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生娃這個重擔,終於有人扛起來了!
作者 | 尼德羅
來源 |功夫財經(kongfuf)已獲授權
一線城市討論的重點首先是「為什麼要生孩子」,其次是「養育得花多少錢」,二胎是一種非常奢侈的存在。
能夠維持人口增長,或者說是能夠延緩人口老化的重要力量就靠縣城這樣的三線以下城市了。
小鎮青年不但敢生孩子,多生孩子,還能夠提供相對不錯的養育和教育條件。
春節假期,我攜妻兒回到老家——一個位於沿海省份的普通縣城。按照流行的說法,家鄉大概算五線城市。過年期間,除了走親訪友、祭拜祖先,也免不了與從前的同學聚會。
我參加的是一個小型聚會,人數不多,但通過交談,我了解到這幫在縣城生活得頗為滋潤的中學同學,他們不是已經有了兩個孩子,就是正準備要第二個孩子。
我定居廣州,亦有大量朋友生活在北京、上海、深圳。無論是從身邊經驗還是權威數據來看,一線城市討論的重點首先是「為什麼要生孩子」,其次是「養育得花多少錢」,二胎是一種非常奢侈的存在。
在大城市,越來越多的人從「不敢生二胎」到「不敢生孩子」,再到「不想生孩子」。對比之下,縣城裡的同學,敢想又敢生。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其實談不上敢不敢,因為他們覺得二胎是天經地義的。
由於聚會上人的樣本偏少,只有8位同學,所以我又特地問了5位住在縣城同學,發現有3位已經有了二胎,另有1位表示正在考慮,剩下1位也沒有排除可能性。這使我進一步確信,家鄉縣城裡的二胎風氣是真的濃厚。
我又諮詢了幾位其他回鄉的朋友,他們跟我的發現基本一致,那就是只要是三線以下城市,二胎的氛圍還是很濃的。
01
人口危機是最大的經濟危機
不過,在討論縣城的二胎熱之前,我先把討論人口問題的格局往上提一提,簡單梳理一下生育率對宏觀經濟乃至國家命運的重要影響。
據國家統計局1月21日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僅為10.94‰。
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當時曾有專家預測,全面放開二孩後會造成「嬰兒潮」現象,並建議做好抑制人口增長過快的準備。但時隔三年,曾經預測的新生兒呈井噴式上漲的景象毫無蹤跡。相反,包括梁建章等人口問題專家紛紛指出,中國將提前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提前的時間則是10年。
人口出生率銳減,人口總規模負增長,所帶來的後果將非常嚴重。也許有人會說,一線城市的人口出生率也很低,怎麼就發展的很好呢?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一線城市的人口出生率確實很低,以2017年為例,上海是0.8,北京好一點,是0.9,深圳和廣州差不多都是1。這個數據跟全國平均水平1.24相比,低了不少。
但是,北上廣深的人口增長並不僅僅依靠新生兒,更重要的是吸引移民。像深圳這樣的城市,即使是官方也承認實際管理人口超過了2000萬人。
廣州也不例外,據《2018年中國廣州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顯示,2017年,廣州市常住人口加上未能登記在冊的人口,數量也超過了2000萬。至於北京和上海,雖然處於嚴控人口的狀態,但實際管理人口也必然超過了3000萬。
可惜的是,北上廣深代表不了整個中國,不是每個地方都可以依靠移民解決人口問題。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國家來說,在整體上,她必須面對人口萎縮帶來的勞動力減少、消費力縮減等問題。
這一點,在阿里和騰訊身上有著很直觀的反映,他們都面臨一個不可逆轉的困局:用戶數量再也不可能翻番了。
至於具體到個人利益,養老金會是一個大問題,工作的人越來越少,那退休金的人越來越多,人口結構的變化註定會讓我們的養老金困局無處遁形。
所以,不管是對國家、對企業還是對個人,人口規模的天花板就是經濟增長的天花板,人口的危機就是結構性的經濟危機,至少在較長的時間內,這還是一個很難挑戰的事實。
02
縣城青年為什麼敢生二胎?
回到縣城二胎熱的話題,面對一線城市的年輕人紛紛拒絕生孩子,或者很少生二胎的情況下,縣城裡的年輕人為什麼願意生二胎呢?
