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身心出現的每一個問題,都是過去所有發生事件的延續
我們生活的程序
每個人在每個階段會面臨類似的問題,有共性。讀小學,讀高中,考大學,再找工作,然後談戀愛、結婚、買房子,生孩子,好像都得走一遍。
每個階段都會出現一些問題。自己會有想法,或者是疑惑,或者還沒想清楚,還沒做決定,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外界有很多想法會影響我們,應該這樣、應該那樣。其實人一輩子就是這樣的情況,不光是人生中的大抉擇,也包括日常小事。
就像我常打的比方,喝茶的時候,其實我想喝綠茶,但看到大家都在喝紅茶,算了,我還是一起喝紅茶吧。這是件小事,你可以和大家一樣選擇喝紅茶,但有的人會在隨後的兩個小時里老在想那杯「綠茶」,以至於都不能專註地上課或者和人交流。
更嚴重的還會一直在那裡糾結,為什麼我那會兒沒有「做那個選擇」?然後每次回想起這件事情,還會聯想起一系列的不愉快,然後心中懊惱,反覆顛倒。各種回憶,對過去的,未來的,都是基於此刻這種糾結的思想和情感,想到臉發燙心抽緊。我們都有過這個情況吧?
我在高中和大學階段被它困擾得很厲害,覺得自己有點神經質,所以開始學心理學,後來讀了心身醫學的研究生。
心身醫學畢業前一年,我開始給病人做心理諮詢了,頭幾年我非常熱情地投入到心理諮詢這個領域中。面對面的交流,不用量表,不開藥,不做測定,就通過交流,這屬於經典型的心理分析。也做精神分析,或者夢的分析,或者生活事件、情感這些分析。
後來的一段時間中,
我把心理諮詢、精神分析跟中醫結合在一起,發現可以用來處理神志情感部分和認知的問題,我們叫感受-認知-情感-思維-行為模式。
請注意它們的順序,這是我們的一套程序,從肉體感受、情緒反應、形象與邏輯思維、到心智發展。只要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套程序就會不斷地發揮作用。一台很好的電腦,如果程序衝突,可能用不了三個月就完了。程序不衝突呢,就能用得久一點,平時的內存也節約一點,電也耗得慢一點。如果你自己就是程序員,還能定期自己來升級、殺毒、補個漏洞,那就能運行得更順暢一點。
怎麼成為你自己生活的程序員呢?或者換種說法,什麼是這件事情的開始呢?這就是覺察的問題。你先得知道自己有問題,程序之間有衝突,才會開始去調整。
我從大學開始看佛經,得到的第一本佛學書是《大佛頂首楞嚴經》,硬著頭皮把它讀了下來,後來還看了很多其它的佛學書。其中,有個詞「覺性」,讓我思考了很長的時間。
那個時候總覺得,真正透澈的覺性多難啊,肯定得練、練、練,等所有的脈輪通了,小周天大周天也通了,人放光了,跟天地萬物接通了,然後才能獲得了覺性,然後就可以自己修理自己了。怎麼才能接通呢?得做很多事情,還得放棄很多事情……
把無意識的部分帶入意識之中
你平時沒有注意到的現象與情境,或者是你注意到了,但是你有意識地去迴避它,或者無意識地迴避它,這屬於盲點。
健康的心靈,需要比較高的意識清醒,能夠不斷把原來注意不到的、有意無意排除在外的東西,意識到,從專業術語來說,就是「讓這些事情進入到你的意識當中」,它屬於覺。
譬如高中的時候,我發現我看別人,四目一對就會很緊張,然後我想了很多方法去對治。
15歲的時候,我和我的好朋友,兩個都不敢正眼看別人,一說話就緊張的中學生,決定改變現狀。我倆約好,一到周末的早上,就到老街的店裡去訓練自己。兩個小孩就到每一家店,跟營業員說:請把那樣東西給我們看一下,然後就裝模作樣看一下,再還給他,就這樣訓練。
後來我學了心理學,知道這屬於一種常用的心理訓練方法,叫做行為療法。但這些調整隻是很小的一方面。
用什麼方法來訓練是其次,有一點很重要,我們了解到自己容易緊張、不敢說話的狀態了,這就是有意識的覺察。
這個覺察自己的能力,跟你學不學佛,修不修鍊,學不學心理學,是不是基督徒,都沒有太大關係。這些雖然有可能幫助提升這個部分,但是這個覺察力,是我們本來就有的。
當時我跟同學一家一家地去訓練,當時意識到自己很高興,但高興得有點過了,內心有些晃動。這種輕微的晃動也是我們隨時在發生的一個現象。
如果,我們和家人、朋友之間,一看到甚至只是一想到這個人或者某件事,心裡就開始有些緊張、害怕,或者過度的興奮。
那麼,我們既然意識到了,有沒有進一步地去觀察?
