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任務量激增倒逼出來的高效率

任務量激增倒逼出來的高效率

在剛剛過去的1月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四院7416廠單月發動機裝藥量再創歷史新高,打破了保持7個月的紀錄,日均生產量較2018年提升24.6%,實現了2019年科研生產的開門紅。

然而,面對激增的生產任務量,該廠不僅沒有出現24小時加班「連軸轉」的情形,反而卻出現「任務增加,加班減少」的現象。

工作量多了 加班卻少了

走進7416廠總裝車間,看到的是各項工作正在井井有條地推進。新的一年,車間里出現了一個「怪現象」——雖然2019年的任務依然很重,但職工們的被動加班卻少了。

據廠長張永俠介紹,該廠2018年生產任務量較2017年增加26%,2019年生產任務量預計較2018年又將增加近六成。

「儘管任務量不斷提升,我們堅持通過提高生產效率來讓職工少加班。」張永俠說。

為此,7416廠以高效科研生產新體系建設為牽引,通過「管理創新、短線治理、流程優化、新技術應用」的「四+」模式,系統梳理任務需求與生產能力的差距,加速進行生產短線治理,深挖潛促生產能力提升。

「對於車間來說,計劃的執行率關係工廠整體生產流程的正常運轉。」該廠生產計劃處處長張家富說,「從發動機入廠清理到殼體絕熱再到襯層包覆,發動機殼體準備車間是其中的關鍵一環。」

為了保證在關鍵時刻不掉鏈子,該車間每周對各班組下達的計劃完成率進行統計通報,不斷推動各班組能力的快速提升。

基於計劃管理之上的,是該車間開展的工藝紀律和管理紀律「周周查」。「從定期到不定期,從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到自主改進、主動整改,從迴避問題到主動揭開傷疤,『周周查』所帶來的是班組現場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生產組織的更加有序規範,生產效率也隨之提升了。」張家富說。

優化流程 提升效率

2019年,科研生產任務再創歷史新高對7416廠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7416廠從管理流程優化、產品周轉流程優化、檢驗流程優化、工藝流程優化、質量管理流程優化5個方面,梳理和識別制約生產效率提高的環節,制定能力提升措施49項。

該廠採取了同日多型號任務生產、雙發同型號連續生產、多鍋次連續作業等多項舉措,並成功實現了兩種型號連續稱量、混合作業,打通阻塞不同型號同日生產的壁壘。

在多型號、多發產品組成「硫化班車」的基礎上,該廠實現了大型產品「雙子座」硫化模式,將工位、效能利用率發揮到極致。

針對短線,該廠不斷完善專線生產模式,同步推進批產、複合結構絕熱質量,有效減少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和質量缺陷;自動裁片機、自動貼片機實行團隊管理、專人負責,大大提高了型號絕熱生產能力……

「設備能力發揮最大化、人員工時利用最優化是我們安排生產計劃的原則。」張家富說,「工廠通過實施批生產型號成組生產管理、多型號交叉並行生產管理、關鍵工序型號生產專線管理等管理創新,充分挖掘現有設備、設施等生產資源的能力,推動工廠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

數據表明,通過這些創新,7416廠原材料準備能力、殼體絕熱能力、噴漆能力均有25%以上的提升。

安全自我完善 質量全員改進

「任務能不能完成,一看安全是否做得好,二看質量能否跟得上。」這是7416廠幹部職工常掛嘴邊的一句話。 該廠將「安全自我完善和質量全員改進」作為提升安全質量工作的重要方法。

7416廠認真落實集團公司精細化質量管理「新28條」要求,新增「對發生重大質量事故、質量問題的直接責任人進行再教育培訓」等內容,按月進行生產過程發現問題的考核、通報、兌現。

同時,該廠建立全員質量改進激勵機制,對在產品質量常見病、多發病及批次性質量問題、質量隱患等方面主動開展小改進、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管理流程改進的一線操作人員、工藝人員、質量人員,進行獎勵。

高密度、高頻次、高強度的常態化作業帶來的是高風險的常態化。「7416廠將始終保持安全管理高壓態勢,深入開展面向生產過程的安全問題分析及管控,始終確保安全生產。」張家富說。

文/田鵬

編輯/張曉帆 曹郁展(實習生)

監製/許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天優選 的精彩文章:

航天人的戈壁「尋寶」記
人類建造月球基地究竟有多難?

TAG:航天優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