在仔細對比了一二線城市和三線以下城市的情況之後,我認為,讓他們願意生二胎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縣城養育孩子的經濟壓力要小很多。經濟壓力小是一個涉及兩個因素的概念,首先是家庭收入有多少,其次是孩子支出有多少。
先來談收入。前面已經介紹,我家鄉處在發達的東部沿海,但是城市經濟本身最多只能算中游水平。不過即使是這樣,同學們的收入也相當不錯。
在縣城,只要讀過大學回到家鄉,幾乎都會想辦法進入體制內。公務員是最好的選項,事業單位、銀行、老師、醫護人員等等職業也相當普遍。我的同學都已經年過30,他們如果在政府機關,有些已經升到了副科,收入普遍在20萬以上;有些雖然沒有解決副科待遇,但一年10幾萬也很正常。
即使是不是體制內的工作,開個花店、蛋糕店,或者做點別的小生意,只要不是普通的工廠操作工,年收入達到十萬也非常普遍。這樣的收入水平,比一線城市並沒有低太多,而相對來說,他們的支出要少很多。
首先是房子支出。不管是買房還是租房,價格都只有一線城市的1/5到1/3。而且許多體制內的人公積金就可以覆蓋每月按揭,房子帶來的經濟壓力可以說是非常之小。
再來看教育支出。跟一線城市比,縣城的教育支出也便宜了不少。儘管各種統計數據不一樣,但一線城市的中產家庭養育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不可能低於200萬。而小城市則要省很多,也許50萬,也許80萬,總之大部分都不可能超過100萬。
中國家庭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排名前十城市
所以,房子和教育這兩個支出大頭都大大低於一線城市,而他們的收入又不至於低太多,所以養育孩子的壓力也就沒有那麼可怕了。
第二、帶娃主要依靠父母。縣城年輕人生完孩子,很少有自己辭職帶的,也幾乎不存在僱傭保姆的現象,90%以上都是丟給某一方的父母。這些父母之所以願意帶孫輩,除了最典型的一個原因,即中國父母熱衷於奉獻之外,還包括兩點。
首先是縣城的父母通過給子女買房買車,包括相親、找工作,這一條龍的服務,換來的是子女更加「聽話」。所謂「聽話」,就是子女會更認同父母的意見,更願意聽從父母的計划行事。
對於父母來說,生兩個或更多的孩子,這是他們很自然的一種期許。年輕人自己也不排斥,因為父母在自己生完二胎之後,會繼續奉行「一條龍」政策。所以,既然是父母希望生,那就生吧,反正也是父母幫忙帶。
其次,縣城是一個介於農村和大城市之間的過渡地帶。很多父母即便從農村到縣城,也會相對適應。至少對比那些從農村到北京,或者從縣城到上海的父母,從農村到縣城的跨度要小很多,父母的適應能力也會好很多。
這對父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一線城市這樣徹底陌生的社會,帶孩子需要很多特殊的技能,對父母的要求也會高很多。相反在縣城,育兒的要求沒有那麼多,育兒的便利程度也會高很多。
所以,綜合來看,縣城保持了更傳統的鼓勵生育的觀念,同時對於年輕夫妻來說,養育孩子的經濟成本相對較低,也不怎麼需要自己帶,因此二胎現象就變得非常普遍了。
03
小鎮青年:中國希望所在
一方面是中國人口出生率的不斷降低,另一方面則是筆者所在縣城的二胎熱。對照之下,能夠維持人口增長,或者說是能夠延緩人口老化的重要力量就靠縣城這樣的三線以下城市了。
為了統一起見,我把3到8線城市統稱為「小鎮」,小鎮上的年輕人則有一個著名的稱呼:小鎮青年。
比較而言,生育熱情最高的群體是廣大農村居民,小鎮居民次之,大城市年輕人熱度最低。從趨勢上來看,農村真正萎縮,小城鎮的增速有目共睹。從人口規模來看,按照2016年底的數據,我國每10個人中有6人住在小城鎮的鎮域範圍內,小城鎮人口增速超過了大部分城市。
中國有300多個地級市、1300多個縣城、1.88萬個建制鎮,這些城鎮大小不一,但卻構成了中國社會的基本面。
過去,我們認為經濟增長的引擎特別重要,北上廣深被賦予了過多的關注。但在近年來,人們發現小鎮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除了一二三產業的具體產值這樣的數據,連在文化市場上,小鎮都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這兩年,《戰狼2》、《前任3》、《羞羞的鐵拳》以及正在熱播的《流浪地球》的大賣,都與電影院在小鎮的普及密切相關。
小鎮居民的消費力充滿了爆發性,「春江水暖鴨先知」,互聯網企業率先意識到,要實現業務增長,重點是小鎮和農村。今日頭條、拼多多、趣頭條、抖音等新興互聯網力量的崛起,都依託了小鎮的力量。
然而,小鎮真正的力量源泉還得回到生育層面。小鎮青年的二胎熱情濃厚且持久,他們不像一線城市的年輕人那樣不敢生,也不像較為貧困的農村夫妻那樣,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老家,自己外出打工,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小鎮青年有生二胎的熱情,又有介入教育的時間和能力,這一點特別關鍵。
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羅斯高在中國進行了二十多年的調研後指出,中國農村兒童的健康狀況嚴重堪憂:超過1/4 的孩子患有貧血,1/3的孩子有寄生蟲病,更可怕的是,由於養育方式糟糕,近一半的孩子存在認知能力低下,智力發育緩慢的問題。這些年,寒門學子難上清華北大,與羅斯高所指出的農村兒童發展狀況不無關係。
而小鎮區域里的兒童,他們的營養狀況要好很多,親子教育也不會遭遇動輒父母和孩子分離數年的情況。此外,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上,地級市、縣城和許多建制鎮上的條件也都比農村好很多。
從這一狀況出發,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小鎮青年不但敢生孩子,多生孩子,還能夠提供相對不錯的養育和教育條件。
因此,在人口結構迅速老齡化的未來,中國的希望很難寄托在生育率極低的大城市上,也很難寄托在條件較糟的農村裡,只有處於中間地帶的小鎮,能夠擔負起這一重任。
感謝關注智谷趨勢(微信ID:zgtrend)。很多讀者還沒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如果覺得智谷做得不錯,記得點個贊表示鼓勵哦。
※為什麼可以去菲律賓博一博?
※年入30萬,不敢談戀愛,這屆年輕人愛不起
TAG:智谷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