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啟功:練習書法還是我的土辦法好,比請教王羲之、顏真卿管用

啟功:練習書法還是我的土辦法好,比請教王羲之、顏真卿管用

很多人都知道,早年的啟功以國畫出名,而字比較難看。有人要收藏他的畫,當面告訴他不要題款,得請另外書法好的人題款字。啟功感覺很沒面子,從此發奮圖強苦練書法。

啟功不止一次地公開說,他最受益的書法練習方法不是求人指導斧正,主要靠他自己摸索的土辦法,他說比向王羲之、顏真卿請教還管用!

不信我們就來看看啟功老先生自己是怎麼講的吧:

《論語》有句話。「就有道而正焉」,找到一個有道之士,這個人對事情的研究有修養。找這些個人給指正,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也是求學人應該辦的事情。可是學寫字呀,我可是碰了許多的釘子。

我也想求,人家因為歲數比我大,名氣也很大,我總是畢恭畢敬地請人指教,請教人家我想入門應該學什麼帖,怎麼學等等問題,向人說明我的希望,而得到的結果是各種樣子都有。

有人他愛寫篆書,他就說,你要學寫字,你必須好好地先學篆書。他說了一套,什麼什麼碑,什麼什麼帖,應該怎麼學。又碰上一個人,他是學隸書的,他告訴你隸書應該怎麼怎麼寫。還有人專講究執筆的,說你的手長得都不合適,這手必須怎麼怎麼拿這個筆。

還有說你這腕子懸不起來。怎麼辦呢,拿手摸摸我的腕子,究竟離開桌子沒有,懸的多高了。諸如此類,真是什麼樣情況都有,我聽起來就很難一一照辦了。

比如我請教過五個人,這五個人我拼湊起來,他們結論並不一樣,有的說你應該先往東,再往西,有的說你先往北,後往南,各種各樣的說法。我寫得了字請人看,又一個樣了,說你這一筆呀應該粗一點,那一筆應該細一點兒,那一筆應該長一點,那一筆應該短一點兒。那我趕緊就記呀,用腦子記。

當時他也沒拿筆給我畫在紙上。我聽了之後,回家再寫的時候,有時,我也忘了哪點兒粗,哪點兒細。還有呢,說了許多虛無飄渺的話,比如說你的字呀得其形,沒得其神。哎呀,忽么才得神呢?

我真是設法子知道這神怎麼就得。我覺得形還好辦,它寫得肥一一點兒,寫得瘦一點兒.形還有辦法;神呢,沒有形,光有神。這樣說得我就十分的渺茫了,一點辦法沒有了。

後來我就因為得到的指教全不一樣。我也沒辦法了。我聽多了有一個好處,我發現多少名家,他們都沒有共同的一個標準,是都要怎麼樣。我覺得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愛好,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習慣。他都是以他的習慣來指導我,並且說得非常玄妙。那我就更迷糊了。

後來,我得到一個辦法,我把我寫的字貼在牆上,當時我貼的時候 ,我總找,今天寫十張字,裡頭有一兩張自己得意的自己滿意的,把它貼在牆上。過了兒天再瞧,哎呀,就很慚愧了。我這筆寫得非常難看,不得勁。我假定這筆往下或者抬一點,粗一點或者細一點,我就覺得調意了。我就拿筆在牆上把這字糾正了,描粗了或改細了,這樣子自己就明白了。


後來,我就一篇一篇地看,這一篇假定有十個字,我覺得不好,這裡頭可取的只有一兩個字,我就把這一篇上我認為滿意的那一兩個字剪下來貼牆上。看了看,過了幾天,就偷偷地把這兩字撤下來了。過些天,又有滿意的又貼上。再過些天,又偷偷地撤下來。這個辦法比問誰都強。假定王羲之復活了,顏真卿也沒死,我比問他們還強呢。

那怎麼講呢? 他們按照他們的標準要求我,不如我按照我的眼光來看,我滿意或者我不滿意。從前有這麼兩句話:「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做文章是千古的事情,有得有失,別人不知道,我自己心裡明白。那我套用這兩句話,寫字也是千古事,好壞自家知。這個東西呀,你問人家是沒有用的,不如自己,求人不如求己。

臨帖也是一樣,我臨完這個帖,我寫得這個字是臨帖出來的,我就把我臨的這本帖,跟牆上我寫的那個字對著看,可以看出來許許多多的毛病。那麼,我再按照在牆上改正字的毛病的經驗,哪兒好哪兒壞,重新寫一遍。這個時候,我所收穫,那比多少老師對面指導,所得到益處多得多。這個事情是我自己得到的一個經驗,我也很有把握,經過實踐是有益處的、有效果的。

(本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雜談 的精彩文章:

啟功說寫字得讓人看懂,曾翔說看不懂的人只能仰視,網友:太狂了
宣紙沒格子,還能不能寫小楷?用打格子嗎

TAG:書法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