比如觀察自己什麼時候會更厲害,什麼時候好轉,觀察是什麼原因。是因為豆腐湯裡面沒有放愛吃的香蔥,還是我不愛吃蔥,你卻放了,還是其實跟豆腐湯根本就沒關係,其實是上一周我們因為某件事情,心裡的疙瘩非但沒有化掉,而是越來越大了,或者背後還有三年前那件辜負我的事……
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孤立的,其實是一個延續。
就像太平湖,湖水是從四面八方匯聚過來的,除了我們看得到的,還有周圍的山脈下,還有大量的地下河和地下岩洞,裡面都是水,包括天上的降水,所有的這些都會匯進這個湖。我們心身上發生的任何一件事情,是過去發生過的一切事件的延續。
對此,我們有沒有觀察和了解?如果意識到了,也觀察、思考了,有沒有想過,要在心裡許一個願,希望能把這件事情梳理清楚,然後有一個對自己、對別人最合適的結果。這就是發現問題,觀察問題,然後有一個意願,小心地行動。
所有的心理學,不管是弗洛伊德,還是榮格,都是從觀察而來。早期佛教經典也都是在講觀、覺察,而不是僅僅是磕頭燒香,祈求保佑。
當我們失去了面對問題、觀察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之後,才會想到外求,找某個專家、老師或者佛菩薩給你答案。
作為意識過於強化的現代人呢,觀察可以先從我們自己的身體開始,比如我們做抻筋拔骨,做的時候要把心念、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其實這些訓練都是指向「覺察」,只是用了不同的概念、方法。
比如我們在做彎腰拉筋的動作,腰彎不下去,筋拉得很痛。這個時候,我升起一個念頭,想看看周圍的人是不是做得比我好?心裡還覺得不好意思。這樣,我的注意力都放在外面去了。而如果你專心地去體會自己的狀態,體會自己的每個細微的動作和呼吸怎麼配合,才能讓自己更放鬆一些。
這個過程就是一個讓我們的注意力、觀察力慢慢集中的方法,我們的覺知力會因此提高。
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上的時候,我們的能量就會往身體集中,這種方法能自然化解身體上的很多問題。
這是就身體而言,其它領域也是一樣的道理,比如說情感上、生活上、事業上的很多問題,並不是我們的經驗或者技巧不夠,其實還是注意力或者說心力不夠,以至於沒有辦法專註在一個點上,產生我們希望的結果。
生命能量的出口
聽眾A:
老師剛才提到,有人會很長時間怕某個東西,我就有這個問題。從很小的時候,我就特別怕老師、長輩,包括不教我的老師,都會怕。雖然害怕,但我反而會和老師打架,越怕就越去打架。大學畢業後,我媽說,你從小就和老師打架,工作後別和領導打架。但我工作後還是和領導打架,實際上也是心裡害怕領導。李辛:
北方說打架是吵架的意思,不是真打。你會和家人吵架嗎?聽眾A:
因為怕父母,所以也吵架。李辛:
你給我的感覺,是個生命力很強的人,但是又有一層約束。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老師、領導、父母」這些角色代表了約束你的那個東西,只是外在的投射。
從內在來說,這個狀態代表了你的內心不知道如何合理應對。有生命力的人,往往是膽子很大,或者說有突破力的人,所以,會用抗爭的模式來解決問題。
這種是積極的心理狀態,這類吵架有某種程度的好處。
如果換一個生命力不夠強,膽子非常小的、懦弱的人,可能就一直被壓在那裡了。
表面上會非常順應,乖乖女的形象。我們這裡就有好幾個乖乖女,通常我會建議她們去練武術,練到一定時候,身心的能量強盛了,生命力強了,就有能力突破原來封閉住自己的那層壁壘。
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在中醫臨床上,常常碰到很多乖乖女,她們採取的這種應對模式,會使得很多因為被動接納卻消化不良產生的心理垃圾,最後都積壓在身體裡邊。
