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319 《乾隆洗象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丁觀鵬 紙本設色 縱132.5厘米 橫62.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這是一幅宗教題材繪畫,但是畫中的普賢菩薩,卻分明是乾隆皇帝的形象。眾人正在觀看洗刷白象,而那頭白象就是普賢菩薩的坐騎。畫中除去乾隆皇帝外,另有數人帶有肖像特點,當為郎世寧所繪;而人物的衣紋,線條拌動,很有特色,應出自丁觀鵬之手筆。

畫上只署了丁觀鵬一個人的名款,其實應當有歐洲畫家參與其事。畫幅左下角署款:「乾隆十五年六月臣丁觀鵬恭繪」。

320 《乞巧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丁觀鵬 紙本墨筆 縱27.8厘米 橫384.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七夕,婦人結綵縷穿七孔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網於瓜上,則以為得。」

卷用白描寫出七夕夜間庭院中婦女們燃燭齋供的情景。婦女髮絲,著墨細勻,衣褶線條流暢,飾紋刻畫細緻,佩環飄動,得「吳帶當風」之姿。

全圖色彩豐富,人物頗具動感,是清代宮廷繪畫中合筆畫的代表作之一。

321 《無量壽佛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丁觀鵬 瓷青紙金畫 縱99.3厘米 橫61.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丁觀鵬,生卒年不祥,活躍於公元18世紀,順天(今北京)人,雍正四年(1726),進入宮廷成為供奉畫家,約卒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以後。他擅長畫人物、道釋、山水,亦能作肖像,畫風工整細緻,受到歐洲繪畫的影響,其弟丁觀鶴同時供奉內廷。

此圖雖題為無量壽佛圖,其實應為如來佛圖。慈眉善目,金光閃耀,給觀者以極為旋目的視覺衝擊力。

322 《撲蝶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陳宇 紙本設色 縱93厘米 橫30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陳字,生於1634年,卒年不詳。初名儒禎,字無名,又字名儒,號小蓮,又號酒道人,小名鹿頭,浙江諸暨人。陳洪綬之子。擅書人物、花卉。畫承家學,亦擅書。

此幅仕女圖頗有陳洪綬遺風,線條方折婉轉而富有表現力。

323 《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陳宇 絹本設色 縱158厘米 橫45厘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藏

這套仕女屏風共十二開,皆以貴族婦女閑適安逸的生活為題材。在此選其中四開:之一為《梧葉驚秋》、之二為《竹蔭鉛槧》、之三為《閬苑采芳》、之四為《玉局敲閑》。畫中仕女面目秀麗,衣紋粗簡方折,設色淡雅。

324 《奚官放馬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張穆 絹本設色 縱110.5厘米 橫57.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穆,生於1607年,卒年不詳。明末清初畫家。字穆之,號鐵橋,廣東東莞人。擅畫馬及山水、蘭竹,筆墨精細工整。

此圖在空曠的背景中僅繪一人一馬。馬的姿態頎長健壯,奚官神情怡然,牽馬信步而行。

325 《洛神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蕭晨 紙本設色 縱18.8厘米 橫53.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蕭晨,生年不詳,約卒於康熙中葉,字中素,號靈曦,揚州人,工詩,亦善畫工筆山水、人物。

蕭晨此幅《洛神圖》所表現的洛神舉止優雅,姿態嫵媚。清初盛行文人山水畫,仕女畫被視為「習者之流」作品,曾經歸於沉寂。清中期以後才逐漸興盛。

326 《東坡博古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蕭晨 紙本設色

蕭晨的仕女畫介乎繼承傳統和創新之間,既重視綿長秀潤的線條的表現力,同時還在繪畫中加進光影等因素。

《東坡博古圖》中人物神態逼肖,畫家用遊刃有餘的方折線條來表達人物的外在形象,而且進一步體現人物的精神狀態。

327 《踏雪尋梅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蕭晨 紙本設色

蕭晨,生年不詳,約卒於康熙中葉,字中素,號靈曦,揚州人,工詩,亦善畫工筆山水、人物。

圖中繪一姿態優雅面貌秀麗的仕女,在冬日中踏雪尋梅的情景。在冰雪晶瑩中的梅枝傲立寒冬,也體現了尋梅者高潔沉秀的氣節和風度。

328 《進酒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周? 絹本設色 縱147.4厘米 橫47厘米 中國美術館藏

