓他走進金庸的客廳

1989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根據該部影片出版的《書劍恩仇錄》連環畫。

一部電影,讓他走進金庸的客廳

《書劍恩仇錄》電影底片。

該片由香港著名導演許鞍華執導,後來獲得了1988年法國巴黎國際婦女電影節特別獎,同年還在香港第七屆金像獎中獲得十大優秀國語片獎。

客廳暢談

1987年8月,影片在香港舉行首映式,郭鳳岐也第一次有機會見到了金庸。

「聽說你是南開大學畢業的,扎紮實實學了五年,影片我看過了,劇本寫得很好。」在香港太平山金庸別墅的客廳中,郭鳳岐首先得到了這位「金大俠」的誇讚。

「他很親和,很好接近,內斂,學識很廣。但與我想像中不同的是,他的文筆這麼好,卻不善言談,口才與他的小說相比真是大相徑庭。」即便如此,他們還是聊了很久。從客廳中的新疆風情畫到天津楊柳青年畫,從南開大學到金庸當年的求學經歷,從金庸沒去過的東北地區到他的家鄉浙江海寧,以及他的家族史,天南海北,侃侃而談。

「他說話節奏很慢,聲調高,交流很順暢。最主要的是,他很尊重對方的意見,不輕易做出反駁。」交流間隙,郭鳳岐也揣摩著金庸的性格,因為他並不是只來做客這麼簡單,對於這部影片,他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與金庸溝通。

一部電影,讓他走進金庸的客廳

1988年9月21日《天津日報》刊登的天津電影製片廠對該部影片的鳴謝公告。

一部電影,讓他走進金庸的客廳

1988年9月20日《天津日報》看到的影片廣告。

這部影片在香港放映時,上下集分別被定名為《書劍恩仇錄》和《香香公主》。郭鳳岐經過考證認為這位「香香公主」另有其人,並不是小說中所寫的香妃,這樣定名很可能會引來學術界的爭議。另外,港版中的很多情節和對白在香港可以製造賣點,但在當時的中國內地卻是不合時宜的。所以,郭鳳岐提出,內地版要更換一套對白本,而且片名要重新擬定。

在郭鳳岐預料之中,金庸對他提出的意見沒有反駁,他說:「創作方面,我就不干預了,你做主。我相信你調整後不會離我的小說很遠。香港版很不錯,內地版就交給你把關了。」不僅如此,金庸還覺得自己沒有為這部戲做什麼具體工作,只是提供了一個提綱,因此建議影片不要署名。

一部電影,讓他走進金庸的客廳

影片海報

得到了這樣的回答,郭鳳岐心中的一塊石頭總算落地。而在從金庸家去飯店用餐的路上,金庸還特意安排郭鳳岐坐上自己的車,繼續詢問他感興趣的話題。

很快,經過重新製作的《江南書劍情》和《戈壁恩仇錄》兩部影片也在內地上映,並成為1987年內地的重點影片。

擦肩而過

我們都知道,金庸本名查良鏞。翻閱查家的歷史能看出,其起家山東,後遷至江西,又從江西分成兩支,一支遷到海寧,被稱為「南查」;而另一支則遷至宛平,被成為「北查」。而在天津,即有「北查」一脈的傳人。

金庸曾在香港的一次活動中說:「我們查家在天津還有一份祖業,叫水西庄。」這座水西庄位於天津南運河畔,佔地百畝,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其家族代表人物為查日乾、查為仁等。清人袁枚在《隨園詩話》中,將天津水西庄、揚州小玲瓏山館、杭州小山堂並稱為清代三大私家園林。

一部電影,讓他走進金庸的客廳

2001年,金庸在天津為水西庄題詩。

1992年,天津市紅橋區決定成立「水西庄研究會」。當時有人找到郭鳳岐,想通過他聯繫金庸,希望金庸能在成立儀式時來到現場。郭鳳岐隨即寫信到香港,而當時金庸在英國講學,他委託《明報》代回了一封信,意思是這次恐怕不能到場,但有機會一定會來看水西庄。這也為後來金庸到天津埋下了伏筆。

2001年夏天,77歲的金庸應南開大學要求來到天津講學。期間他不僅參觀了水西庄舊址,還與天津「北查」後人見面。激動之餘,金庸當場題詩一首:「天津水西庄,天下傳遺風。前輩繁華事,後人想像中。」在落款「金庸」之後,還特意加上「本名查良鏞」五個字,以表達思念前賢、不忘出處之意,說來令人感動。

稍顯遺憾的是,郭鳳岐當時因故未能參加這次活動,也錯過了再次與金庸暢談的機會。在聽聞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後,他也只能睹物思人,看著當時在金庸客廳的合影,回憶起那段讓他記憶猶新的往事。

本文選自

2019年第2期《中國收藏》雜誌

欲知詳情請移步微店購買當期雜

一部電影,讓他走進金庸的客廳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官方微店,贏取讀者福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