能量本來不足,再加上身心的堵塞,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甲狀腺問題、乳腺問題、子宮卵巢的問題等等。
所以,如果有壓力沒法處理的情況下,適度表達出來,實在不行吵個架,有垃圾就倒出來,比壓在裡面要好一些。
聽眾A: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到辭了工作,因為沒吵架的對象了。李辛:
第一次聊天的時候你說有過很長時間的偏頭痛,是吧?聽眾A:
是的,是從上高中的時候開始,這麼多年我自己也在找原因,比如,曾經煤氣中毒可能會有影響,還有被籃球、足球打到過。李辛:
除了偏頭痛以外還有什麼癥狀?聽眾A:
還有手痛。高中做化學實驗的時候,實驗用的濃氨水灑在手上了,然後痛了很多年,劇痛的那種,我覺得這是外在的原因。李辛:
一般來說,長期的偏頭痛是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很大的關係。從你的外形來看,是屬於意志和情感力量都很強烈的一類。
我們整理一下思路。
人,其實像一台機器,有肉體的部分,還有認知、情感、思維、行為的部分,每個人都不一樣,但這些模式就像電腦的程序,每次運行都要耗能,都要調用我們的氣血,氣血和能量就是生命力的基礎。
所以,吵架也好、頭痛也好,它首先代表你有生命能量,還不小。
但是它沒有合理、均勻的出口,或者被堵住了。
不光是肉體部分的有形堵塞、或者經絡上的堵塞,也代表你的意識、情感、思維,人際交往部分的堵塞。吵架,和發燒其實是一回事,就像高壓鍋到了一定壓力的時候,必須要通過一個出口來釋放蒸汽,不然會炸掉。吵架成為你精神壓力的一個習慣性出口。
有的小孩子會定期發燒,發高燒成為他排出病邪的一個方式。有的中年婦女關節痛,或者婦科問題是她的排邪出口。
不了解人體運行模式的人就會牢牢地抓住這些問題,把這些本來屬於「全身心」的問題歸納在肉體部分,而且還是肉體的一小部分,比如風濕科、婦科。
但實際上,我們身心上的每個出現的問題,都在指出,我們的整個生命體的運行和交流狀態出現了問題,有的是在肉體上顯現出來,有的是在情感上顯現出來,有的是在人際關係上顯現出來。或者各方面都有。
有兩個方面是你可以去考慮的,
第一,你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跟自己相處,比如通過堅持練太極拳、抻筋拔骨等等,這樣能幫助你對自己的肉體部分有更深的感受。
我在大學的時候通過學針灸,給自己扎針,開始感受自己的身體,對身體的每個細微的變化越來越熟悉。現在,我雖然在上課,和大家交流,但同時,我身上的每一個部分我都有感覺的,包括腳趾頭。
這不是氣功。氣功是有意識地把氣運到某個地方去,是有目的的。
感受是一種覺察:現在這裡有點癢,我知道,可以撓,也可以不撓。風池穴那裡有點緊,我知道。
這個方法你可以長期訓練,在做任何事的同時,對你身體的感受要非常清楚。
這個部分能夠幫助你,把外放的觀察力,外散的能量往回收。不然就是一種浪費,你的能量就沒有機會儲存下來,去處理和幫助你發現更深層次的問題。不管是肉體層面的,還是精神心理層面的。
覺察我們與外界的交流模式
這個回收的能力做到之後,
你再試著觀察和留意和外界的交流模式和當下的身心感受。
一般來說,我們和周圍人的關係,比如和領導、老師,屬於外圍關係,和比較熟悉的朋友就近了一層,和家人最親近。
我們處理這些關係的反應模式,是從自己的內部關係開始的。
如果自己跟自己沒有良好的關係,比如不喜歡自己,或者說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
這種不良的內部關係會影響自己跟家人以及很親近的朋友的關係。所以我建議你要開始留意自己的肉體、情緒。
我還需要了解一些問題:你平時跟父母能夠很好地溝通嗎?你和他們的對話,能收到正常的回應嗎?回應充分嗎?