周 ?(1649—1729),字昆來,號嵩山,上元(今南京)人。擅畫人物、花卉及龍馬,而畫龍尤妙。

圖中畫一婦人提酒壺作進酒狀,低首緩步,神態凝遲,復似謙恭。眉目清秀,豐潤秀雅,發上簪花,腰佩綠葉裙裝,足著草履,宛若仙姑。

面部線條纖細,渲染微妙,衣紋繁複,略覺累贅,但枯筆濕染有燥潤相得之趣。

329 《康熙南巡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王翚 絹本設色 縱67.8厘米 橫2313.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南巡圖》由都察院左幅都御使書畫家宋駿業總其事,並聘請其老師王翚進京擔任總體設計,召集眾多畫家參與創作,參與其事的畫家有楊晉、冷枚、王雲、徐玫等多人。王翚於康熙三十年(1691)由弟子宋駿業推薦,擔當了《康熙南巡圖》的主繪。圖成之後,康熙皇帝非常滿意,予以嘉賞,賜書「山水清暉」四字,王翚晚年「清暉老人」的名號即由此而來。

《康熙南巡圖》十二卷上沒有畫家的署款,這是因為奉皇帝之命畫此類圖畫,為表示尊敬和謙恭,一般作者是不署名款的。

畫中的人物逾萬,形形色色,牛馬牲畜過千,姿態各異,都十分細緻。色彩又繁複豐富,絕非在短期內所能完成。

330 《醉儒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黃鼎 絹本設色 縱115.5厘米 橫57厘米

黃鼎(1650—1730),字尊古,號曠亭,別號閑浦、獨往客、凈垢老人等,江蘇常熟人。擅畫山水,王原祁的弟子。

畫面上絕大部分內容是參天的松柏、樹叢與坡石構成人物的環境,顯得雄偉、幽深,是隱居者的處所。樹間空地上一儒者赤著上身伏地而眠,周圍散堆著幾個酒罈,歸隱山林的隱士生活之不拘、性格之不羈均被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是作者心儀的一種生活方式。畫面中,酒罈旁還有一部書函,可見畫中人雖則愛酒成痴,亦是以書為命,不能不以一個「儒」字稱之。

331 《人物圖冊》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王樹榖 紙本墨筆 縱19厘米 橫26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冊是王樹榖 人物小品中的佳作,詩畫交融,簡潔質樸。每幅畫均繪一二人,略帶誇張變形,但動態生動,神態畢現。人物旁襯小景,亦是僅用寥寥幾筆勾出,簡而不陋,給人回味悠長的感受。

本冊中一幅以騎驢閒遊為題材的畫,詩文佔了大部分面積,題為:「廿年憶到長安處,跨街堤邊似夢中,學得畫圖添好景,柳條白髮掛春風。」詩文一添,立刻平添了畫面意趣,中國畫家往往詩、書、畫兼長,其原因也在於這三者在畫中不可分離。

332 《弄胡琴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王樹榖 絹本設色 縱90.5厘米 橫49.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描繪的是《唐詩紀事》卷八所引之《獨異記》講述唐代陳子昂碎胡琴之故事。陳子昂胸懷大志,才情四溢,然而終其一生也未獲得施展的機會,因此他借擊碎胡琴以驚駭世俗的行為表達了他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深沉的不平與憤慨。

圖中寫二人相對席地坐於圓毯上,一人持胡琴彈奏,一人側身傾聽,神情落寞。二人身後立一童子,雙手持包袱,似被琴聲吸引,默默佇立。圓毯邊的地上,散落著酒杯及濾酒用的甌、盞,簡潔的畫面給人以充分的想像空間,使人不禁懷想唐賢縱酒高歌的神逸風采。

