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166.怎麼樣才叫「眾生的顛倒」呢?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166.怎麼樣才叫「眾生的顛倒」呢?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怎麼樣才叫「眾生的顛倒」呢?

宣化上人 講述

G3示染緣起遍成輪迴(分二)

H1勸識二倒 H2別明二倒

今H1

【 阿難!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詣如來大涅槃者,先當識此眾生世界二顛倒因,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三摩地。】

阿難哪!我現在告訴你,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詣如來大涅槃者:你現在想要修行大乘菩薩法這個真正的定力,直接地就到如來那個地位,得了大涅槃,證得「常、樂、我、凈」這四種的功德──常,永遠都不會變的;樂,這是得到真正的快樂;我,得到自己這個真我;凈,永遠都清凈的。先當識此眾生世界二顛倒因:你首先應該認識這個。認識什麼呢?認識眾生和世界有兩種顛倒的因素。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三摩地:如果你能把這個顛倒認識了,顛倒不生,這就是如來真正的定力。

H2別明二倒(分二)

I1明眾生顛倒 I2明世界顛倒 I1分三

J1從真起妄 J2迷本難復 J3成業感果

今J1

【 阿難!云何名為眾生顛倒?阿難!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

阿難!云何名為眾生顛倒:阿難!怎麼樣才叫眾生的顛倒呢?阿難!你知道嗎?由性明心性明圓故:由這個妙性明心,這個本性是圓明而照一切諸相的。可是,因明發性:因為你在本有自性這個「明」上,又加了一個「明」;就是在這個「覺」上──就是前邊所講的那個覺,又加了個「明」,就發出這種業相的性,業障。因為你由真起妄,依著這個如來藏性,生出一種無明。這個本來的覺體就是明的,你不能在「明」這個覺體上,再要給它加上一個「明」。因為想加上一個「明」,這一念的妄動,就發出一種業相;這種業相的性,就是造業的相那種性。性妄見生:所以本來是如來藏性,現在就生出一種無明;無明就是一種惑,就是不明白了,疑惑了;有疑惑,所以就造出業來了;造出業,這種業性就變成是一種妄;因為這個性妄了,就性妄見生,所以就有了一種生死。

這一段的文,也就是因為「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還是說前邊所說那三種的細相、六種的粗相。三種的細相是什麼呢?因為在依真起妄這個時候,就首先生出一種「業相」,就是無明的業相。生出無明業相以後,就生出一種「轉相」,轉了。這一轉,就是造業了。先起惑,然後造業;造業,就要受報,那麼又生出來一種「現相」了。這是三細──業相、轉相、現相。

然後因為生出轉相,生出種種的迷惑來,又生出六種的粗相:頭一個就是「智相」,就是世間智慧的相;這個智相生出,又生出一種「相續相」,就是接連不斷的這種相;相續相生出來,然後就又生出來「執取相」,執著而取;執取相生出之後,就生出來一種「計名字相」,這是第四;生出計名字相以後,就又生出來一種「起業相」;第六,就是「業系苦相」,就受苦報了。生出這種種的相,所以從畢竟無,成究竟有:從本來是沒有的,因妄而就有「有」了。

此有所有:「此有」,就是這個無明。「所有」,就是那個三細。因為「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在「有」的這個無明的上邊,就生出這三種的細相來。非因所因:「因」,當個依字講。什麼「非因」呢?無明為這三種的細相所依,但是這種所依,並不是真正的所依,而是虛妄造成的一種虛妄相,所以就是「非因」。本來好像這三種細相依著無明,無明是它的所依,但是也不是。為什麼?無明根本就沒有一個自體。無明既然沒有自體,這三種細相又怎麼能依無明呢?所以「非因所因」,無明不是這三細所依的。

住所住相,了無根本:「住」,眾生為能住,無明就為所住。可是所住的這個相,它根本就沒有一個根本,就是它沒有一個什麼基礎,它沒有背景。本此無住:本來這個既然沒有「所住」,在這個上就虛妄建立世界及諸眾生:在這個虛妄,沒有實實在在的東西上,就建立成一個世界和這所有的一切眾生。這些都是虛妄而有的,並不是實實在在有的。

J2迷本難復

【 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宛成非相。】

迷本圓明,是生虛妄:「迷」,就是依真起妄。如來藏性本來無名無相,由這個如來藏上,生出無明,這迷了。既然迷了,把本有的圓明覺性也不認識了;因為不認識自己本有的圓明覺性,所以就好像一個失去家鄉的人一樣,於是就生出虛妄來。妄性無體:雖然依真起妄,這個妄性並沒有一個自體,它是依真起來的;起來,它是一個虛妄生出來的,沒有自體。非有所依:既然這個無明沒有自體,所以那個三細也就不可以依靠它,它不能做三細所依憑的。

無明根本沒有自體,所以三細也沒有所依,那麼你將欲復真:你若想返本還原,恢復到自己本有的佛性上。欲真已非:你有這個「求真」的心,已經就是妄了!又生出妄來。你若是想恢複本有那個「真」,就不要在「覺」上再加個「明」──不要再頭上安頭,不要騎驢覓驢。所以欲真已非,說「我要真了」,這已經就非了。

真真如性,非真求復:這個真的真如自性,不是說我再恢復我那個本有的真;你只要把無明沒有了,就是真嘛!不必再求了。你為什麼沒有真?就因為有無明。你知道了無明沒有自體,所以也不妄想,不求真,你只要把無明破了,破無明,就顯法性。無明沒有了,法性自然就現前了,你也不必再求真了。因為你沒有明白這個無明,沒有把它破了,所以你現在才是虛妄的。你本來就不需要求真的,也不需要斷妄的,你只要破無明就可以了;但是你不破無明,只要想求真,這是所謂「捨本逐末」。你應該先破無明,無明破了,三細、六粗也自然就都沒有了。就因為你想要求個真的,可是你無明沒有破,怎麼可以求真呢?所以宛成非相:宛然就成了一個沒有「真」的這個相了。

J3成業感果

【 非生、非住、非心、非法,輾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同業相感,因有感業,相滅相生,由是故有眾生顛倒。】

非生:「非生」,就是說生相的無明,也就是說這個無明。非住:「住」,這是說業識。這業識,就屬於住相;那無明,就屬於生相。非心、非法:見分就屬於心,相分是屬於法的。可是這一些個,無論是無明、是業識,是見分、相分,這些個也都好像前邊所說的那樣,它沒有根本,沒有自體,都是虛妄而有的。雖然虛妄而有的,可是它這個病一生出來,就會傳染。這個輾轉發生:就是互相傳染。好像眼、耳、鼻、舌、身、意,這都互相有連帶的關係。

這互相輾轉來發生什麼呢?生力發明:發生了這種的生力,這種生生化化的生力。因為以上這無明、業識和見分、相分,這互相幫助,你幫助我、我幫助你,你藉我一點力量、我藉你一點力量,大家互相這麼輾轉,就發生一種的力量;這個力量再擴大了,再發明到極點,熏以成業:於是這麼大家在一起熏習,就成了一種業障、業報。同業相感:這業若相同的,它就互相有一種的感應。因有感業,相滅相生:因彼此互相通著,互相能有一種的感應的關係,於是就造成有相滅、有相生。由是故有眾生顛倒:因為這個,所以就造成了有眾生,眾生又生出了一種顛倒。

【編注】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楞嚴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一邊學佛法,一邊生淫慾心,那該怎麼辦呢?
160.誦持〈楞嚴咒〉,常生佛前,眾行成就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TAG:楞嚴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