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進入緊急狀態,各國也亂作一團!地球還未去流浪,一份真實存在的危機已擺在所有人面前!
極端天氣全球變暖,可能比我們想像得更嚴重!人類需要素食環保的生活方式來拯救自己!
不知大家是否看了口碑炸裂的中國科幻《流浪地球》,由於太陽急速膨脹,地球不得不流浪到另一個星系,找尋另一顆恆星。
雖然我們或許看不到《流浪地球》電影中的畫面,但是對於全人類來說,現在,一份真實存在的危機,已經擺在了所有人面前!
布魯塞爾的冬天嚴寒刺骨,然而,35000名比利時青少年卻走上了街頭,朝著歐盟總部前進。
他們敲著鼓,舉著牌,喊著口號,表達抗議:
「季節已比我的大姨媽更難預測!」
「救地球就是救自己」
「恐龍也曾以為自己還有時間」
「沒有第二個地球,沒有B計劃!」
「我們是能夠拯救世界的最後一代人!」
他們已經這樣堅持了4個星期——從1月10日開始,每個星期的周四,他們都翹課遊行。
第一個周四的遊行中,有3000名中學生參加,第二個周四遊行時,中學生人數已經達到1.2萬人,1月24日,當地大學生加入集會,使得學生人數達到3.5萬人。
青年們表示,如果政界人士在氣候變化上的作為與民眾的期待不符合,那麼他們在每周四都會走上街頭。
學生們的行動也引來了更多群眾的參與,據比利時當局估計,已有超過7萬人參加過遊行。
規模之大讓比利時的火車系統都發生堵塞,有數千人因為交通問題沒能達到現場參與遊行。
抗議者表示:「人類改變很困難,但不改變會致命!」
不用贅述,全球氣候變化的形勢已經很嚴峻。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氣候變化的威脅真實存在——
就只拿剛過去的2018年來說,加利福利亞和希臘都發生超級山火,無數人無家可歸;印度Kerala發生自1920以來最大洪水;澳大利亞東部、阿根廷、南非開普敦爆發大幹旱;歐洲突破47攝氏度;連北極圈都出現了30攝氏度高溫;南極洲海洋冰面範圍,也縮至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小程度……
而根據科學家們的預測2019年,人類可能會再迎來破紀錄高溫兩極冰層的迅速融化,也可能使得氣候變得越來越難以預測。
—— 世界真的亂套了!
但正如抗議者們所擔心的,為了下一代的生存而養成新習慣對人類來說太難了。為了長遠未來而犧牲眼前利益,對人類來說太難了。不去怪罪他人,而團結起來解決問題,對人類來說太難了……
只要火沒有燒到自己本人的眉毛,人就總是能找到理由轉移注意力……
「全球變暖這個概念是中國人捏造的,目的是為了讓美國製造業失去競爭力。」
——美國總統特朗普
但現實是,火已經燒到眉毛了,大家的注意力越來越無法轉移了,科學家們的警告,也越來越緊密了。
連紐西蘭這樣,掛著類似「世界最後一片凈土」名號的偏僻所在,也已經真切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可怕!
高溫 火災 夏天有點懵!
開年以來,紐西蘭各地就相繼破高溫記錄一些地方史無前例地突破35度。從來沒經歷過這種熱浪的紐西蘭人真的有點懵了!