此圖不設背景,純以線描表現內容,筆法流利清俊,設色極其古淡。

333 《朝妝緩步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王樹榖 絹本設色 縱83.8厘米 橫30.1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王樹榖(1649—?)字原豐,號無我,又號鹿公、方外布衣,晚號栗園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善畫人物、走獸、人物筆法師陳洪綬而得其清穩,尤精於白描,所作衣紋秀勁,設色古雅,一時工人物者無出其右。

此畫為工筆淡彩仕女,線條簡勁流暢,接近宋代馬和之的蘭葉描。

334 《豳風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吳求 絹本設色 縱26.5厘米 橫23.6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仕女畫是古代人物畫的一個分支,具有悠久的歷史。戰國、西漢墓葬中出土的帛畫上,就有體態動人的婦女形象;唐宋以來,隨著人物畫的興旺發達,仕女畫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面貌,產生了不少專門畫仕女的畫家,並成為一門較為獨立的畫科。明清時期人物畫相對衰微,但仕女畫仍然有新的發展。

「豳風」是指今陝西及鄰近地區的民風民俗,作者據此畫出了很多具有生活氣息的作品。

吳求此幅《豳風圖》具有典型的清代風格,造像清瘦而秀麗,姿態優美嫻雅。

335 《秋林舒嘯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顏嶧 絹本設色 縱140厘米 橫81.8厘米

顏嶧,生卒年不詳,字青來。江蘇揚州人,師從李寅,山水、人物畫學宋人,能界畫,尤擅長米家山水,濃淡相間,融化無跡,十分精妙,日本人極重其畫。

畫面構圖精妙,設色鮮明。秋林中端坐一位儒者,人物神氣安閑,如小憩一般。在下端山路上、溪流畔有幾個僕人身份的陪襯人物,有小書童,亦有年長者。在最右端還停有一輛車。

畫面極類北宋作品,通觀全畫只有一短款,一印,而且隱於山石中,不細看很難發現,人物也有古風衣飾。

336 《羅漢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歸庄 紙本水墨 縱26厘米 橫35.3厘米 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

歸庄(1613—1673),原名祚明,字爾禮,又字玄恭,號恆軒。江蘇崑山人,移居常熟。明諸生,歸有光之孫。兼長山水、人物、花卉、墨竹,筆墨簡勁,有元人遺韻。

圖中所畫羅漢以中鋒用筆,筆法飛動,一波三折,信手寫來,簡潔明了,神態刻畫,呼之欲出,嬉笑怒罵,禪意盎然。

337 《幽篁坐嘯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禹之鼎

本圖內容為竹林中獨坐的逸士高人,人物身著長袍,長髯拂面。背景是寂靜幽篁,似乎可聞風吹之聲。人物表情孤單憂傷,沉浸在自己的心靈世界中。

其構圖穩重,人物是全畫中心,位於中間稍偏左的位置,用色則惟求淡雅,緊緊扣住一個「幽」字。這種嚮往山林、嚮往幽靜的題材是中國古代藝術中經常表現的,作品紛繁如煙海,真正的精品究竟仍是少數、此圖著力刻畫人物的表情,傳情寫照人物思想,使整幅畫籠罩著一層悠遠耐人回味的意境。

338 《王原祁藝菊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禹之鼎 紙本設色

禹之鼎在清康熙時官鴻臚寺序班,以善畫供奉南薰殿,是一位藝術上有成就的宮廷畫師。山水畫師法藍瑛,兼學宋、元諸家,白描寫真,秀媚古雅,為當代第一,一時名人小像多出其手。

此畫即是禹之鼎用白描手法繪製的清代大畫家王原祁飲酒賞菊的肖像。畫面除王原祁和盛開的菊花外,還有兩位閑談的童子。把酒賞菊,愉悅溢於言表的王原祁睿智爽朗的形象十分真切寫實。

339 《王世禎放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禹之鼎 絹本設色 縱26.1厘米 橫110.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世禎,清初著名文學家,精詩文,與朱彝尊並稱當世,官至刑部尚書。禹之鼎在京供奉內廷時,與王世禎交善。

