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灣區人將享有特權?中央在粵港澳大力「拆牆」,這個千年大計玄機何在

灣區人將享有特權?中央在粵港澳大力「拆牆」,這個千年大計玄機何在

智谷趨勢(ID:zgtrend)| 旺角黃局長

改革開放40年來,廣東、香港、澳門出台的規劃汗牛充棟,但是涵蓋三地發展的頂層設計,這還是第一次。

01

「拆牆」

今天,引領世界格局變動的無非是兩股力量,科技和金融。

中國有一個排名全球第三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單個城市的金融調配實力,足以跟紐約、倫敦相抗衡。

但是在960平方公里的疆域上,卻沒有一個足以睥睨眾生的國際科創中心。包括北京的中關村、上海的張江,其實都無法與美國矽谷相媲美。

製造業是中國的立國之本。因此,在這份千年大計的規劃綱要里,中央給與粵港澳大灣區最首要的定位,就是「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這裡有著十分活躍的民營經濟,有著高度完備的產業鏈條,有著品種繁多的金融工具。中美貿易戰中遭遇美國人圍剿的高科技公司華為、中興,也都在這裡。

但是,這個囊括7000萬人口的大灣區,涉及到兩種制度、三種關稅區、三種貨幣區……有很多無形的牆,在阻礙著全要素的流動。這裡邊既有地方保護主義的色彩,也有頂層設計方面的齟齬。

舉個例子。香港有4所大學全球100名之內,有幾個科學家甚至有機會拿到諾貝爾獎,有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超過廣東省。香港創新實力很雄厚,而珠三角9市的生產能力又很強大,按理說,這是絕佳的搭配,是上天的恩賜。但是兩者之間很難無縫接軌,轉化成具體的成果。

香港媒體就報道,香港科技大學在廣州有園區,其科研設備進入園區,首先就要徵收一道關稅,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頂尖的科研設備動輒以千萬計,過關被薅一次羊毛,可不得了啊。

去年我在參加第十二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時,還聽到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抱怨說:

「香港在很多方面是世界領先的,比如說醫學上,腦神經、心臟、肝臟移植這些高端技術。但香港缺臨床的病人,因為很多的病香港根本就沒有病人。國內有很大的市場,怎麼樣把兩個方面結合起來?」

兩地的醫學研究交流方面,銜接受阻。或許你都不知道,兩地科研合作項目中,一份小小的血液生物樣品,都需要經歷萬千光卡才能跨境運輸吧。

所以,這兩天重磅出台的規劃綱要中,有很長的篇幅就是在講兩個字,「拆牆」。

研究為符合條件的珠三角九市人員赴港澳開展商務、科研、專業服務等提供更加便利的簽注安排;統籌研究外國人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便利通行政策和優化管理措施(人員流動自由化)

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參與大灣區創新型科技企業融資(資金流動自由化)

向港澳有序開放國家在廣東建設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貨物流動自由化)

推動內地對港澳實施特別開放措施,研究進一步取消或放寬對港澳投資者的資質要求、持股比例、行業准入等限制(港澳資本或許將逐漸被視為內資)

……

美國矽谷之所以能夠稱霸宇宙,其實就是建立在美國是一個高度自由化的國家。要素流動的門檻極低,是孵化科技的條件。

現在,中央捲起袖子「拆牆」,讓市場起到基礎配置的作用,將會迸發出更大的協同效能。

這是粵港澳大灣區追趕舊金山灣區的第一步,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千年大計的起始點。

02

一國兩制的新階段

這份規劃的歷史性意義在於,它的出台,意味著中國開啟了「一國兩制」的全新階段。

上一個階段的關鍵詞,是「內地融入港澳」。

通過承接香港的製造業,珠三角9市跟香港形成了「前店後廠」的關係;人民幣藉助香港通道走向國際化;內地企業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市融資……

在這個過程當中,收益最多的當屬內地。廣東徹底改變了過去一窮二白的局面,中國的南大門上,也崛起了深、廣兩座一線城市,莞、佛兩個全球製造業基地。

想當初,港澳回歸的時候,鄧大人曾說過,保持原有制度五十年不變。一眨眼,20年過去了。珠三角的兩岸,已經滄海桑田,風水輪流轉。

今天的香港,被質疑為「環深城市」。澳門遇到產業瓶頸,內地一個反腐就打趴下去了。

在這個新的時代背景下,高層親自謀劃,開啟了第二個階段——「港澳融入內地」。

首要第一步,就是為港澳居民提供更為廣闊的生活和發展空間。

擴寬港澳居民在內地9市就業創業空間(港澳人士在內地就業,不用再辦理許可了,經過有關部門點頭了)

鼓勵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擔任內地國有企事業單位職務(一把手需要黨員身份,作為副手還是大為可期的)

研究推進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報考內地公務員(香港澳門同胞也可以在內地當官了)

研究擴大澳門單牌機動車在內地行駛範圍;研究制定香港單牌機動車進入內地行駛的政策措施(拿雙牌車需要滿足特定條件,世面上並不多,放開單牌機動車的行駛禁令,將方便港澳居民暢通無阻地進入內地)

