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謝子長小傳:拚死護住了陝北,留下紅軍長征的落腳處,雖死猶生

謝子長小傳:拚死護住了陝北,留下紅軍長征的落腳處,雖死猶生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陶生)

【1935年2月21日】謝子長小傳:拚死護住了陝北,留下紅軍長征的落腳處,雖死猶生

謝子長小傳:拚死護住了陝北,留下紅軍長征的落腳處,雖死猶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897年1月19日,謝子長出生於陝西安定縣(今子長縣)一個農民家庭。因為當地教育落後,他從小在家務農,14歲才上學,17歲到縣城讀小學。

1919年(22歲),謝子長考入陝西省立第一中學,次年轉入榆林中學。這時,「五四」運動如火如荼。謝子長是校學生會負責人,接觸到許多新思潮,參加了許多社會活動。

謝子長小傳:拚死護住了陝北,留下紅軍長征的落腳處,雖死猶生

1922年(25歲),他放棄學業,決定以實際行動救國。他投筆從戎,考入太原學兵團。

1924年(27歲),他離開學兵團,回到家鄉,在縣城組織創辦了民團,擔任團總,相當於縣公安局長。他曾幫一個老漢要回被士兵搶走的毛驢,被稱為「謝青天」。

1925年,他前往北京,拜訪老鄉,認識了中共北京地區的負責人。謝子長開始學習馬列主義,參加地下活動,同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謝子長小傳:拚死護住了陝北,留下紅軍長征的落腳處,雖死猶生

同年年底,謝子長回到安定縣,繼續擔任民團團總。謝子長開始利用各種關係,大力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

1927年(30歲),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國共合作破裂。陝西的共產黨組織也遭到破壞,謝子長奉命策劃武裝起義。

10月12日,謝子長策動駐紮在清澗縣的4個連起義,先後攻佔延川、延長、宜川等城市,部隊發展到1700餘人,3000餘支槍。起義堅持到1928年1月,部隊被打散,只剩10幾人,起義失敗。

這是共產黨在西北發動的第一次武裝起義,對陝北地區的革命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謝子長小傳:拚死護住了陝北,留下紅軍長征的落腳處,雖死猶生

1928年5月,劉志丹等人發動了渭華起義,成立西北工農革命軍,謝子長任第二大隊隊長。起義一度建立了蘇維埃政府,佔據了方圓200公里的土地,但最終還是在敵人重兵進攻下失敗。

此後,謝子長憑藉在軍隊中的關係,繼續在陝北、甘肅平涼等地開展軍運活動,但一次次全都失敗了。

謝子長小傳:拚死護住了陝北,留下紅軍長征的落腳處,雖死猶生

1931年(34歲),謝子長改變思路,聯合改造了三支地方「土匪」,再會合劉志丹的部隊,建立了南梁游擊隊。

不久,晉西遊擊隊撤退過來,兩支隊伍合併,稱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謝子長、劉志丹分任正、副總指揮。

1932年2月,同盟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轉戰陝甘邊,處境艱難。

謝子長小傳:拚死護住了陝北,留下紅軍長征的落腳處,雖死猶生

(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雕像)

4月,中共陝西省委書記杜衡巡視游擊隊,指責謝子長未貫徹省委作戰指示,將他撤職。並將謝子長派往甘肅,繼續搞兵運工作。

5月,謝子長協助策動靖遠兵變,成立陝甘游擊隊第3支隊,任總指揮。

12月,杜衡再到陝甘邊,將游擊隊整編為紅軍第26軍第2團。杜衡認為謝子長和劉志丹犯了「右傾機會主義」、「土匪路線」等錯誤,撤銷了兩人的領導職務,留黨察看,強令謝子長離開部隊,到上海中共中央受訓。

謝子長小傳:拚死護住了陝北,留下紅軍長征的落腳處,雖死猶生

1933年夏(36歲),謝子長被派往張家口,在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第18師工作。在這裡,他意外碰到通信了七年的革命舊友尤祥齋,兩人迅速結了婚。

不久,18師被打散,他歷經艱難,脫險後,以軍事特派員身份回到陝西。

謝子長小傳:拚死護住了陝北,留下紅軍長征的落腳處,雖死猶生

這時,陝北游擊隊已經所剩無幾。謝子長找到劉志丹,兩人精誠合作,迅速恢復陝北游擊隊的5個支隊,並建立起根據地。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到1935年春,根據地包括了20多座縣城,東臨黃河、西到環縣、南至淳化、北接長城,人口大約100萬。

謝子長小傳:拚死護住了陝北,留下紅軍長征的落腳處,雖死猶生

1934年8月,根據地遭到國民黨軍隊的大規模進攻,謝子長親臨前線指揮,不幸胸部中彈,受了重傷。他不顧重傷在身,繼續指揮軍隊,最終擊潰敵軍,徹底粉碎了對根據地「圍剿」。

1935年2月5日,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軍委,統一領導陝北、陝甘兩塊根據地,重傷未能出席的謝子長當選為西北軍委主席。

十幾天後,1935年2月21日,因醫療條件有限,謝子長傷勢惡化去世,享年38歲。此後,由劉志丹領導遊擊隊繼續作戰。

謝子長小傳:拚死護住了陝北,留下紅軍長征的落腳處,雖死猶生

與此同時,中共在南方的根據地幾乎全部喪失,紅軍經過艱難的長征,到達川西北地區,結果又與張國燾產生分歧,陷入到走投無路的絕境。

1935年9月20日,中央紅軍到達甘肅哈達鋪,毛澤東意外得到一張《山西日報》,上面有一條閻錫山進攻陝北的消息。這才知道陝北根據地仍然還在,於是決定進軍陝北。

紅軍抵達陝北,獲得了安身之處,從而邁出了扭轉中國革命的關鍵一步。

為了紀念謝子長的貢獻,紅軍一到陝北,便將安定縣改名為子長縣。1939年,謝子長移葬回家鄉。毛澤東親自撰寫碑文:「民族英雄,雖死猶生」。

謝子長小傳:拚死護住了陝北,留下紅軍長征的落腳處,雖死猶生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247篇作品,營員「陶生」的第14篇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象歷史 的精彩文章:

吳健雄小傳:袁世凱的孫媳婦,幫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
張恨水小傳:人生長恨水長東,鴛鴦蝴蝶派的小說大家

TAG:萬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