隨後,紐西蘭又連續爆發山火,先是坎特伯雷地區燒起來了。前天下午,尼爾森地區也燒起來了,
不久之後,附近的Rabbit Island也發生了火災……
可把紐西蘭消防急得團團轉。
大火連天,濃煙滾滾連尼爾森的機場附近都被濃煙環繞。
當地進入緊急狀態,部分居民連夜撤離。
據民防部表示,到周三清晨,這場大火已經吞噬了1900公頃土地。
多條道路封閉,超過182戶居民疏散,萬幸的是沒有人員傷亡。
儘管周三的天氣使得火勢沒有擴大,但消防調查員表示,目前火勢還沒有得到完全控制……
民防部表示,這場火災可能是因為尼爾森的一位農場主在耕種牧場時,其機器產生的火花引起…
據說這位農場主已經快嚇尿了。不過網友們表示,這種操作很常見,本來不應該有什麼問題,但近日來連續高溫和乾旱,確實大大增加了「星火燎原」的風險…
根據紐西蘭氣象局的預測,接下來的一個星期,紐西蘭仍然將持續這樣的乾旱天氣,持續被高壓帶控制。
而這種情況,在紐西蘭很罕見。
「一般不會連續6周都這樣。」
與此同時,與尼爾森隔海相望,同樣經常發生火災、洪水和乾旱的塔斯曼尼亞,也已經被視為高危地區,一些當地區民想要給自己家上保險都被拒絕了。
澳洲氣候專家Richie Merzian表示,「以後氣候會升溫到比工業化前高3-4度的水平,屆時整個海岸線上的城市都會變得不具備投保資格。」
1.5攝氏度警戒線可能不保
根據紐西蘭的氣象學家們最新預測,2014年至2023年將會是自1850年人類開始對氣候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
而在下一個五年內全球變暖還將加劇,與此同時極端天氣也將更加頻繁。
巴黎氣候協議定下的升溫1.5攝氏度的警戒線則有可能被打破。
而對預估的準確性專家們表示有十拿九穩的把握。
其實,即便沒有專家提供數據紐西蘭人也已經切身感受到了氣候變化。
紐西蘭海域開始出現大量熱帶魚…
紐西蘭人發現,身邊的海域中,已經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熱帶和亞熱帶魚種,從澳大利亞,到新喀里多尼亞等太平洋島國來的魚類,都已經在紐西蘭近海發現了。
而原因,就是紐西蘭周圍的海水已經明顯升溫,甚至有些地方海水升溫了4度!
也許這個夏天你過得很開心,海水不刺骨了,游泳游爽了,各種各樣的魚也釣起來了,「戰績」顯赫,但科學家表示,別高興早了,高水溫遲早會孕育出更具破壞力的風暴系統,也就是說,從前年開始我們所經歷的接連不斷極端氣候,接下來可能會來得更頻繁、更生猛!
紐西蘭或面臨極端地質災害
然而,真正讓紐西蘭顫抖的卻並非氣溫升高,或者風暴頻頻而是火山爆發和地震以及隨之而來的海嘯。
根據美國科學家的研究,全球各地的冰層都在迅速融化,而冰層融化造成的結果,除了海平面上升,還會引起各種地址災害——
簡單說,就是因為原本壓在地面上的冰層融化了,地殼壓力減輕,這樣斷層更容易裂開,從而使得火山和地震更易爆發。
而如果地震發生在水下,則會引發大規模的海嘯。
在冰島,人們已經發現,火山活動開始頻繁。
2010年,Eyjafjallaj?kull發生火山大爆發,歐洲通往那裡的航線都一度被中斷,造成經濟損失超過30億美元。
大家都知道,紐西蘭是一個位於地震帶上的多火山國家,我們也已經專門報道過,專家們現在討論的已經不是災難會不會發生的問題,而是到底什麼時候會發生,發生的程度到底會有多極端。
紐西蘭將直面巨大經濟損失
對於第一產業發達的紐西蘭來說,氣候變暖對經濟的潛在威脅也越來越明顯。
你可能不知道,紐西蘭產蘋果的能力,正在被氣候變化削弱。
大家都知道,紐西蘭的蘋果特別棒,脆甜好吃、色澤又好看,而這都得益於紐西蘭的溫帶氣候——夜晚涼,白天暖,但農業學家Richard Volz表示,如果氣候繼續變暖,會極大影響蘋果口感,「色澤會暗淡,果肉也會變得軟綿綿。」
而且天熱也不適合水果存放,出口就會受影響。
霍克斯灣的蘋果園園主Carl Fairey表示,近年越來越熱,他們現在要應對蘋果被晒傷的問題了。
是的,除了高溫、極端天氣、火山爆發、地震、海嘯,氣候變化帶來的還有海平面上升問題。
根據環境學家和工程研究者的計算,如果海平面上升達到1.5米,重修其造成的基建損失,需要花掉納稅人80億美元的錢。
為了拯救自己全球人類必須共同應對
周四,紐西蘭冰川學家Nick Golledge在晨間電視節目上表示,扭轉氣候變化已經不可能,如果沒有全球一致的行動,那麼這種危險而不可預測的氣候,將會變得更糟。
在澳洲和紐西蘭「火燒火燎」的此刻,美國部分地區則罕見地出現零下52度的極寒天氣,致21人死亡,如此極端讓人大呼,地球怎麼了?
