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瑞典教授:如果我們有中國的經濟規模,我們能送500人上月球

瑞典教授:如果我們有中國的經濟規模,我們能送500人上月球

清華教授、院士施一公曾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我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年會上領獎,晚宴時,與一位瑞典的知名教授聊天,談到中國的科技發展,他很不屑一顧,我覺得很委屈、很憤懣,但是我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不管怎麼說,我們國家登月已經實現了,你們在哪兒?但他回敬了一句,讓我說不出話。

他說:施教授,如果我們有你們中國的經濟體量,我們能把五百個人送到月球上並安全回來。

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瑞典有中國的經濟規模,它能把500人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嗎?

不可能。

原因很簡單:

瑞典有990萬人(2016年),是中國人口的130分之一。如果瑞典要具有中國這樣的經濟規模,那它的領土和人口至少要擴大百倍。

到那時,瑞典能維持國家統一嗎,能維持國內秩序嗎,能很好的處理國內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嗎,能讓經濟不斷發展嗎,帶讓十幾億人安居樂業嗎?

很明顯,瑞典人沒有這個本事。

因為從古至今歐洲根本就沒有這樣規模的國家,歐洲也從來沒有統一過。

維持一個超大規模的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是中國人的獨門武功,外國人很難學會。

畢竟中國人兩千多年來一直在維護統一,統一已經深入中國人的骨髓。論統一,中國人自認第二,無人能當第一。

俄國擴張了幾百年,在蘇聯解體前擁有約3億人口,就撐不住了,只能解體,人口減少了一半。至今仍然半死不活的。

美國目前是世界第一強國,經濟發達,國民富裕,尚且能維持統一局面,如果美國衰落了,它還能不能維持統一,是一個未知數。

印度人口也很多,經濟發展也還不錯,但印度很多地區實際處於半分裂狀態,國內還有幾十萬人的反Z府武裝存在。

中國人一般比較謙虛,不太善於辯論,這是中國人的一大弱點,需要改正,但對外國人善於辯論(愛吹牛)的問題也該有所了解。有時候他們就是想在辯論中獲勝,獲得一些快感而已。如果你還認為人家說的很有道理,並反思自己,那就有點矯枉過正了。

總結:

歷史上很多東西都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

歐洲小國林立,相互競爭激烈,所以歐洲國家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進步快,率先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擁有文化優勢。相應的,歐洲人也比較能言善辯。

中國在2000年前就結束了分裂狀態,形成「廣土巨族」的超大規模國家。人口多,領土遼闊,善於維持統一,擁有規模優勢。相應的,中國人也很謙虛,注重「行勝於言」。

總體而言,中國(人)和歐洲(人)各有優劣。

但是,中國人也有一個歐洲人沒有的優勢:文化、科技、制度是可以學習的,現實中的分裂卻很難變成統一。

也就是,中國可以把歐洲的先進文化學到手,然後依靠自己的規模優勢超過歐洲。而歐洲卻很難學習中國的統一模式,來獲得規模優勢。

瑞典想擁有中國的經濟體量然後上月球?做夢去吧。

不光瑞典,即使是德國、以色列、英國等國,如果他們有中國這樣的規模,也難以維持統一局面。

一家之言,大家也可以說下自己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棟哥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張衛星圖了解為什麼澳大利亞的國力不及中美的十分之一?
《流浪地球》為什麼會出現大量一星差評,《戰狼2》也是如此!

TAG:棟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