聽眾A:
我和父母沒什麼溝通。李辛:
你的行為模式可能和這個關係很大。父母是你小時候的外在世界,小時候就和外在的溝通不通暢,但你又是有能量的人,每次的信息發出去都沒有得到合理的回應,那麼,在我們的情緒和肉體上就會有很多很多的積壓和堵塞。這個程序的迴路一直是單向且不通暢的。
那麼,長大了以後,以父母為代表的外在世界,漸漸擴展為同學、領導、朋友等等。同時,自我意識漸漸擴大且有力,就會尋找出路,由於在早期家庭的交流中沒有形成合適的交流方式,
可能一開始,無意識的嘗試中,以「強烈情感和語言攻擊」為特點的表達模式,成為了你的默認模式。
好的部分,這種看似激烈的交流模式,幫助你的意志表達與實現,獲得真實的交流。缺點是,會被看成不夠成熟。
聽眾B:
我的父母已經過世了。但我還有很多話想和他們說,我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李辛:
原始人有一個觀點,這裡的原始人的概念,是指在航海時代、地理大發現那會兒的土著。達爾文、還有很多植物學家、人類學家,他們坐船到非洲,還有現在的新幾內亞半島、大溪地這些還沒有跟「現代文明」接通的世界,跟當地土著交流。出現了很多關於「原始人的意識,原始人的宗教、文化」的研究作品。有興趣可以翻翻榮格、列維·施特勞斯的書,很有意思。古人認為,夢境或者死亡,是精神或者靈魂層面的另一種延續。身為現代人的這一世,我們的文化、感官、認識、理解力只能在現代世界的物質和精神範圍內發展。
這也是現代精神分析學家榮格所關注的一部分。簡單來講,
無論你現在是否和你的親友、同事、領導相處,無論你的父母是否在世,你都可以把你需要展開的部分帶入到你的意識中。
比如你可以通過想,和他們形成一個連接,然後,你的身體會有感覺,對不對?就像我們想到酸梅湯或者很酸的梅子,嘴裡很快會有反應。
要留意通過「想」這一特定操作,出現的身體和內心的反應,包括情感、思想上的變化。這個時候,過去的感覺會回來,我們只管放鬆安靜地坐著,體會這些過去的力量和信息在身心上的映射,抱著接納和觀察的態度,告訴自己:「我在這裡,現在的我在這裡,我來感受過去的我和他們」。就是這樣。
這個方法,在心理學上叫回溯。就像拿一杯清水,跟一杯濁水兌換,再靜置。這個過程一般來說大概需要一周,或一個月,甚至更久。
剛開始可能會很難受,想要逃避這些感受。事實上,我們從小到大都在有意無意的逃避。不用強迫自己,剛開始可以只嘗試一分鐘或者更短,慢慢熟悉後再增加。
熟練之後,就可以在任何時候來玩這個遊戲。比如今天突然做了一個夢,或者看到了某一個形象,使得你想到了過去。可以當下回溯,用當下的自己進入到過去,讓當時的身心感受在此刻重現。
然後還可以進一步,以現在相對成熟的你,與過去同頻共感,告訴過去那個幼小恐懼的你:我現在已經明白了,現在我是成年人。這就是把過去的記憶與感受納入現在的意識當中。
或者你過去有什麼經歷與不快,或者你覺得某人沒有正面回應你,覺得他們做的不是很對,或者哪些方面,現在的你想讓他們明白,你可以嘗試在這個回溯的狀態下告訴他們。
然後,留意這樣做之後,你的日常生活中,身、心、意的細微變化,留意你跟外界交流的變化,留意夢境的變化。
這些都會在你的轉變過程中相應變化。
我太太的父母前幾年去世了。剛開始她的夢境是父母去世之前身體不好的狀態,夢的顏色都是灰暗的,心情也是難過的。漸漸的,她的夢境開始明亮了,夢境里的爸爸媽媽越來越健康,而且互動也越來越快樂。從心理學上來說,代表她在內心漸漸完成了這個部分。
這意味著內心趨於完整。