「這些致命的威脅,會改變我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要去適應會是非常難的事。」
Golledge表示,目前最緊急的事情,就是全球都必須一起減少碳排放。
我們不知道在危急關頭,人類是否能夠團結起來真如各種「協議」和「承諾」里說的那樣實現碳排放的急剎車?不過讓人欣慰的是很多年輕人們已經重視起這個問題,滿懷激情的要求政府切實作出改變。
或許,這是人類拯救自己的最大希望吧……
你怎麼看?
《世界觀察》雜誌中登出,牲畜業及其副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至少佔世界總排放51%,遠遠超過糧農組織先前估計的數值18%。畜牧業產生了溫室氣體的最大來源,肉食產業是全球暖化的元兇。
全球暖化的問題,畜牧業和養殖業對全球暖化的貢獻佔51%還多。
著名的氣候科學家詹姆斯·漢森教授發表的論文指出,避免全球暖化達危險水平的唯一途徑是實現「負排放」,也就是說,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必須減量。
為了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保持在2攝氏度以下(10月8日,最新IPCC報告將這一數據修改成為1.5攝氏度以下),人們必須少吃75%的牛肉、90%的豬肉和50%的雞蛋——用豆類和堅果代替動物製品。
「人類必須把全球變暖程度,控制在1.5℃以內。否則,到2040年,地球將發生氣候大災難。」
這是此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研究了超過6000篇科學文獻,由全球專家聯合得出的結論。
地球不需要人類拯救 人類需要拯救自己
人們一直在呼籲「拯救地球」「救救地球母親」。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地球不需要人類拯救,人類需要拯救的是自己。」
地球已存在了44~46億年,人類只是寄居在地球上的無數物種之一。
和許多物種一樣,在氣候環境適宜的時候,人類產生了;一旦氣候環境不合適,人類就會和恐龍一樣滅絕。
著名的氣候科學家詹姆斯·漢森教授發表的論文指出,避免全球暖化達危險水平的唯一途徑是實現「負排放」,也就是說,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必須減量。
為了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保持在2攝氏度以下(10月8日,最新IPCC報告將這一數據修改成為1.5攝氏度以下),人們必須少吃75%的牛肉、90%的豬肉和50%的雞蛋——用豆類和堅果代替動物製品。
地球人口預計在 2050 年達到90億,2100 年越過110 億,一旦生態系統被毀壞,大旱襲來,農田變成沙塵地,地球將無法供養這些人口。
世界銀行組織估計,到了 2050 年左右,超過1.4 億人將成為氣候難民。
實際上,如今那些不被主流人群關注的角落,已經展現了遭遇氣候災難的圖景:
過去幾年,非洲索馬利亞蘭 70% 的牲畜死於氣候變化,上萬家庭逃離荒地住進難民營;蘇丹和肯亞遭遇了 2000 年未見的乾旱;在越南,每年有數千人放棄湄公河三角地帶的沃土,因為它已經被上升的海水所污染。
人類之外,六分之一的地球物種陷入瀕危,最終,沒有任何動植物是絕對安全的,「在極端環境下,生態崩潰,最頑強的物種都會成為受害者。」
素食生態 化解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的主要形成原因
《世界觀察》雜誌中登出,牲畜業及其副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至少佔世界總排放51%,遠遠超過糧農組織先前估計的數值18%。畜牧業產生了溫室氣體的最大來源,肉食產業是全球暖化的元兇。
當人類肆無忌憚的張開血盆大口,盡情的吞食著各種肉類時,大大的刺激了畜牧業的大規模工廠化飼養。據估計,人類僅在2005年吃掉的動物數量總計4242億隻,平均每天吃掉12億隻左右,更何況十年之後的今天?
