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後面的家庭教育啟示,更值得每位父母深思!
文:vipJr
如果孩子能早一點有機會理解父母那份隱藏於心的愛,相信親子間的遺憾會少很多。沉默,不是任何親密關係的解藥,把愛說出口才是。
看完電影《流浪地球》,除了震撼於燃爆的特效大場面,全片最令我動容的要數吳京、屈楚蕭跨越光年上演的動人父子情。
電影伊始,父親劉培強帶著年僅四歲的兒子劉啟在海邊嬉戲、觀星,度過父子倆少有的溫情時光。伴隨著兒子的責問:「爸爸,你要去哪?」,劉培強正式以航天員的身份在相隔光年的太空站執行「流浪地球「計劃。
正如電影中所說,「從流浪地球計劃啟動的第一天起,就再也回不去了。」
即使知道回來的希望極其渺茫,強烈的使命感讓劉培強還是走了。他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名軍人,然後是一名宇航員,最後才是一名普通的父親。在家園危難之際,他不得不做出選擇,「爸爸要去執行任務,這是爸爸一生中,最重要的任務。」
父親走了,母親去世,劉啟由姥爺帶大。近二十年里,和父親沒有任何交流。他怪罪父親「數三二一,抬頭就能看見爸爸」的「謊言」、將母親的死歸責於父親冷漠錯誤的決定、對於父親不能陪伴自己長大始終無法釋懷。他想要的,其實只是父親母親的陪伴而已。
缺失的父愛讓父子倆之間有著巨大的隔閡。兒子無法原諒父親不能陪伴長大,而父親面對深愛的兒子卻無法開口說出內心的歉意和愧疚。
「不溝通,不理解,不認同」這樣典型的父子相處模式在影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劉培強和劉啟之間缺少了太多情感上的交流,就像現實生活中許多父子那樣。
很多時候父親拼盡了全力,自以為給了孩子所能給的一切,卻不是孩子想要的。這依然是多數現實家庭的現狀。
著名作家劉墉提到過,台北某幼兒園的主任想要了解孩子心目中的父母,曾收集過一百多幅孩子的圖畫,卻發現大多數孩子畫的父親沒有手。
生活中,多少爸爸活成了隱形爸爸,缺席了孩子們的成長。
01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
視頻中的女兒彤彤從小沒有見過爸爸,每次和媽媽去提款機前取錢時,媽媽總會說:「爸爸給我們錢,我們可以去買東西了,爸爸很忙,就不能陪我們去了。」
於是彤彤就誤以為取款機就是爸爸,腦海中總是幻想著這一台取款機可以動起來,帶著她玩,能陪伴她一起學習、生活。但是爸爸始終都沒有出現。
視頻的最後,到了新年,媽媽在忙著做年夜飯,彤彤問媽媽:「爸爸呢?」媽媽回答:「爸爸很忙,沒辦法回來。」於是彤彤跑到了他熟悉的取款機前,面對著她認為的「爸爸」,含著眼淚說到:「新年快樂。」
每一台取款機的背後,都有辛勤付出努力工作的爸爸們,然而取款機卻永遠不能代替爸爸的陪伴。
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長期缺少父愛的孩子,他們在體格發育、智力發展、性別意識、規則意識、個性養成方面相較於父教到位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落後,缺少了父愛,令他們容易抑鬱、敏感、多愁善感,成年後犯罪的幾率也會高2倍。
父親們若是忽視了嬰幼兒期間對孩子們的陪伴,就很容易出現了「缺乏父愛綜合征」。
「小龍女」吳卓林就是典型的例子。
長期處於父愛缺失的家庭環境中,她逃學、自殘、疑似吸毒,久而久之內心深處站在了那個缺失的「父親」位置上面。
其實做父親也是有有效期的,錯過了孩子成長的最關鍵的十年,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且深遠的。每個人的童年都只有一次,不能重來。沒有停不下來的工作,只有不斷長大的孩子。
02
那些忙於工作的爸爸,可以換種方式給孩子陪伴。在這一點上,吳京就給爸爸們做出了表率。
《流浪地球》拍攝期間,妻子謝楠帶兒子前來探班,吳京為兒子拍攝過一段「告白」視頻。
「我忽然想起,自己也好久好久沒有回過家了。我意識到自己這些年錯過了太多兒子成長的瞬間。」
