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四千年前的「高腳杯」杯壁比蛋殼還薄,它有一個「想不到」的用處

四千年前的「高腳杯」杯壁比蛋殼還薄,它有一個「想不到」的用處

早在新石器時代,遠古先民們就開始燒制簡單的陶器,之後經過幾千年的工藝發展,陶器演變成了瓷器。瓷器光鮮亮麗,陶器粗糙暗淡,它們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是你知道嗎?早在4000多年前,遠古先民就造出了「似瓷」的陶器,工藝之精美是如今都很難達到當時的水準。今天就讓小編給您揭秘這個看似天外之物般的蛋殼黑陶杯。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蛋殼黑陶杯,這個名字很形象,也很貼切。它是距今4000年左右新石器時代的產物,出土於今天山東省日照市的東海峪龍山遺址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烏黑光亮的外表和奇特的造型,有點像現在高腳杯,高22.6厘米,口沿直徑9厘米;整體分三個部分,上部是敞口侈沿的杯體,刻有精美的紋路;中部是杯柄,上細下粗,如細口花瓶,細的地方雕刻有六道凹弦紋,粗的地方雕刻成細密的網狀鏤空,而且內有陶丸;下部是圓形底座。這件「遠古高腳杯」看起來精美絕倫,算得上是一件獨一無二的陶器。但是光靠這些還不足以成為國寶,更讓專家們驚嘆的還在後面!

蛋殼黑陶杯出土的時候,部分已經破損,經過專家們的搶修才有了如今看到的樣子;由於年代久遠,沒有記載這件陶器的名稱,因此專家們叫它蛋殼黑陶杯,因為它的它的厚度在0.2-0.5毫米,這一點讓所有人都為之震驚!我們常用的黑色簽字筆就是0.5毫米的,4000年前的遠古先民以這樣的厚度,用陶泥燒制出了這件陶器,「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硬如瓷」,簡直就如同「天外之物」,是當時原始社會的巔峰之作,即便是現在的工匠恐怕也難以企及。出土之後專家們就很納悶了,這樣精美陶器究竟是做什麼用的呢?

經過專家們對墓葬的分析,發現只有極少數的中大型墓葬中才有蛋殼黑陶杯,可見這應該是某種身份的象徵;再看這件蛋殼黑陶杯的製造工藝,沒有頂尖的工匠與合適的陶泥是燒制不出來的;而且薄如紙,所以使用價值很低,顯然就是一件高級陳設品,收藏者作為身份的象徵,說明其珍貴,不是誰都能擁有的;製造者作為手藝高超的象徵,說明其工藝嚴苛,也不是誰都能做的。另外從其結構也能發現它只能是陳設品,絕非實用器。

首先它上中下三部分較粗,具有良好的穩定性,易於放置;其次中部網狀鏤空內有陶丸,起到良好的平衡作用,使得整體重心偏下;最後是圓形的底座面積較大,具有良好的穩固性。但是這件瓷器還是太單薄了,古代有句成語,叫吹彈可破,形容這個杯子,絕對是太到位的一句成語,如果保存不好,這個杯子還是有很大的碎裂風險;小編猜測估計當時都是藏到柜子里,風吹不著,雨淋不到,來人了就小心翼翼地打開柜子讓人看看,顯擺一下,讓自己倍有面子。

目前,這件珍貴的高級藝術陳設品,就珍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到黑陶瓷感興趣的讀者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感受一下4000多年前陶藝的巔峰之作,體會水火土與工匠精神的高度融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三國時,有一位大數學家竟要測量太陽的高度,結果卻是失敗的
夏羊塔格遺址出土353枚怪錢,不僅模樣都不同,還藏有三個謎團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