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8首經典民樂陪你賞月
~ ~ 元宵節快樂 ~ ~
元宵節除了吃湯圓和賞花燈外
自古是團圓賞月的日子
▼
元宵節始於秦朝、確立於漢朝,已有兩千年歷史。正值農曆的「元月」,「宵」是夜晚的意思,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所以掛燈籠和吃湯圓的習俗,都源於圓月的形象。
在這傳統佳節
讓8首與月亮有關的經典民樂
與你千里共嬋娟
▼
【彩雲追月】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摟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彩雲追月》早見於清代,系著名的粵音曲譜,具有那個時代廣東地區的市民生活志趣和民間音樂特色,相傳李鴻章任兩廣總督時曾將此曲抄送大內演奏。這首曲子曾由任光和聶耳合作譜寫成民族管弦樂的形式出演,後來被改編為鋼琴獨奏作品,由中國鋼琴家傳播到國際舞台上。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瀲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名作,以清麗雋永之筆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充滿了對人世和自然的哲學思考。而著名的琵琶民樂《春江湖月夜》最早見於十八世紀,流傳至今已成為民族音樂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了。
【二泉映月】
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二泉映月》是我國著名的民間音樂家「阿炳」華彥鈞的一首二胡名曲。上世紀50年代初由音樂家楊蔭瀏先生根據阿炳的演奏,通過記譜整理,後傳遍大江南北,充分展現了二胡的藝術魅力和情感渲染力。樂曲展現了對人世蒼涼的深刻思索,幽怨凄愴,沉鬱頓挫。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關山月》是一首十分優美的古琴曲,改編自山東民歌,曾使用李白的名詩《關山月》填詞而得以此名。短小飄逸的曲子,運用了大量具有梅庵派特色的輪指。相傳《關山月》是一首漢樂府曲的笛子作品,後被改變成為古琴曲,而現在常聽到的琴曲《關山月》則形成於清末。
【梧桐月】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梧桐月》是洞簫名家張維良先生早年作品,根據於流傳於蘇州一帶的樂曲改編而成。全曲分為兩個部分,開始的散板是景的描繪,象緩緩打開的一幅寫意長卷:秋夜,風清雲淡,月光清冷素潔,梧桐樹亭亭挺立,樹榦高直,脈絡清晰,月光透過寬大而綿軟的樹葉,灑落在地,一地斑駁。
【月光下的鳳尾竹】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月光下的鳳尾竹》是由我國著名的作曲家施南光所譜寫的一首具有濃郁傣族風情的音樂作品,通常以具有民族特色的葫蘆絲來演奏。描繪了靜謐的南國夜色下,唯美柔和的月光清輝,鋪灑在茂盛翠綠的鳳尾竹林間,散發著清新雅緻的清香,一派寧靜祥和的自然風貌。
【花好月圓】
今宵月圓花更好,桂花滿枝撲人面
品酒論花賞明月,月隨雲轉天陰暗
《花好月圓》由黃貽鈞創作。起初沒有標題,國樂隊的陳中根據樂曲歡快熱烈的氣氛,就給它起了個《花好月圓》的名字。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指揮家彭修文就把江南絲竹式的《花好月圓》改編成民族管弦樂,後經中央廣播民族樂團演奏,影響甚廣。
【平湖秋月】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平湖秋月》原是一首粵曲,源於北方小調,後經廣東音樂名家呂文成的改編為民族樂曲,廣泛流傳在粵劇音樂中。其借景抒情、格調清新,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及連綿不斷的抒情性。旋律明媚流暢,音調婉轉,描繪了中國江南湖光月色、詩情畫意的良辰美景,有淡泊悠遠、虛無縹緲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色的感受與熱愛,成為廣東音樂中的名作。1975年,作曲家陳培勛將其改編成為鋼琴獨奏曲,使得這首富有中國特色的樂曲更加廣為人知。
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之餘
別忘了好好欣賞音樂哦
來源:橄欖古典音樂
如果你還想聽哪位歌手的音樂,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讓我們不斷帶來更優質的內容!
※「膽石混合,看我全能組合!」McIntosh麥景圖+Sonus faber勢霸土星套裝
※家居|背景牆的24種裝修方式,連設計師都排隊點贊!
TAG:影音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