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呂后為何如此痛恨戚夫人?是吹枕邊風還是搶太子位?

呂后為何如此痛恨戚夫人?是吹枕邊風還是搶太子位?

公元前195年劉邦駕崩,呂后呂雉的兒子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因年幼,由其母呂雉臨朝稱制、垂簾聽政。呂后當了皇太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過去受到高祖寵愛的妃嬪一律送入冷宮,命令她們做一些臟苦累的活兒。其中最受劉邦生前寵幸的妃子莫如戚姬,即戚夫人。呂后逼迫戚姬穿上囚犯的朱紅囚服,並囚禁於舂米的永巷,讓其每日舂米。享受了大半生榮華富貴、及後宮萬千寵於一身的戚夫人不甘被貶和受不了每日舂米之苦,於是通過唱歌的方式表達心中的怨恨,作了一首《舂歌》: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去三千里,當誰使告汝?希望有人聽到,告訴她的兒子趙王劉如意及大臣自己被貶做舂工(也不算太慘,康熙的其中一位皇后還刷過馬桶)之事。

呂后得知此事後,以此為把柄,於前194年毒死了趙王劉如意,並將戚夫人手腳砍斷,熏聾了她的耳朵,灌下啞葯,關在廁所,起名「人彘」,還邀請自己的兒子漢惠帝劉盈觀賞。得知人彘即戚姬的惠帝嚇得不輕,認為不是人做的事,以致一病年余,從此一蹶不振,日夜借酒消愁,七年後便駕崩了,年方24歲。

古代帝後的最高要求是能夠做到人們心目中的「母儀天下」,溫良賢淑,作為皇太后的呂雉,更應表率示範,為何一執掌朝政就下如此狠毒手段對付劉邦的妃嬪?尤其是對戚夫人,為何呂雉如此痛恨?竟將戚姬做成人彘?是戚姬在劉邦耳根吹枕邊風還是搶太子位?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從史料來看,戚姬恃寵而意圖廢太子擁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搶奪太子位才是其下場悲慘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劉邦的諸多姬妾中受寵的其實不止戚夫人,如其他的管夫人、趙子兒等,他們在劉邦去世後雖沒有記載其下場如何,但在《史記·外戚傳》記載有薄太后的一段中說,「高祖崩,諸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宮」。此句表明應該只是貶謫不給予出宮,但並未言明被誅殺,或做成人彘之類,應與戚夫人的下場有所不同,至少沒有製造稱人彘,否則史官應有所記載。與薄太后昔日情同姐妹的管夫人、趙子兒曾相約「先貴勿相忘。」大概如「苟富貴,勿相忘」之意。他們在劉邦在世時也是得寵的,她們曾在劉邦面前笑說三人與薄太后相約之言,引起劉邦注意從而實現了她們二人早年與薄太后的誓言,並造就了文帝。

另一方面,戚夫人倚仗劉邦寵幸而時常在其面前哭訴「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導致劉邦認為太子劉盈「仁弱」,還常對人說「盈不類我,如意類我」。大有廢掉劉盈之意。戚姬希望廢掉太子劉盈立其子劉如意,搶奪太子位這件事情威脅到了作為正妻嫡母的呂雉日後的權位及其兒子的帝位,才是呂后痛下殺手和戚夫人悲慘下場的禍根。我們知道,呂雉面對有可能威脅到劉漢政權和自身利益的人,絕不會心慈手軟的,比如大家知道的誘殺韓信、彭越、英布等大功臣的手段。縱橫國史認為,戚夫人若只是吹枕邊風,不搶太子位,同時被貶謫到永巷舂米時不唱那首滿帶怨恨和有復仇之意的舂歌(前文已述),我想不會有「人彘」的下場,至多也不過舂米到死,命應該是保得住的。畢竟惠帝「仁愛」,有特別疼愛戚姬之子趙王如意,還幾次三番保護劉如意性命(若非劉如意不貪睡跟其哥哥惠帝起早去打獵,又或者惠帝不起那麼早去打獵,呂后應該沒有那麼容易下毒手)。

此外,劉邦在世時,戚夫人幾次三番吹枕邊風要換太子,劉邦也幾次在大臣面前欲議立新太子,幾次都差不多廢掉,直到呂雉請出「商山四皓」,劉邦才哀嘆「羽翼已成」,方作罷。但劉邦在前195年死時,呂后也並沒有立即就殺掉戚夫人,而是到前194年才藉機殺掉了戚夫人,否則她完全可以借帝統新舊交替之機會就殺掉,而不是囚禁她在永巷舂米,並直至戚夫人自己作死唱了那首《舂歌》為呂后落下把柄,才動了殺心,也才被做成人彘以致死。否則,戚夫人也有可能是一輩子不得出宮,做囚犯和舂工,命還是保得住的。