鼓勵在廣東建設港澳子弟學校或設立港澳兒童班並提供寄宿服務。

擴大內地與港澳專業資格互認範圍,拓展「一試三證」範圍(港澳人只要考一次,就能同時獲得本土、內地、國際認證,方便港澳人員跨境便利執業)

……

這份長達2.5萬字的規劃綱要,雖然沒有明確提及「北上定居」,但字裡行間的意思,已經躍然紙上了。這是很多人沒有注意的地方。

歷史上,香港錯過了好幾次轉型的機遇,淪為一座房地產之城。董建華提出「八萬五計劃」無疾而終,劉德華呼籲香港填海造地遭到大圍攻。香港的未來被房地產綁架,成為中國第一個階層固化的城市。由於向上流動空間萎縮,年輕一代戾氣滿滿,躁動不安。而澳門則地域狹小,養老問題、就業問題和土地問題十分突出。

為了讓珠三角成為港澳真正意義上的後花園,中央可謂誠意滿滿。以澳門為例,規劃綱要提出——

支持珠海和澳門在橫琴合作建設集養老、居住、教育、醫療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民生項目,探索澳門醫療體系及社會保險直接適用並延伸覆蓋至該項目。

這幾乎相當於在珠海再造一個「澳門」。這片內地管轄的土地,直接移植了澳門的福利體系。那些跨境養老、行動不便的澳門老人家,不用返澳就能享受澳門免費醫療,免去了舟車勞頓之累,待在橫琴,就能實現看病複診。而且這裡還是一條龍服務,居住、上學都包了,儼然一個小而全的生活社區。

為港澳同胞到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增進香港、澳門同胞福祉,都是為了「人心上的聯通」,對於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有著莫大的幫助。

人民日報今天的評論文章就很有意思: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澳門探索發展新路向、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的客觀要求。

細細咀嚼,這句話大有內涵。

03

灣區人的「特權」

放全國來講,粵港澳大灣區都算是非常獨特的城市群。

從體系上,這裡更類似「歐盟」,有多極化的特徵,香港是金融中心,深圳是科創中心,廣州是商貿中心,澳門是旅遊休閑中心,佛山、東莞是世界工廠……

很多人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討論,集中在到底誰才是龍頭。因為大家擔心缺少一個核心引擎,不足以帶領整個灣區。尤其是美國將中國視為新冷戰對手的情況下,缺乏龍頭似乎就是很要命的事情。

其實,這恰恰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機會。從長遠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在拆牆、融合的過程中,會慢慢模糊「邊界」。

當所有人的潛意識裡,對自己的定位都是「灣區人」,而不再是去刻意區分我是香港人,他是深圳人,你是澳門人的時候,灣區的「一體化」就算是真的成功了。

為此,「灣區人」應該要有別於其他地方的特權。這樣才能在珠三角的出海口上,形成你中有我,不分彼此的氛圍,合成一個拳頭出力。

第一,這裡應該設立一個互聯網特區。信息的自由流通,是灣區經濟的標配。今年廣東兩會上,民盟廣東省委會向大會提交的提案建議,探索在大灣區建立統一的互聯網特區,建設與港澳直連互通的互聯網環境。

這一點,有些像衝刺國際旅遊島的海南。海口、三亞正準備學習泰國曼谷,打造一個外國遊客聚集區,在集聚區內,外國人可正常使用Facebook、Twitter、YouTube。

粵港澳大灣區要發力的,可是成為世界級的灣區,自然不能只「便宜」了外國人。這也是現代激烈的商業競爭中,應有的基礎服務了吧。

第二,灣區人率先成為「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21世紀經濟報道說,香港正與內地探討在大灣區內先行先試跨境「理財通」的計劃,以滿足區內居民快速增長的跨境理財服務需求。

換句話說,生活在大灣區的內地居民,可以通過更廣泛的渠道投資海外股票、債券、紙黃金等,完成投資後只能換回人民幣現金,境內資金只在境內提取。

這還只是第一步。長期來看,允許灣區人投資海外金融資產應該空間更大一些,限制更少一些。這樣,既能讓這裡的居民分享海外經濟體的增長紅利,也能為全國性資本賬戶開放打開一個突破口。

限於你懂的原因,有一些領域我就不展開想像了。核心還是全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

整體而言,綱要只是一份綱要,裡邊有一些詳細的操作指南,也有很多模糊化的頂層設計,需要廣東、香港和澳門進一步的探索開拓。

這裡,會涉及到非常複雜的博弈,地方-地方的博弈,中央-地方的博弈,哪一層都不輕鬆。最關鍵的棋子,可能要算是廣東了。

這一片改革開放的熱土,能不能繼續發揚40年前不怕死、闖地雷陣的精神,直接決定了中國是否能擁有一個世界性的灣區。

優秀的度假和養老條件之外,泰國的投資價值已經更上一層樓,跟隨泰國4.0國家計劃做精密的投資布局、站在風口收割高升值高租金的回報。

2月23日(周六)下午兩點,解讀泰國投資密碼北京站沙龍,歡迎長按識別海報二維碼報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谷趨勢 的精彩文章:

從「超級草根」到「家裡有礦」,他們把孩子送出國
國產雕塑有多猛?看完已陣亡……

TAG:智谷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