本幅右上自題隸書「放鷳圖」,左上自題:「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為客落人間。秋來見月多歸思,自起開籠放白鷳。庚辰長夏雨後,大司寇王公,因久客京師,檢詩為題,命繪放鷳圖,彷彿六如居士筆意,漫擬清政,恐神氣閑暢、用筆高雅不及焉。禹之鼎。」

畫面所繪正是王世禎靜坐沉思、童子開籠放鷳的情景,一動一靜,有力襯托出王公的思鄉之念。靜謐幽美的環境氣氛,也渲染了主人公此時的思歸心緒。

王世禎肖像刻劃精緻,面部淡墨勾勒後,稍加渲烘,再用脂赭色作深淺暈染,畫法顯禹之鼎本色面貌。

340 《芭蕉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禹之鼎 紙本設色 縱87.5厘米 橫35.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禹之鼎擅長人物,尤精肖像,喜用蘭葉描,取宋代馬和之法,簡逸飄灑。

《芭蕉仕女圖》就是採用蘭葉描來描繪仕女形象。筆觸寫意而靈活,人物很是生動傳神

341 《雙英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禹之鼎 絹本設色 縱136厘米 橫56厘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藏

禹之鼎(1647—?),字尚吉,號慎齋,江都(江蘇揚州)人,善畫小像,亦能山水花鳥,名重一時。

《雙英圖》兼取白描法,衣紋秀勁,設色淡雅。

342 《喬元之三好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禹之鼎 紙本設色 縱107.1厘米 橫36.5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在此畫中,禹之鼎用寫真法畫的肖像兼仕女畫。畫面勾染細膩,女樂、仕女用筆較工整,反映了禹之鼎另一種秀媚古雅的面貌。書齋、酒罈、女樂,即寓意書、酒、色「三好」,形象地展示了主人的生活意趣。

343 《豪家佚樂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楊晉 絹本設色 縱56.2厘米 橫127.4厘米

楊晉(1644—1728),字子和,一字子鶴。號西亭,又號鶴道人;谷林樵客,江蘇常熟人,王翚弟子。善畫山水、牛馬;兼及人物、花鳥,頗為精工。

此卷描繪的是豪門之家春夏秋冬的四季享樂生活,筆墨工整細緻,人物布局疏密得體,設色明麗鮮艷,人物的衣著裙衫均勾描設色,款式、顏色均是清代典型的流行風格。

畫面用筆風格多變,刻畫人物、樓台等處極盡工整細緻之能事。

344 《石谷騎牛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楊晉 紙本設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楊晉是清代宮廷畫家,以畫界畫見長,他能恰到好處地發揮傳統工筆界畫的特長,把人工建築的樓閣台榭及人物舉止和天然山水景色緊密結合起來,在結構上作了極好的剪裁,滿而不悶,畫風細緻明秀、娟麗清新,層次過渡非常自然。

《石谷騎牛圖》繪石谷悠然騎於牛背之上,神態安詳平和,狀寫簡逸傳神。石谷即清代大畫家王翚,也是楊晉的老師。

345 《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焦秉貞 絹本設色

《仕女圖冊》是「御覽」本,畫中僅有「小臣焦秉貞恭畫」一類識文,其畫風工整細緻,形神兼備。

如畫冊之一《鞦韆閑戲》,六位仕女分為兩組,一位立於鞦韆之上,兩女立其左側,右方軒檻中尚有三女或閑聊,或觀看。

人物所處的環境是以十足工筆手法完成的。樓閣、樹木亦是工筆手法,樹榦抽象、符號化,與寫生作品恰好相反。仕女面部五官雖是經抽象而非完全寫實,神態卻非常準確,這也是中國畫中人物的普遍狀況,重傳神,不拘於一毫一發的相像。

346 《歷朝賢后故事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焦秉貞 紙本設色 縱37.3厘米 橫30.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焦秉貞,生卒年歲不詳,山東濟寧人,供奉「內廷」,善畫人物、山水、花卉,參西洋畫法,別具面目。此圖冊共十二開,取材於古代賢妃故事。

此畫雖取材於古代賢后故事,形象卻是典型的纖細美人,畫法也工整艷麗,突出了華貴的氣氛。

347 《孔子聖跡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焦秉貞 絹本設色 縱29.2厘米 橫35.7厘米 美國聖路易斯美術館藏

