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這個中大教授走了,他讓六座名山一起成為世界自然遺產
「一個人,一座山,山因人重。
山還在,人已逝,卅載緣分銘刻赤壁丹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中山大學教授彭華倡導發起南方六省「中國丹霞地貌」聯合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目錄」,填補廣東省世界自然遺產空白。一次性通過六座名山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在全世界僅此一例。中國丹霞入選世界遺產,標誌丹霞地貌這個在中國土生土長的地貌學國粹真正實現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作為丹霞申遺的倡導者、發起人和首席科學家,從最初倡議到成功,他堅持了17年。2009年,彭華組織國際學術研討會,終於讓國內外最具影響力的專家們認可了「丹霞地貌」。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從此成為世界地球科學詞典里唯一一個中文發音地貌名稱。
2018年1月8日,「師者楷模」彭華離世。就在離世的前一天,他還在指導學生的論文課題。
17年「丹霞申遺之路」 初心不改終成功
彭華一直把丹霞的保護、研究和可持續發展作為自己的使命。而一切的初心萌發是在1987年,赴廣東丹霞山調研的彭華對丹霞山「一見鍾情」,想著要做點什麼,沒想到,這一做就是一輩子。
丹霞是在中國起步、發展,由中國專家自主研究、命名的地貌,被稱為「中國地學國粹」,由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馮景蘭和陳國達教授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廣東韶關丹霞山命名。1995年,彭華被調入中山大學地理系,後成為丹霞地貌研究的第四代領軍人,他要完成幾代丹霞前輩夙願的任務——推動「中國丹霞」成為「世界丹霞」。
彭華認為我國對丹霞地貌研究已有好幾十年,已形成完整的學科體系,「申遺」是使其被國際學術界認可的重要途徑,為此他踏上了17年的丹霞申遺之路。
早在1993年第一屆全國旅遊地貌學術討論會上,彭華就倡導將中國丹霞地貌申遺。此後丹霞申遺提議幾度擱淺,但彭華未曾放棄。2004年初,丹霞山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首批28家世界地質公園之一,彭華再次提出丹霞申遺倡議。
2006年,在國家相關部門推動下,廣東丹霞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寧、貴州赤水、江西龍虎山和浙江江郎山六地正式確定聯合「申遺」,彭華任六省「中國丹霞」聯合申遺項目專家組組長、首席專家。
此後至2010年5年間,彭華為丹霞申遺進行繁重而艱辛的工作。熬夜準確編製申遺文本和附件材料成了彭華的家常便飯。他親自撰寫文本、繪製丹霞演化圖,申遺前夕甚至連續7天7夜沒有合眼。
在申遺工作遭遇到國際上不公正評價而面臨被「推遲申報」的緊急關頭,彭華率領專家組在短短1個月內準確找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報告中5個方面、10多處錯誤,飛赴巴黎和日內瓦,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等相關官員和代表進行磋商。
最終,在彭華等人努力下,中國丹霞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巴西時間2010年8月1日,在當地舉行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丹霞」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一次性通過六座名山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全世界僅此一例。中國丹霞入選世界遺產,標誌丹霞地貌這個在中國土生土長的地貌學國粹真正實現了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得到國際社會的最高認可。
走遍大半個中國考察 將丹霞山推上世界名山
從知識青年下鄉當農村生產隊長,到丹霞山風景區當總工程師,再到中國丹霞地貌科學研究的學科帶頭人,彭華在科研上勇攀高峰,取得豐碩的科研成果,成為中國丹霞地貌研究的第四代領軍人。
1992年9月,彭華來到韶關市仁化丹霞旅遊經濟開發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工作。他不要檔案、不要戶口,捨棄城市舒適生活,舉家遷往仁化小城。從此,彭華一邊搞丹霞山的保護利用和規劃建設,一邊潛心丹霞地貌的研究。
他曾表示:「我希望我主持開發丹霞山能夠實現政府、景區和當地農民的『三重效益』。」他結緣丹霞山之後,就以核心專家的身份,加強丹霞山整體規劃建設,牽頭開發建設翔龍湖景區、陽元山景區,使丹霞山從一座山頭擴展為三個園區。在他的推動下,丹霞山先後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和世界地質公園,最終申遺成功。
近年來,彭華牽頭推進「全國丹霞地貌基礎數據調查」項目,他僅用三年時間,就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我國各地主要的丹霞地貌都留下他的足跡。
他帶領博士生,三上青藏高原,途中數次遭遇暴雨,多次經歷塌方泥石流、高原缺氧呼吸困難等險情,雖年逾花甲,心臟不好又高血壓,但彭華從未退縮。
在贛州尋烏南橋鎮考察中,為搞清當地紅層基本情況,彭華頂著烈日繞山體走好幾圈,就為多尋找幾個露頭以便驗證數據的準確性。而在離世100天前,他還踏在青藏高原土地上。經年累月艱辛工作,使彭華的心臟不堪重負,心血管主動脈大面積阻塞,連給醫生進行手術準備的時間都沒有,匆匆離世。
為師桃李滿天下 所有科研經費留學生繼承
1995年,彭華從丹霞山到中山大學工作,受聘於地理系。作為學者,他編著了16部論文集和專著,發表論文150餘篇,主持了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1個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重點項目,為推動中國丹霞遺產地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作為老師,他自己編寫的講義累計達80多萬字,教授數千名本科生,培養近百名碩士生、博士生,桃李滿天下。
在學生眼中,彭華亦師亦父。為困難學生墊學費、生活費,資助學生進行科學考察、教學實習以及參加國內外會議,對彭華來說是常事。他的妻子豐秀榮回憶,有個碩士生的母親得了癌症,夫妻倆聽聞後,立刻掏出1000元。後來這個學生的母親去世了,夫妻倆一直資助他完成學業。
2018年1月8日,「師者楷模」彭華離世,而在前一天,他還在指導學生的論文課題。彭華教授去世後,按照他生前的意願,他的所有科研經費將留給學生搞科研,粵北當地政府獎勵給彭華團隊的10畝地也將建成丹霞研究院,以培養他的傳承人。
彭華簡介:
彭華,安徽碭山人,1956年1月2日出生。197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高中畢業後,擔任過民辦教師、生產隊長、大隊副書記。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在安徽師範大學地理系就讀本科。1982年1月開始在安徽宿州師範專科學校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1992年9月至1995年8月調往廣東省韶關市仁化丹霞旅遊經濟開發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工作。1995年10月起入職中山大學地理系,歷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2018年1月8日,彭華因心臟病在廣州去世,享年62歲。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靜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