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對於民營銀行——「既要會生、更得會養」
我對亂七八糟打著民間金融的旗號胡作非為的各類行為深惡痛絕。相反,對於規範的、以民營銀行、私募股權基金為代表的民間金融機構充滿敬意,也願意更多地幫助到它們。我經常想,如果當年我們不是鼓動非法金融大爆炸,而是想開點兒,多批幾家小型民營銀行,並配以政策,允許民間的閑置資金以創新方式轉化為民營銀行資本,那中國今天是不是可以看到一支強有力的金融新軍?只可惜,同樣是民間金融,正常規範的渠道被各式各樣的清規戒律限制著,而非法金融的口子卻開得大大的,在「法無禁忌即可為」的旗幟下,做個網頁就敢P2P,由此培育了多少金融騙子?整爛了多少金融資源?太讓人心痛了!
1996年1月12日,民生銀行在全國工商聯的推動下,成為中國第一家主要由民營企業發起的民營銀行,現在已經是響噹噹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了。但是,這樣的銀行在中國有幾家?民生銀行初始時就有了相對的規模,而且其服務對象也首先應當是大型民營企業,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它的定位都是「主辦銀行」。太長太長的時間,中國專業服務於中小型民營企業的銀行幾乎是空白,大量地方信用社、城市商業銀行也大都集中服務於當地有政府背景的企業。終於,在民生銀行成立127個月之後的2006年8月18日,浙江台州溫嶺的一家城市信用社被批准轉身成為浙江民泰商業銀行;這根獨苗又熬了95個月才有5個兄弟姐妹,2014年7月到9月,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上海瑞華銀行等5家小型民營銀行相繼問世;再過24個月之後的2016年,小型民營銀行全年再添12家成員。至此關門,除民生銀行以外,18家資本規模30到40億元的小型民營銀行再無新丁。
據說,首批5家民營銀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天津金城銀行、上海華瑞銀行、浙江網商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均已實現盈利。但說實話,這等規模的銀行盈利並不容易。按照當下的監管要求,這些資本規模30至40億元的小銀行,總體貸款規模最多300億元,就算其存貸利差能夠達到3個百分點,基本利差收入也不過9億元而已。以成立最早的浙江華泰銀行為例,成立11年後的2017年,在已擁有10家分行、71家支行、1300多億元資產、35.7億元收入的前提下,其年度凈利潤尚不足6億元。儘管我堅信民營銀行生存韌性非常強大,但面對越來越高的硬體、人員、展業等剛性成本,再加上行業必須講求規模效應的規律性約束和傳統業務激烈競爭,這樣的收入水平能夠實現微利就不錯了,恐怕很難談得上發展和創新。
所以在小型民營銀行經營過程中,實際存在許多邏輯上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設立小型民營銀行的目的是希望它們能夠專心服務於小微企業,但如何才能為這些分散、小額、信用水平極難判斷的小微企業提高有效服務?是否可以單純依靠提高利率去覆蓋必然的高成本?說實話,敢於接受貸款過高成本的企業,恐怕借錢的時候就沒打算還,這是民間借貸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一方面,貸者需要較高的利率覆蓋成本,另一方面敢於接受高成本的企業風險巨大。這是一個基本無法化解的矛盾。
再比如,越是小銀行,越是服務於小微企業,越是需要強大的現代數字技術支持,但30到40億元的資本金和9億元基本利差收入是否具備現代數字的投入能力?所以我們實實在在地看到,許多小型民營銀行進退維谷。它們知道,在傳統銀行業務的老路上去和大銀行競爭沒戲,就算搞得非常好了,也不過是在收支平衡點上慘淡維繫。怎麼辦?為了降低未來的經營成本,現在就需要大規模的科技投入,但30到40億元的資本金能夠支撐動輒就需要十幾億、幾十億的金融科技投資?
金融科技投資談何容易?那幾乎就是一個「無底洞」,不用說小型民營銀行,就是大銀行、國際金融巨頭面對這樣的「無底洞」都會感到非常頭痛。而且,這方面的人才很貴。作為小型民營銀行,本來在傳統業務方面就需要花費更高成本吸引人才,現在再加上金融科技方面的人才,怎麼可能吃得消?
說實話,中國小型民營銀行已經陷入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造成這個結果的因素很多,但從根本上說,首先是管理者思路不清,簡單以為多開一些小型金融機構就可以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而完全忽視了銀行必須規模經營的基本規律。所以,現在金融監管當局必須儘快放寬小型民營銀行資本金充實通道,允許它們把資本金增加到100億元左右,構建小型民營銀行基本的良性循環空間。
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必須鼓勵第三方金融科技服務平台公司的發展,以此為小型民營銀行提供公共服務平台和個性化定製服務。這是中國小型民營銀行發展的關鍵,也是發達國家金融發展的重要趨勢。比如,谷歌、臉書等互聯網科技公司,它們不是自己去搞互聯網金融服務,而是大力度研發金融科技產品,為各式各樣的金融機構提供專業的金融科技服務,從而大大降低了金融業的科技成本。這樣的公司可以提供公共服務平台,同時還可以為小型民營銀行提供個性化需要的定製和研發,小型民營銀行可以通過租賃、分期等方式購買個性化產品定製,從而有力地推動民營銀行的健康發展。
理論上可以肯定地說,第三方金融科技服務平台公司的發展和小型民營金融的發展能夠、也必須形成相互促動的良性循環。小型民營金融機構過多,第三方金融科技服務成本越低,小型民營金融機構越容易存活,小微實體企業所能獲得的金融服務越充分、成本越低。所以鼓勵和推動普惠金融發展、試圖以此減低小微企業金融成本,政府也需要有非常強大的創新性思維能力,開設了小型民營銀行,可達不到規模邊際,那就必須有辦法去幫助這些小型民營銀行克服規模邊際的方法。我們說,發展小型金融、普惠金融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必須善於發現,而且必須懂得精準激勵與精準約束的市場培育工程。千萬不能讓中國民營銀行掉進「會生不會養」的陷阱。
有人說,政府只管批准(准生),至於能否存活?如何發展?那是企業和市場自己的事情,政府沒必要、也不應當干預。對不起,這種基於市場原教旨主義的說法不適於金融業。金融業從來都是強約束行業,其發展健康與否和政府所創造的公共金融環境密切相關。如果這個環境迫使小型民營銀行總在盈虧平衡點上掙扎,那它們不僅無法對小微企業提供良好的服務,而且群體自身還將變成新的、重大的金融風險,結果是得不償失。所以,對於小型民營銀行,我們既要會生、更得會養,這是中國民間金融健康發展的關鍵。
※新投資方向讓年輕人不迷茫:2019花果園小金豬
※福小薈號稱醫療級的護膚品,頂著如此稱號的產品效果究竟如何?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