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沒有教養,一頓飯就能看出來
文|福林媽咪
在中國,餐桌禮儀,歷來都是很受推崇的,因為它能很好的體現一個人的修養。
對於孩子來說,是否「懂得」餐桌禮儀,也是孩子有沒有教養,最為簡單明了的表達方式。
1.
在我的印象里,對「餐桌禮儀」這一概念的建立,還是因為爸爸。
上學的時候,爸爸的一位合作夥伴為了表達謝意,讓兩家人一起吃個飯。
剛開始點菜環節,我都被我爸整懵了。
一向「大男子主義」的他,沒有直接拿起菜單,在合作方的多次要求下,爸爸這才開始點餐。
更加令人意外的是,在點菜前,我爸居然還詢問對方家人:
「你們有沒有什麼忌口的或者是過敏的食物?」
要知道,我們一家人出來吃飯,他可從來都是直接就點菜,才不關心我們忌不忌口或者過不過敏的。
吃完飯回家的路上,我把自己的疑惑說給爸爸聽,他卻笑了。
「我沒有直接拿起菜單就點餐,是因為人家請客。」
「我不問你們有沒有忌口、過敏的食物,是因為我知道咱們一家人的飲食習慣。即便是我們點餐,那也要考慮到對方的飲食習慣。」
「我們一家人吃飯,都是我直接點餐那倒不假,那是因為我知道你們的口味,再說了,我哪次點餐沒問你們意見?」
點餐時照顧別人的口味,也要考慮到別人的特殊情況,這是我學到的第一個「餐桌禮儀」。
只有從生活的點滴中學會照顧人,那樣的才會在未來的生活中收穫溫暖。所謂的「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爸爸媽媽帶孩子外出吃飯,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點餐,看看他是直接都點成自己喜歡的菜,還是在詢問爸爸媽媽的建議後再決定點與不點。
孩子如果能考慮到別人,那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會懂得照顧別人,自然會是善良的人。
如果孩子沒有考慮到爸爸媽媽的口味,爸媽們不要傷心,及時給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才重要,比如「換角色點餐」。
「寶寶你點的這些都是你愛吃的,你一定很開心。」
「怎麼沒有點爸爸媽媽最喜歡的呢?」
「如果爸爸媽媽點餐時,沒有點你喜歡的菜,你還會開心嗎?」
「換角色點餐」,讓孩子意識到考慮別人想法的重要性,這將讓孩子的未來充滿會照顧人的溫暖。
2.
外出用餐,難免需要工作人提供幫助。
孩子如何與餐廳工作人員溝通交流,也是孩子教養的體現。
餐廳吃飯,旁邊位置上的媽媽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倒是別出心裁。
正是用餐高峰期,餐廳上菜的速度多少會比平時慢很多,孩子一副餓得著急的樣子。
媽媽似乎想鍛煉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就讓孩子自己去詢問工作人員。
孩子並沒有動身,坐在凳子上,朝著過路的工作人員喊:「我們的飯什麼時候才能好?好慢啊,你們!」
等到菜品上桌,孩子還不忘再吐槽一句:「真是夠慢的!」
事情發展到這裡,我心裡還在嘀咕:這樣的孩子也太沒禮貌!
直到母子倆用完餐,兩人的對話,才把事情發展拉到正規上。
「以前媽媽說過,懂禮貌的孩子都會怎麼與別人說話?」
思慮片刻的孩子回答:「先叫人家叔叔阿姨什麼的,然後再說『請問』。」
「那你剛才問那位阿姨的時候,你說嗎?」
「沒有。」
「那別人幫助我們,又該怎麼說?」
「說『謝謝』。」
「可是剛才,阿姨把菜端上來的時候,你有說『謝謝』嗎?」
最後,媽媽總結一句:「要成為老師誇讚的好孩子,最起碼的禮貌總是要懂得的!」
孩子沉思著低下了自己的小腦袋。
媽媽去前台結賬回到座位,對兒子說,「剛才那位阿姨說,可以送給小朋友兩個氣球,但是得小朋友自己去拿,你要不要去?」
猶豫幾秒的孩子,跑到前台,乾脆利落的說:「阿姨,請問能給我兩個氣球嗎?」
拿到氣球的孩子特高興,扭身離開之際,又想起什麼,開心地對著工作人員大聲的說了句:「謝謝阿姨!」
在聽到那聲道謝後,前台工作人員也燦爛地笑了,自然也很配合地回復孩子:「不客氣!」
在這微笑的氛圍下,我們都像是被感染,我笑著看到,孩子的媽媽也在笑。
媽媽用一頓飯的時間,教會孩子什麼是禮貌,如何才是有禮貌,又怎麼去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餐廳是培養孩子懂禮貌最簡捷的地方,卻又是孩子一生成長過程中去過的最美好的地方。
在餐廳那樣開放的環境中,我們肯定會與別人接觸,在接觸中讓孩子學會禮貌,讓孩子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是對孩子禮貌教育最好的方式。
禮貌對人,不單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
孩子學到的那份禮貌,也會是孩子人生中最珍貴的品質。
3.
小時候,孩子都會對外界充滿好奇,就連食物也不意外。
跟朋友帶孩子逛街,午餐時間,朋友的女兒雅雅要求三份甜點,一份給福林,一份她自己的,另一份我和朋友的。
雖說小孩子分工明確,朋友還是及時阻止:「兩份就可以,你根本就是想嘗嘗鮮,估計你一份都吃不完!」
「才不是,我一定能吃完!」
結果,真如朋友預言,雅雅吃幾口,認為不好吃,推給了朋友。
「你剛說過自己能吃完,現在沒吃完,就是說到沒做到。」
「你不講信用,就是不對的。」
「現在錢也花了,你卻沒吃完,總不能浪費吧!打包拿回家,你要負責把它吃完。」
雅雅有些抗拒,可朋友依然堅持打包。
在回家的路上,福林問我:「媽媽,為什麼阿姨非要打包帶走?」
「那是因為雅雅自己答應能吃完,結果卻沒吃完。阿姨想讓雅雅學會『說到做到』,為自己說的話負責啊!」
「當然,阿姨也在用這樣的方式讓我們明白:吃飯點餐,就是要吃多少點多少,不然就要浪費食物啦!」
「啊!這個我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所以,媽媽你就經常讓我吃多少拿多少,是不是?」
「那我以後更要珍惜糧食啦!我還要說到做到,給雅雅做個好榜樣呢!」
簡單的一頓飯,讓孩子明白糧食的珍貴,知道講信用的重要性。
以這樣「寓教於餐」的方式,讓孩子學會擔當,學會負責,也會讓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更能充分被信賴,讓孩子有一個好的信譽。
一頓飯,時間不長,卻能「演繹」孩子的一生,也象徵著孩子的一生。
一頓飯讓孩子學會為他人著想,一頓飯讓孩子學會以禮待人,一頓飯讓孩子學會擔當,還有什麼教育方式比這更「物有所值」?
不用太理論的去教育孩子,也不用太籠統的去要求孩子怎麼做,就只是帶孩子在餐桌旁吃頓飯就足矣。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未婚、新婚、寶媽春節「比慘大會」,對比一下就知道,可憐了寶媽
※別牽著寶寶的手學走路,累人還傷寶寶!正確的學走路方式是這樣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