此圖表現孔子周遊列國,遊說諸王的典故。

焦秉貞畫法參酌西法,注重明暗暈染和遠近透視,使對象具有立體感和縱深感,在工筆重彩畫法中創立新格。

348 《雜畫冊》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高其佩 紙本墨筆 縱26.2厘米 橫32.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雜畫冊》共十開,五開花木,五開人物。構圖簡略,指墨功夫深厚,點染隨意頗得意趣。常以筆斷意連,於平淡中見神韻。

所選二開,一為螳螂,爬踞枯木,形象生動,運墨淋漓痛快,從濃淡中產生韻味;一開人物,為讀經,人物形象不拘一格,對鬚髮、衣褶的點、染、勾勒、潑墨,蒼勁老辣,人物造型誇張、生動,情態質樸,有濃厚的民間風味,深得明代吳偉的遺韻。

349 《乞兒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高其佩 紙本墨筆 縱90.5厘米 橫45.4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高其佩(1672—1734),字韋之,號且園,別號南村等,遼寧鐵嶺人,因父蔭授官宿州知州,歷任工部員外郎、分巡浙江溫處道、川南永寧道、四川按察使、刑部右侍郎、正紅旗漢軍都統等職。他年輕時,學習傳統繪畫,山水、人物受吳偉的影響,中年以後,開始用指頭繪畫,所畫花木、鳥獸、魚、龍和人物,無不簡括生動,意趣昂然。還著有《且園詩鈔》。

《乞兒圖》是高其佩的一幅指畫傑作,畫中乞兒衣衫襤褸,蓬頭赤跣,面目刻畫極其簡潔概括。

350 《胤禛行樂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佚名 絹本設色 縱34.9厘米 橫3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世宗胤禛,年號雍正,康熙第四子,清朝第三代皇帝,在位十三年。

此圖冊描繪胤行樂故事,共十四幅。雍正分別著古裝、道裝、佛衣、戎裝等不同服飾進行各種不同的行樂活動。此選賞景、彈琴二幅。

351 《天山積雪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華喦 紙本設色 縱159厘米 橫5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描繪晦暗陰霾的天空下,雲幕低垂,彷彿又在醞釀著新的一場暴風雪。雪峰陡峭重疊,閃著潔白晶瑩的寒光。在滑陡的冰坂上,一位身披紅氅的少數民族旅人牽著一頭瘦駝艱難前行。天邊,一隻大雁鳴叫著向遠方飛去,疲憊的人與駝聞聲仰望,令人不禁興起故國之思。

此圖最突出的特點是構圖簡潔大膽,設色對比強烈。它不僅展現了古代傳統文人畫很少涉及的天山雪域的自然風光,將山水、人物及走獸等題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而且更以凝練秀勁的筆墨營造出一種孤寂悲涼的意境,具有強烈的藝術震撼力。

352 《白描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華喦 紙本墨色 縱81.4厘米 橫3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華喦的穀物畫,內容多描寫平凡而豐富的現實生活與社會現象。他遠師李公麟及明季諸家,中年以後取濁陳洪綬,在創作中觀察細緻,注重人物內心刻劃及線描的運用,使作品被賦予了極強的藝術表現與感染力。

《白描仕女圖》屬早年白描仕女,工細謹嚴,一絲不苟。

353 《西園雅集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華喦 紙本設色 縱100.8厘米 橫58.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華喦是乾隆年間畫家,在揚州賣畫為生,工人物、山水、花鳥著稱。人物畫早年以白描面世,中年取濁陳洪綬,晚年成簡筆的自家風貌。

西園為北宋附馬都尉王詵宅第,當時的文人墨客多雅集於此。元年初,王詵曾邀蘇軾、蘇轍、黃庭堅、陳景元、王欽臣、鄭嘉會、圓通大師十六人遊園。當時由米芾為記、李公麟作圖,記錄下這一盛況。此圖正是描寫這一場景的。

354 《弄鶯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王學浩 絹本設色 縱100.3厘米 橫39.4厘米 無錫市博物館藏

