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儘管還可以重考,但或許沒學校敢招翟天臨了」

「儘管還可以重考,但或許沒學校敢招翟天臨了」

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事件調查處理結果陸續公布,繼北大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並作出退站處理後,北京電影學院2月19日也公布調查結果,決定撤銷翟天臨博士學位,取消其導師陳浥的博導資格。

北京電影學院官方微博2月19日下午發布關於「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等問題的最新調查進展情況說明。北京電影學院表示,該校學術委員會學術道德與學術仲裁委員會組織校內外專家對翟天臨博士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在《廣電時評》上的《談電視劇中「白孝文」的表演創作》一文進行了鑒定。

北京電影學院認定:該文中的一些論述是基於翟天臨個人表演藝術創作體驗而進行的闡發;文中關鍵表述使用了其他專家的觀點,但未做引用注釋說明,存在較為突出的學術不規範、不嚴謹現象,存在學術不端情況。導師陳浥未能認真履行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教育、論文指導和審查把關等職責。

北京電影學院表示,根據相關文件規定,經學校學術委員會學術道德與仲裁委員會建議、學位評定委員會投票決定、校長辦公會研究同意:撤銷2018屆博士研究生翟天臨博士學位,取消陳浥的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對於處分結果,翟天臨、陳浥均表示接受。同時,其他相關問題的調查工作仍在進行中。

此前在2月16日,北京大學已發布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事件的處理結果。北京大學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依照相關規定,學校同意光華管理學院2月13日對翟天臨作出退站處理的意見。

對於北京電影學院的處理結果,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宋爍對界面新聞稱,「撤銷學位是能夠施加於畢業生的最嚴厲處分。」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則對界面新聞指出,「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背後,其實已經涉及到培養模式、導師指導方式以及評價制度等多方面深層次問題。撤銷學位的處分是有必要的。」

實際上,國內也不乏撤銷學位的案例。2016年,河海大學博士研究生張家華的博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河海大學宣布撤銷其博士學位,並註銷其學位證書;2017年,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生的11篇論文因學術不端行為被學術期刊網站撤稿。清華深圳研究生院對此作出回應,撤銷該生博士學位,其導師也被停止招收研究生的資格。

如果翟天臨有心在學術領域發展的話,這次被處理後他是否還能繼續謀求深造?「儘管撤銷學位後還可以重新考博,但或許以後沒有學校再敢招收翟天臨了」,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的博士生劉雲認為,「對於翟天臨而言,博士生學位或許只是一個頭銜。但是對於普通博士生而言,撤銷學位意味著多年備考與研學全都清零,其實難以承受。」

除了學術研究,翟天臨的演藝事業勢必也將受到影響。據鳳凰網此前報道,2月21日央視計劃播出的電視劇《老中醫》中,翟天臨參演的所有片段被要求刪除。而他待播的其他6部劇與多家代言或許也將受到波及。

熊丙奇指出,一個人弄虛作假一旦被發現,將失去因造假獲得的一切,並且,這種責任追究沒有追溯時效期限,「自然也會影響到他的學術生涯與後續發展。」

界面新聞注意到,北京電影學院在宣布處理結果時依據的是四份文件,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於在學位授予工作中加強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建設的意見》《教育部關於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十七條明確規定,學位授予單位對於已經授予的學位,如發現有舞弊作偽等嚴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情況,經學位評定委員會複議,可以撤銷。而第十八條也指出,國務院對於已經批准授予學位的單位,在確認其不能保證所授學位的學術水平時,可以停止或撤銷其授予學位的資格。

《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則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認定、影響程度和處罰辦法做了詳細規定。其中,剽竊、抄襲、侵佔他人學術成果造成惡劣影響的可認定為情節嚴重,處罰方面,學校可以撤銷學術獎勵或者榮譽稱號,並且可以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警告、記過、降低崗位等級或者撤職、開除等處分。

上述第三份國務院發布的文件中則規定,在學位授予工作中,學位授予單位對在學位論文或在學期間發表學術論文中存在學術不端等行為,必須嚴肅處理。對於學位申請者或學位獲得者,可分別做出暫緩學位授予、不授予學位或撤銷學位授予的處理;對於指導教師,可做出暫停招生、取消導師資格的處理;嚴重敗壞學術道德的,由學位授予單位依據國家有關學術不端行為處理辦法進行處理

「取消(翟天臨)博士生學位資格,取消其導師博導資格是意料之中的結果。」華東師範大學一位不願具名的博士研究生導師對界面新聞表示,「近年來針對學術不端或者師風師徳失范問題,高校多會給予取消學位資格以及取消導師博導招生資格的處分決定。」

對於博導而言,這位博士研究生導師表示,後續影響更多是體現在道德評價和學術界評價方面。而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一位教授對界面新聞透露,「取消導師博導資格,或將影響其項目績效,也會影響此後的項目申請與經費審批。」

「近年來外界對各種學術腐敗的揭露越來越多,揭露出來的一些情況也越來越嚴重,有的甚至到了堂而皇之、毫不掩飾的地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曉毅表示,學術腐敗背後有著現實的利益推動,包括學位、名譽、學術地位和科研資金等,當有限的資源被剽竊者所擁有,真正潛心研究的學者就會失去機會。

王曉毅建議,「應加大對學術不端的查處力度,完善預防和懲治學術不端的工作機制,同時發揮媒體和學術打假專業人士的作用。」

來源:界面新聞

編輯:岳靚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新型電子能像行星一樣旋轉;全球首批5G手機將集中亮相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