當然,還有很多人認為,呂后如此痛恨戚夫人,是因為戚姬搶找了呂雉的男人,即所謂後宮爭寵。呂雉儘管是正妻原配,也陪身無分文的劉邦白手起家創業,同甘共苦,每過一天好日子,才創立了大漢基業,但人老色衰的呂雉怎比得過戚夫人的年輕美貌和才藝。劉邦專寵戚夫人,對呂雉不理不睬,以致漸漸疏遠,數月不到她那兒去一趟。而劉邦外出時,也經常帶著戚夫人,讓身為皇后的呂雉留守。理由是呂雉年長,留在宮內理政。但縱橫國史不這麼認為,呂雉與劉邦夫妻檔創業,劉邦可以在外面風花雪月,卻把朝政大權放給呂雉,是因為對髮妻的絕對信任,因為劉邦也是個多疑之人,因此時人曾說「呂氏雅故本推讖高帝就天下,功至大」。司馬遷也說呂后「為人剛毅, 佐高祖定天下, 所誅大臣多呂后力。」而觀其誅殺彭越時對劉邦所說之話語,也的確如此:「彭王壯士, 今徙之蜀, 此自遺患, 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

還有人說呂后睚眥必報,是個心腸狠辣的人。然而,作為宮廷鬥爭,哪有不慘烈?呂雉的確手段狠辣,前述的計殺韓信、烹彭越為肉醬並遍傳諸侯、逼英布反等事例,這樣的呂雉怎肯放過屢次三番威脅到其母子富貴的請對與政治對手?然而,戚夫人吹枕邊風議立廢易太子,確實不符合呂氏集團利益以及開國功臣集體利益的事。縱觀劉邦議易太子事件,遭到滿朝文武大臣的一致反對,大多數開國功臣,包括張良、蕭何、叔孫通、曹參、陳平、周勃等人,其中太子少傅直接懟劉邦說:陛下欲廢太子,臣期不奉詔。而號稱當時「聖人」的叔孫通更是以死相逼劉邦「陛下必欲廢通而立少,臣原先伏誅,以頸血污地」。謀生張良還為呂后獻策叫她禮賢下士搬出「商山四皓」。因此,朝中如此多文武大臣反對戚姬要求易立太子之事,除了皇室利益、呂后集團利益、開國功臣集團利益外,客觀說,太子劉盈肯定是一位深得人心的人,史記說他仁孝聞名天下,恐怕不僅僅如此,其人格魅力必定超凡,否則不會滿朝文武,甚至一向不把劉邦放在眼裡,也請不動的商山四皓都來助陣太子。這種現象不能說不側面反映一個問題:如果朝臣僅懼怕呂后,想來劉邦還在世,呂后不至於如此跋扈,以及能夠權傾朝野。

此外,戚姬自身能沒有問題?她所生兒子有何功勞或者說何德何能可以輕易廢立太子?靠吹枕邊風還是自己的兒子「類」劉邦就行了?何況在當時嫡長子繼承製的情況下,仍然如此吹枕邊風,似乎並不合適,有違背當時的人倫綱常和國家社稷宗廟制度。在當時的情況,她卻不認為有錯,可見其仍有錯。

呂后作為帝後和後宮之主,本應溫柔嫻淑、知書達理、恭儉勤讓、相夫教子,統領六宮,但她卻在劉邦去世後,干涉朝政,成為中國封建王朝史上第一個臨朝稱制、垂簾聽政的後宮女主,開創了中國封建王朝後宮干政先河,其稱制期間逐步建立起來的西漢宮廷政治和宮廷機構,影響了兩漢乃至後世。史料中記載的呂后的確是一位見識卓著、剛毅果敢、手段狠辣的強勢女主形象,宮外朝內陷害坑殺功臣,宮內庭前貶謫斬殺姬妾,手段皆極盡殘忍,尤其是對戚夫人製造的「人彘」事件。

那麼,劉邦一生不止之寵愛戚夫人,為何呂雉卻唯獨如此痛恨戚夫人?是吹枕邊風還是搶太子位?還是威脅到呂后自己?大家說說你們的見解,一起漲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太平天國五大悲情名將:逃得了清軍追殺,卻防不住戰友黑手
悲劇名將李廣:三朝元老、威震匈奴,卻終身不得封侯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