由於時代審美風尚的變化,唐、宋所推崇的以胖為美的仕女形象,逐漸被清秀瘦弱的仕女形象所代替,而在仕女形象由胖到瘦的變化過程中,焦秉貞、冷枚、王學浩等畫家最有代表性。

《弄鶯圖》中的仕女臉形瘦削,身材纖弱,具有新的藝術特徵。

355 《小青小影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顧洛 絹本設色 縱99厘米 橫39厘米 無錫市博物館藏

顧洛(1763—約1837),字西梅,號禹門,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擅書畫。畫工人物、山水、人物古雅,山水蒼潤;花卉、翎毛亦見生動。仕女工緻妍麗,尤為著名。生平作畫未嘗重稿,亦未授一弟子。

小青,據傳為明萬曆間女子,杭州豪公子馮某妾。能詩善音律。為大婦不容,被置孤山別業,抑鬱而死。畫中馮小青,清秀瘦弱,顧影自憐,孤坐於案几旁,面帶愁思,鬱鬱寡歡,頗現人物之神韻。

此畫以淡墨寫意繪庭院中的樹木竹石,點撇隨意,韻味清冷。

356 《梅邊吟思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顧洛 紙本設色 縱134.3厘米 橫33.2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顧洛為乾隆時畫家,以畫仕女著稱。畫法宗宋代陳居中,造型優美,補景清秀,落筆清秀,風格簡逸。

《梅邊吟思圖》反映了顧洛仕女畫的典型面貌。

357 《李清照小像》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姜壎 紙本設色 縱115.8厘米 橫26.7厘米 無錫市博物館藏

姜壎為乾隆年間畫家,以仕女畫著稱。

畫中的李清照敷粉施色,肌理細膩,筆致清勁,風格清雅,表現了女詞人惜花傷春的情思。

358 《幽棲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清髡殘紙本設色 縱20.5厘米 橫32.7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髡殘(1612—約1692),俗姓劉,字介丘,號白禿、石道人、殘道者、電住道人等,湖南武陵(今常德)人,久居南京牛首山幽樓寺為僧。擅畫山水,受「元季四大家」影響,尤其於王蒙筆法得力最多。兼學明季沈周季文徵明,畫有文人氣息。喜作渴筆或禿筆秋景山水,皴擦層次豐富渾厚,筆墨荒率蒼雄,「粗頭亂服」,自成一格,與石濤等人稱「清初四畫僧」。

此畫代表了髡殘人物畫的典型風貌。

359 《對牛彈琴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石濤 紙本墨筆 縱132.5厘米 橫53.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對牛彈琴」一詞本是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但此圖通過作者自題「世上琴聲盡說假,不如此牛聽得真」等詩句,反映出作者難遇知音,而只能寄託於「牛聲一呼真妙解」,反映了作者孤獨落寞的心境。

此畫構圖奇險,筆墨老到,意境突出,是石濤人物畫傑作。

360 山橋小坐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石濤 紙本墨筆 南京博物館藏

圖中蒼松挺拔而多姿,古老的石拱橋上一老者靜坐。

此圖線條有疏有密,卻與空間的景物渾然一體。石濤以干筆勾描衣紋,皆用筆迅疾飛揚,意韻洒脫。鬚髮以尖筆根根繪出,神足氣生;以濃墨點目,炯炯有神,氣勢非凡。

361 《人物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石濤 紙本水墨 縱193.6厘米 橫81.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石濤(1642—1715),清代畫家。俗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廣西全州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謙的後裔。明朝滅亡後家遭不幸失去親人,5歲削髮為僧,得以存生。法名原濟,一作元濟,字石濤,號大滌子、清湘老人、瞎尊者、零丁老人等。又自稱苦瓜和尚。他曾拜旅庵本月為師,傳學佛學,雲遊四方。元濟善畫山水,兼工蘭竹。

畫中人物形象以很簡古的墨線勾寫,幾乎全為線描,而設以淡雅之色,衣紋等看似信筆率意而成,實乃深具功力,筆筆送到。

362 《人物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石濤 紙本水墨 縱69.5厘米 橫33.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石濤畫人物時神情畢露,有的造型極為誇張。畫中人物神態稚拙,趣味橫生,頗得寒畫天趣。