全球有10.5億頭的 牛(2006年),每天排出2100億升的甲烷氣體,全年排出366500億升的甲烷,牲畜糞便還要再釋放出3500萬噸甲烷,甲烷溫室效應為二氧化碳的20倍。據科學家研究分析,全球變暖給我們帶來的危機,有的我們在有生之年就可以看到。
如何化解全球暖化
近年來,國際上呼籲環保的話題越來越響亮,然而因為畜牧業涉及到各個國家、集團、企業之間的經濟利益。
因此,儘管畜牧業對全球環境、人民健康、資源可持續發展...造成了極大影響,也依然是大踏步的呈增長模式。
據BBC最新新聞報道:中國是現在全球第一大碳污染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牛肉和蛋生產國,每年人均豬肉消費,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我國肉類生產在近20年來出現了大規模增長,糧食作物的消費正在減少,轉而去消費動物製品。這也使得我國,肥胖與疾病的人數大幅上增。
然而現在,當我們知道了畜牧業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元兇」,且正在不知不覺的摧毀我們的家園和生命,以及子孫後代的發展,您還準備坐以待斃嗎?來看看,如果您吃素素食會帶給地球怎樣的新生態?
1.素食是最低碳的方式
德國生態經濟研究所說,一個人如果吃肉,每年造成的碳排放量,相當於駕駛一輛中型車行駛4758公里。但是,素食者一年吃掉的食物所造成的碳排放,約等於駕車行駛2427公里。
研究說,放棄肉類與蛋奶製品而完全吃素,可以將製造食物排放溫室氣體,降為原本的1/7,相當於駕車行駛629公里。若完全食用有機食物,則飲食碳足跡為肉食者的1/17,相當於駕車行駛281公里。
另外,飼養和運輸1公斤牛、羊和豬肉所需要的能源,可以讓一個100瓦特的燈泡點亮3個星期。所以,素食者一生不僅很少的消耗,更在為地球及後代節約能源。
2.素食是最快速的方式
還記得很多節目里提到的節能減排措施嗎?然而我們需要隨手關燈多少次,拔下插頭多少次,才能節約一度電?但是只要少吃一公斤的肉,就能少排放36.4公斤的二氧化碳,相當於節約36度電。在所有的節能減排措施中,素食無疑是最快的一種方式。
美國紐約大學傑米森主任說:「只有世人想要解決時,才有辦法解決。一個人若想要解決,可以開始改變個人的生活。而減少吃肉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個人能立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3.素食是最有效的方式
按照生產1公斤肉類排放36.4公斤的二氧化碳的標準計算,如果每個中國人:
一星期吃1次素,將減少二氧化碳473.2億公斤;一星期吃4次素,將減少二氧化碳1892.8億公斤。
實際上,用植物蛋白取代動物蛋白,我們不但攝取了更安全豐富的營養,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的中國人,我們更應該為自己所生存的環境,及子孫後代們的發展做一些貢獻。不是嗎?
4.素食是最徹底的方式
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主席—帕喬里在記者會上提出,不吃肉、不開車騎腳踏車、少消費,是遏止全球暖化的三大要點。他說:「這是早先不敢表達,不過現在公諸於世的概念。
因為現在大家都在談論新能源、生質燃料、混合動力車、壓縮空氣車、碳回收機器,或種樹等,但是這些都緩不濟急,或是只有少數人買得起、做得到,而畜牧業對環境的破壞名列前茅。
食物是人人每天都要吃,人人做得到,影響力也最大的。只是這一點似乎卻沒什麼人知道,由於素食者所浪費的資源只有肉食者的1/20,若大家都吃素,我們就能快速有效遏止全球暖化。
5.素食是最長久的方式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地球的可持續發展,那就是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的發展模式。然而現在各國家及企業為了經濟利益、為了自己的貪慾及享受沒有止境的濫墾濫牧、大量消費。
其造成的水土流失、沙漠擴大、水源枯竭、氣候異常、森林消失等生態危機也為我們的子孫埋下了巨大的地雷。生態危機的潛伏期不易被人們發現,一旦形成則很難再恢復,需要付出多年的努力,和幾十倍到幾百倍的代價,才能消除危機的影響。
而素食,就是唯一遏制這一切危機繼續深廣化蔓延的方式,也是地球生態及各生物種群可以長久、持續、平衡發展的最佳方式。
本文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TAG:一禪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