很多宗教場所都有為去世的人進行祈福的活動,其實也是幫助我們來完成過去未完成的部分。
它是可以完成的,只要我們願意。
文章節選自李辛老師QQ空間https://user.qzone.qq.com/2634895847
《一個中醫眼中的精神健康》
關於作者
李辛,中醫師,心身醫學碩士。師承國家級名老中醫宋祚民先生。現任上海自道精舍、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會顧問,法國藍之樹學會顧問。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兒童健康講記:一個中醫眼中的兒童健康、心理與教育》2015年立品圖書出版。
肥兒茶-健脾消食化積-成人小兒都適用
健脾強腎壯骨話補鈣 - 後愛傲骨無雙
李辛:投入地愛一次,忘了自己
李辛:為什麼現在病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好治,可以從這裡找原因
李辛:腫瘤是固化的能量團
李辛:生病也不一定都是壞事,是在提示你讓生活停下來
李辛:用好人體的防禦體系,才能禦敵於國門之外(附排寒氣方法)
林李之見:癌症並不可怕,你的觀念才讓它面目猙獰(林傑李辛)
李辛:身體一有大病,說明生命列車的方向已錯了很久
李辛:是不是必須素食?
李辛:為什麼說生病是正常的?
李辛:一切都可以是葯
李辛:如何看待令人恐慌的檢查報告
李辛:如何看待令人恐慌的檢查報告
李辛:離自己的內心近一些,身心便不容易出問題
李辛:比物質層面的補藥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補藥
李辛:一個中醫眼中的焦慮和抑鬱
李辛:一個中醫眼中的精神健康
李辛:如何深入學習經典中醫?
中醫李辛 | 真正的養生,是去感受自己
李辛:一個中醫眼中的抑鬱症
李辛 - 各行各業都在相互喂葯吃
李辛:了解你身體的大格局(強烈推薦)
李辛:大病是吃出來的嗎?未必!80%的疾病跟心理因素有關
李辛:增強體質的第一張處方
李可:要為細辛平反昭雪!
李辛:很多人都在補腎,其實所謂的腎虛只是一個假象
揭示生命奧秘,疾病與健康的本質(大全)
「仁義禮智信」對五臟健康的影響
母親哺乳期間,切莫生氣,否則就會傷害孩子!
她出身書香門第,19歲嫁富商,生8女5男,40歲守寡,培養13位博士,成為傳奇母親!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
中醫博士劉力紅教你不用花錢的治病方法
彭鑫中醫博士【不花一分錢對癌症康復有幫助的建議】
量子醫學 VS 中醫理念
中醫博士劉力紅:告訴你「疾」和「病」有什麼不一樣!
疾病的根源 - 中醫精髓
中醫博士劉力紅:中醫是如何認識健康與疾病的
中醫無絕症(深度好文)
走近中醫,才明白人這輩子到底該何去何從才是安好!
中醫認為沒有陽氣就沒有生命(大師李可講陰陽)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對經方有興趣者, 可加QQ群618557934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周爾晉-火柴棒醫生手記-34-腰椎間盤突出症
※傾囊相授:從一則醫案看小兒咳嗽的診治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