脫去演員的光環,吳京也是一名普通的父親。每次見到兒子他也會恍惚,發現他的兒子和上一次見到時又有了很多的不同。不在兒子身邊時,吳京也像千千萬萬的父親一樣,想著兒子在幼兒園有沒有被欺負,念著兒子平常有沒有想老爸。
即使內心非常想陪伴孩子,但由於演員特殊的工作性質,吳京不得不長年累月離家。父親的職責可能會缺位,但父親可以以另外的形式來彌補。
沉默,不是任何親密關係的解藥,把愛說出口才是。
父親是孩子的榜樣,可以讓孩子懂得什麼是責任感,明白什麼是擔當。
我的初中同學佳佳,她的爸爸是一位海洋學博士。因為工作原因經常要出海,一去就一連好幾個月不能回家。
但佳佳每次提到自己的爸爸總是很驕傲,說爸爸每次回來都會給她帶來各種各樣的美麗、神奇的貝殼,將它們串成項鏈和手串,還將各種海洋生物的照片做成相冊,並配上文字說明,成為了佳佳認識海洋的啟蒙讀本。
爸爸對她說:「爸爸外出工作的時候,這些貝殼就像爸爸一樣守護在你身邊。」
爸爸陪伴佳佳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是父愛從未缺席。媽媽也經常告訴她,爸爸是在做造福人類的事情,佳佳也為有這樣的爸爸而感到自豪。
對於特殊行業的父親們,可以利用一切能夠想到的辦法和孩子多交流、多溝通。媽媽也可以多正向引導,讓孩子以爸爸為驕傲。
03
有父親陪伴的孩子,他的童年一定很幸福 。
2016年中國新父母「年度父親」獲獎者葛欣,他在女兒剛剛能聽懂故事的時候,就開始每天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讀完了書里的故事,他又開始自己編寫故事讀給孩子聽,這一讀就是十餘年。
不僅是親子閱讀,葛欣還會以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陪伴女兒進行各類親子遊戲,也會和女兒時不時地說說心裡話。久而久之,女兒也願意和爸爸溝通,一起遊戲,一起閱讀。
父女倆在編故事、演故事等等遊戲過程中,培養了女兒的想像力與表達能力。女兒在小學階段,就寫下了近15萬字的童話小說,更有100餘篇文章在報刊發表,可謂碩果累累。
「在現實中,很多家庭都是由母親甚至老人在教育孩子,父親教育是缺位的。」正式認識到了這一點,讓葛欣十幾年如一日地給與女兒高質量的陪伴。
正如葛欣所說,「作為父親,應該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想做一位好爸爸,就得先學習,學習別人好的教育方法。」
04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別,其實陪伴也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如果條件允許,爸爸們請每天抽出至少十五分鐘來陪伴自己的孩子。可以和孩子聊聊今學校里發生的趣事,可以是和孩子一起搭建他沒能一個人完成的汽車模型,甚至可以只是盤腿面對面開心地吃西瓜。
無論工作多麼繁忙,也要陪伴孩子。也許工作性質決定了無法每天見面,也要儘可能多頻次地陪伴孩子。可以是每周一次,也可以是每月一次。特殊崗位的爸爸們,還可以用寫信和視頻的方式陪伴孩子,不讓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席。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不僅是孩子的心靈會得到強烈的滿足感和安全感,同時你也會收穫滿滿的幸福感。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在孩子成長路上的陪伴,我們只有一次機會,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在孩子心目中無可取代的爸爸們,放慢你們那每天匆匆忙忙的工作腳步,在孩子的成長路上也留下你們的足跡吧!
※什麼樣的父母,教出怎麼樣的孩子,再多言語比不上你的行動!
※「媽媽不是超人」,孩子的回答好暖,生兒不易,養兒更難!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