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脾懼濕胃畏寒 雨水過後脾胃病高發

脾懼濕胃畏寒 雨水過後脾胃病高發

浙大杭州市一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傅大治說:「雨水之後空氣中水分增加,晝夜溫差較大,氣溫不僅偏低,而且寒中有濕。這種濕寒的氣候對內臟和關節都有一定影響。」

春天肝氣過旺,肝氣犯脾,就容易引起脾胃疾病病。脾懼濕,胃畏寒,恰逢雨水濕冷天氣,寒潮時又光顧,更讓脾胃病高發。因此,雨水過後更要注意顧護脾胃。

國家級名老中醫魯兆麟和北京大學醫學部中西醫結合教研室副教授蔣文躍告訴您,春養脾胃: 記住一果一葯一方。

煮個佛手 理氣和胃

首先說這「一果」,它就是佛手。不同的醫家對佛手功效認定各有側重,以前認為它是止嘔暖胃的;李時珍寫《本草綱目》時,則認為佛手用酒煮一下或是煎湯,可以治療心下氣痛。這裡的「心下」主要就是指胃和消化系統。

佛手的功效認定主要是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是疏肝理氣,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導致的愛發脾氣、情緒不佳、胸脹、打嗝等等;第二個是理氣和胃,主要適用於胃脹、胃痛、嘔吐等癥狀;第三個是化痰止咳,主要針對的痰多咳嗽,當然在感覺胸悶的時候也可以用。

加上草果 補胃下氣

春季養脾胃的「一葯」,首當其衝的就是我們燉肉的時候常常會放的草果,在植物分類上屬於姜科,也是一種經常被用到的中藥。

草果產於南方,臨床上多用於調理腸胃寒濕。所謂寒濕就是貪吃涼的食物吃壞了肚子,喝水或者吃涼的食物太多則消化不了,大便不成形,容易拉稀。另外,這類人還會有肚子脹、舌苔發白、平時怕冷等癥狀,都可以試試這個葯。草果不僅能調理腸胃寒濕,還能解決果積的問題,特別是在春節後,人們容易積食,草果就是個好幫手。

枳術荷葉飯 強健脾胃

春養脾胃,一果一葯一方,除了前文提到的「一果」和「一葯」,我們還有「一方」——枳術荷葉飯。荷葉飯,很多人都比較熟悉,但是也許有人會感覺奇怪,枳術荷葉飯也能叫方子?

其實,這裡的枳術荷葉飯是張元素特製的,中醫叫枳術丸。枳術丸就是枳實、白朮加荷葉和米飯,打成粉以後做成的丸藥。這個方子源於張仲景的《金匱要略》,當時它還是以湯的形式呈現,名叫枳術湯,主要用枳實和白朮煎湯治療肚子脹。到了張元素,他又加了兩味葯:荷葉和米飯,最後就形成了一個方子——枳術荷葉飯。

臨床上,一般是消化功能弱、大便偏乾的人要使用枳術丸。我們在家可以把枳實和白朮的藥粉直接拌在米飯里煮,或是用煮熟的米飯再包上這些藥材。需要注意的是,大米偏寒一點,小麥白面則偏溫,所以平時特別怕冷的人,建議用一些麵食來代替米飯。

參考資料

浙江新聞客戶端:雨水逢元宵,吃湯圓也有大講究

健康時報2017年02月14日:春養脾胃: 一果一葯一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濕氣纏心,五臟皆搖!心裡有濕氣的表現是什麼?
沒屁要命,屁多是病!四種「短壽屁」要不得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