用筆淋漓縱率之中顯得工緻縝密,沉著而痛快,同時墨氣渾成,淡濃得宜。與其景物的處理相比較,人物俱用細筆,所謂一種「細筆石濤」,精氣逼人。

363 《乾隆朝服像》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佚名 絹本設色 縱220厘米 橫18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愛新覺羅·弘曆,世宗胤禛第四子,年號乾隆,在位六十年,嘉慶四年(1799)卒,享年八十九歲。

圖中乾隆皇帝著全朝服,端坐龍椅,不怒而威,天子貴胄之肅穆而不可觸犯的氣質表露無遺。

364 《孝庄文皇后朝服像》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佚名 絹本設色 縱155.5厘米 橫116.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孝庄文皇后,姓博璽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被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聘為側福晉。崇德元年(1636)改元,五宮並建,被冊封為永福宮庄妃。順治元年尊為聖母太后,在清初順治、康熙兩朝曾參與政事多年。

圖中孝庄文皇后端莊肅穆,華服麗影,端坐寶座而粉面含威。

365 《蓮塘納涼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金廷標 絹本設色 縱56.9厘米 橫65.1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蓮塘納涼圖》寫唐杜甫五律《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之一的詩意。原詩句有「竹深留客處,荷凈納涼時。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兩聯句,圖中景物與詩意相結合。

此畫筆墨工細,人物動態幽閑自在,衣褶用濃墨勾勒,略似折蘆描法,起伏轉折,迴腸盪氣,筆勢流暢。其布景簡潔,設色雅淡,山石似用小斧劈皴,鋒棱多姿,墨色富有層次,別具一格。

366 《負擔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金廷標 紙本設色 縱140.9厘米 橫55.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負擔圖》設色畫一樵夫負擔,夜歸叩門,門內一婦瓦燈應出,紅樹有聲,山月正上。

畫上有高宗皇帝的御題詩:「負擔歸來獨叩門,家人秉燭啟黃昏,較諸貧見葉翁子,相敬高風與足論。乙未仲夏下瀚,御題」。鈐「乾」、「隆」、「乾隆御覽之寶」、「寶笈三編」及鑒藏寶璽五方。

367 《大士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金廷標 紙本設色 縱168厘米 橫81厘米 瀋陽博物館藏

對於金廷標的繪畫,清代胡敬在他的《國朝院畫錄》中說道:廷標筆不尚工緻,以流動機趣寫生,頰上添毫,栩栩欲活。其派沿自藍瑛、董旭、謝彬輩,而能不染其習氣,匠心獨運,神解超然,有契聖心,良以人物貴傳神,吳帶曹衣,無吳阿堵間小三昧也。

368 《婕妤擋熊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金廷標 紙本設色 縱149.4厘米 橫75.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金廷標,生卒年不詳,烏程人。畫家金鴻之子,乾隆中供奉內廷,善畫山水、人物、佛像,尤工白描,畫風工細。

此畫取材於漢劉向《列女傳》,表現馮婕妤擋熊的歷史故事。馮婕妤是漢元帝的妃子,一次隨帝觀看斗獸,熊從獸圈跳出,左右侍從皆驚走,馮婕妤臨危不懼,以身擋熊。

369 《瞎子說唱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一):清代 (一)

金廷標 絹本設色 縱88.5厘米 橫62.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金廷標在藝術形式上與宮廷的流行畫風很合拍,或宗宋代院體,或學「四王」正統,創作態度嚴謹,下筆一絲不苟,形象比較寫實,富有一定氣勢,具有賞心悅目的美感,其藝術格調體現了清代宮廷繪畫的審美觀念。

此圖描繪農村田頭,老翁、幼童、少年、農夫,正靜聽一盲人在大樹下說唱,引得隔溪老嫗農婦抱嬰攜童指手欲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清人吳大澂先生的篆書以及字帖欣賞(清晰版)
「人美」(中)周慧珺大字版行書三字經字帖(行書範本建議收藏)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