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戰車漫談,晉國車戰勝利,要求齊國道路全部修成東西走向

古代戰車漫談,晉國車戰勝利,要求齊國道路全部修成東西走向

自從約四千年前我國進入階級社會以後,車馬就有了特殊的地位。在等級森嚴的奴隸制、封建制社會裡,不同式樣和規格的車馬,標誌著不同的官秩和等級。如果地位低的人乘坐了高級車駕,便是犯了僭越之罪。

在戰爭中,車馬的作用更加重要。從公元前十二世紀到公元前五世紀,戰車曾經是戰爭中首屬一指的軍事裝備。在這以後直到西漢前期,戰車依然在戰場上有著重要作用。

從天子到大夫的戰車編製

戰車又稱兵車或戎車,目前考古發掘的實物證明,它起源於商代,到西周時,戰車數量已成為衡量軍事實力的標準和權力大小的象徵。當時,天子、諸侯、卿大夫都掌握有一定數量的戰車。

天子可擁有戰車萬乘,故被稱為「萬乘之君」;諸侯可擁有戰車千乘,故被稱為「千乘之國」;卿大夫可擁有戰車百乘,故被稱為「百乘之家」。這些以戰車為主要裝備的軍隊,是當時奴隸主國家機器的支柱。

西周時代對戰車的運用

周武王伐紂時,率戰車三百乘,加上各路諸侯的軍隊共有戰車四千乘,在牧野之戰中一舉獲勝。周成王時,三監叛亂,周公東征,也出動了大批戰車。《詩經?東山》中「敦彼獨宿,亦在車下」,反映的就是戰土行軍途中夜晚宿於戰車底下的艱苦處境。

周宣王時,北方犬戎侵入涇河一帶,威脅豐鎬二京,大臣方仲和尹吉甫率軍出擊。《詩經》中描述了這次出擊的場面:無數戰車作為先導,車上戰旗飄揚,旗上繪有鷹隼圖像,浩浩蕩蕩的大軍一直打到晉中地區。這些關於戰車的記載,充分表明了戰車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

戰車的甲士武器編製

當時軍隊的編製,以戰車為核心,因此從西周到春秋時期,駕車的技術是士人學習的重要課程之一,屬於當時學府的「六藝」之一。戰車上還裝備戈、矛等長武器,戰士們還隨身攜帶長劍之類的短兵器,以及弓箭類遠射兵器,以便在不同情況下交替使用。

車上配有「甲胄之士」,是常備軍,屬於「士」的階層。屈原的《國殤》里所說的「矢交墜兮士爭先」,指的就是這種甲胄之士。其餘的步卒和運輸兵,都是臨時徵發的平民和奴隸。

古代戰車的局限性

只是戰車利於在平地作戰,行軍以大路為佳,交鋒以車陣居多。《左傳》記載,公元前582年,晉國打敗齊國,要求齊國把大路都修成東西方向,以利戰車馳騁。齊國大夫賓媚人反駁道:「唯吾子戎車是利,無順土宜。」意為只顧你們的戰車來往方便,不顧我們的具體條件和自身利益,一時間輿情洶洶,最終迫使晉國收回了這項無理要求。

戰車所布之陣,可顯示軍容,威懾對方,發揮集體作戰的威力,也可監督被迫參加作戰的下級軍卒。春秋時期,因陣勢排列的優劣而獲勝或失敗的戰例比比皆是,公元前656年,齊楚會盟於召陵,齊桓公排布諸侯之師,組成方陣,並向楚國使者炫耀道:「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這種方陣,就是以戰車為主體的軍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的精彩文章:

曹操的鬍鬚和頭髮遭受的三次劫難
獻給愛情的空中花園——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TAG: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