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大灣區規劃綱要大宣講 林鄭:香港由聯繫人轉為積极參与者

大灣區規劃綱要大宣講 林鄭:香港由聯繫人轉為積极參与者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今日(21日)在香港舉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參與大灣區發展,將由聯繫人轉為更積極的參與者角色,最終令全港市民成為大灣區的受惠者。她認為,大灣區發展不會導致兩制界線模糊,亦不會令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弱化,更不會被內地同化。

由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共同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今日上午在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舉行。大會首先播放介紹影片,之後邀請各主要嘉賓上台合照,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率先上台,其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廣東省長馬興瑞、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等先後上台。

不會令兩制界線模糊

林鄭月娥首先致辭。她表示,大灣區建設過程中反映各地良性互動,港府努力反映持份者意見,她感謝中央政府基本上都接受香港政府意見。林鄭月娥又指,中央領導已多次重申,推動大灣區建設時,必定堅守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推進大灣區建設是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有利保護港澳繁榮穩定。

林鄭月娥首先致辭時表示,大灣區發展並不會如有些人擔憂會導致兩制界限模糊。

她重申,大灣區發展並不會如有些人擔憂會導致兩制界限模糊,亦不會導致香港單獨關稅地區弱化,更不會令香港被內地同化。過去一年,三地政府推動多項配合大灣區發展措施,並無抵觸「一國兩制」就是證明。

為港人提供拓展事業新機會

林鄭月娥指,在全球和區內競爭加劇下,香港傳統產業的優勢正在收窄,加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保護主義抬頭,香港面臨的挑戰就更嚴峻,有需要發展高增值產業,為經濟注入新動力,而大灣區發展就可為港人提供拓展事業的新機會,為香港自身創造更有利條件。

她指出,香港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可以和大灣區產業體系和科技實力結合,推動協同發展,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並發展為區內科研創新中心。

林鄭表示,大灣區發展就可為港人提供拓展事業的新機會,為香港自身創造更有利條件。

林鄭表示,香港在建設大灣區的角色,需由「聯繫人」轉至「積極的參與者」,而本屆政府提出「促成者」和「推廣者」的新角色,有利本港市民參與建設,成為大灣區的受惠者。

全力發展河套地區科技園

她又稱,提升香港金融、航空樞杻地位、建設國際科技中心、協助年輕人在大灣區創業及與大灣區各城市互聯互通等,都是香港在大灣區的未來重點工作。

林鄭月娥提出,會與粵港政府向中央爭取推動三地金融合作的措施,以及透過香港機場第三跑建設,與大灣區各個機場優勢互補,發展跨境直升機服務。

林鄭表示,香港已做好在大灣區科技中心方面擔當重要的角色,全力發展河套地區科技園。

她指,香港已做好在大灣區科技中心方面擔當重要的角色,全力發展河套地區科技園,發展醫療科技,設立創新創投基金和開放政府數據等,亦會與廣東省合作創立創新創業聯盟,協助在大灣區創業的年輕人,非政府機構合作為他們提供津貼。

粵港澳三地政府,今年會再聯合到海外推廣大灣區發展。

馬興瑞:廣東省將近期出台落實政策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致詞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已經邁出實質性步伐,一批標誌性項目,一批創新政策正在紮實推進,會舉全省之力推動大灣區建設。

馬興瑞指出,近期將出台廣東省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的落實政策,下一步將按照規劃綱要提出的戰略地位,高質量高標準推進大灣區發展。著眼於「一國兩制」下深入推進大灣區體制、機制創新,加強三地在法律服務、金融、醫療等方面的建設對接。

他續稱,會聚焦互聯互通,完善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等通道的管理和機制安排,便利港澳居民在廣東生活,推進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推進三地合作辦學辦醫,為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

林念修:大灣區令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林念修指,大灣區屬於開創及探索事業,難度大,要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他強調,發改委將做好溝通協調,聽取特別是港澳方面的意見及建議。

林念修表示,大灣區建設牽涉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和三種貨幣,在國際上沒有經驗,需要把握四項原則:

一、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二、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遵從法治,各政策出台實施要確保依法依規、程序正當;三、堅持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灣區建設要充分考慮民眾訴求,落實改善民生的各項舉措,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林念修指出,發改委將進一步做好溝通協調,與粵港澳三地和有關部門緊密聯繫,即時了解各方面情況,特別是充分聽取港澳方面的意見建議,協調解決跨區域、跨領域、跨部門的重大問題,進一步抓好工作落實。

崔世安冀澳門居民積极參与大灣區發展

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已成立專責工作委員會落實大灣區發展策略,將加大力度扶持科研創新,向青年做好大灣區宣講工作,提高居民參與大灣區發展的積極性。

崔世安稱,澳門政府根據發展規劃,建設為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並推出多項措施,包括在港珠澳大橋珠澳門口岸推出合作查驗的通關模式,並繼續探索粵港澳車輛便利通行。

郭蘭峰:大灣區建設突出貫徹一國兩制

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郭蘭峰表示,內地很多企業都是通過香港逐步地接近國際市場,大灣區的建設是香港與內地共同發展的重要舉措,港、澳在新時代具有的獨特優勢仍然在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郭蘭峰介紹,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達到1.6萬億美元。其中,香港為全球最為開放的市場,澳門人均GDP居全國首位,大灣區內廣東省的九座城市GDP佔全省的80%以上,粵港澳三地各有優勢,有協同效益,且文化同源、語言同源。

郭蘭峰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具備三個特點:一、突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既是必須堅持的方針,也是非常重要的優勢;二、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的發展,規劃綱要全篇都體現了高品質發展的理念;三、突出科學把握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各顯所能。例如,香港需要繼續鞏固金融、航運中心的功能,藉助內地的廣闊市場繼續發展。同時,加快發展澳門的特色產業,如旅遊休閑、中葡交流等。廣東九市的定位在綱要中也各有描述。

外媒如何看粵港澳大灣區?

自2月18日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徹底引爆了全球媒體圈。各國媒體都對中國這個大手筆動作讚嘆不已。

不過,近3萬字的《規劃綱要》全文可能還不好消化,目前外媒的報導更多的關注焦點還在於粵港澳大灣區的「SIZE」!

印尼kabar24電台:哇塞!中國也有矽谷了,而且是「加大碼」的!

英國《每日郵報》:準確的說法是「XXXL」碼!

粵港澳大灣區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6659萬,GDP總量超過約1.34萬億美元,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從地域範圍講,「9 2」城市群模式構成了粵港澳大灣區,「2」為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9」為9個廣東省城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

《時代周刊》:簡直美爆了!

這家擁有近100年歷史的美國老牌媒體可能覺得,再美的文字都無法形容粵港澳大灣區的美。所以,它簡單粗暴地給廣大美國人播放了一個視頻!

英國《金融時報》:光看股票就感覺很牛!

不過,看到中國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後,也有一小部分的外媒表情略顯深沉,比如替美國操碎了心的彭博社。

彭博社:矽谷得小心了!

新加坡《海峽時報》:香港又要「開掛」了,新加坡咋辦?

中國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後,新加坡《海峽時報》對此連續發表了兩篇報導。報導稱,中國剛剛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該地區運營的外國企業就一片歡呼,認為這將給它們帶來極大的便利。

報導指,對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各國頂尖人才和企業來說,中國的粵港澳大灣區計劃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然而,這也意味著,與香港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加坡,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因為粵港澳大灣區將進一步鞏固和增強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交通、貿易和國際航空中心的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港薈 的精彩文章:

長洲必看搶包山5月激斗 現接受報名

TAG:香港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