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喊著不賣性價比的雷軍,為何小米9最後還是僅賣2999元?

喊著不賣性價比的雷軍,為何小米9最後還是僅賣2999元?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 / 愛否科技(ID:FViewXFG)

撰文 / MR.厲害 編輯 / 愷倫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關注科技頁卡,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

小米9今天20號下午,在北京發布,但是從1月開始,小米內部高管』mcn』矩陣,已經在微博上開始一系列的爆料並且不斷的暗示提價的預期,最終基礎版本的小米9 6GB 128GB儲存的小米9售價2999,相比前代小米8的2699,提升了300元,而高配透明版本,則從3699漲至3999元。

提價10%,到底漲沒漲價?

300元的價格提升,主打性價比的紅米獨立,以及發布會前高管的漲價吹風,幾乎坐實了小米漲價。但是認真分析下成本就不難發現,小米9幾乎沒有提價。手機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以美元結算。僅美元匯率,小米9研發和備貨的周期的美元匯率,相比小米8同期已經上漲了7%,而核心零部件的價格微微抬升以及手機工藝的進步基本上就可以抹平這個差額。

所以這300我們真的不能冤枉小米,如果提價勢在必行,小米9絕不是打響的第一槍,而是堅持性價比的最後一槍。

會後,雷軍與媒體的表態,也證明,小米9的定價只是最後關頭的個人堅持。

最後一刻,為誰不漲價?

2018年小米的銷量成長,很大部分來源於海外尤其是印度市場的增量。而在整個國際市場,通過小米性價比路線活的最好的,並不是小米自己,而是OPPO孵化的一加。

在2018年,一加已經成為印度市場銷量最好的高端手機,全球的累積銷量均過百萬,這本該屬於小米系列的榮光,被OPPO的子品牌無心插柳的海外進程奪走,顯然是小米在國際化進程上的巨大失誤。

不僅如此,在作為2018年財年增速最快的印度市場,不僅面臨著OPPO/vivo的追趕,OPPO再次孵化了針對印度低價市場的第二品牌realme,僅僅半年的時間,就將銷量衝到了第四。

所以OPPO在印度的實際銷量,已經位列前三。印度作為小米2018年增速最快的市場,正在上演著華為和榮耀超越小米的路數。國內巨頭在印度的瘋狂擴張,並沒有緩解國內的競爭環境。

在小米9發布會前宣發貼的最緊的品牌,已經不再是聯想、魅族,而是vivo成立的互聯網品牌iQOO。依託絲毫不遜於小米的供應鏈與vivo的技術儲備,這是一個2019年攜帶著更大威脅的「一加」,這是一個完全不亞於榮耀威脅的火苗。

就在鎚子努比亞等等一系列品牌消聲滅跡的5G前夜,臨時說服高管,放棄3299的定價,選擇生死看淡的2999,更多的是想摁滅另一個巨頭試圖在小米後院燃起的小火苗。

而小米9可能真的是最後一部性價比手機了,哪怕這是第一部855的旗艦手機,此刻,在線下幾乎有著絕對的定價權。

漲價箭在弦上,性價比怎麼了?

雷軍曾不止一次對小米性價比路線的堅持的核心思路,通過是用低毛利倒逼高效率。並且搬出了Costco、無印良品以及優衣庫這樣低毛利高效率的公司作為榜樣。

但是到了2019年,這三家偏向傳統行業的公司,優衣庫已經開始了轉型,而且無印良品則步入了沒落,而股價仍在爬升的Costco,在遵循低毛利的同時,還有著小米一直在嘗試,但遠不到普及的付費會員制度。

傳統行業都無法證明效率與高毛利之間的有著明確的相關性。而蘋果與華為則不斷用新高證明著科技行業,對創新的大量投入發揮著比效率更為重要的作用。前輩和榜樣都不是小米放棄性價比路線的理由,在上市破發的第二年,小米的性價比模式顯然遇到了更大的問題。

性價比的邊界

不只手機,小米用性價比的屠刀同樣奪下智能家居領域的寶座。但是隨著618和雙十一屢屢第一的小米背後,有人發現了一些問題。低毛利高性價比的優勢可以快速積累銷量。

但是,當電商平台開始同比銷售額和毛利時,小米對品類對利潤貢獻,甚至銷售額貢獻,甚至相比小米進入前,還出現了下降。而一旦發現賺了吆喝卻沒有掙到錢,電商的流量自然傾斜於毛利與銷售額更為漂亮的新品牌。

而小米內部而言,毛利倒逼效率就意味著,小米也需要不斷的跨過曾經大力扶持只有設計和產品定義能力的生態鏈公司這樣的中間商,而把資源投入到具有廠房和生產線的工廠,這種極致的效率追求,在手機業務上已經走到一個極致,但是,我們仔細觀察2018年的銷量,就不難發現,如今這個體量的小米,遭遇了一個比性價比更無法撼動的鐵律。

如果說小米9的產品沒有競爭力,面對發布會後知乎、微博、彈幕的真香警告,顯然是不公允的,但是小米在手機口碑上的銷量始終沒有取得與產品力接近的表現。2018年小米的銷量排名第六,已經遠遠甩開第二梯隊。並且在行業趨勢向下的背景下逆勢增長並且線上銷量排到了第二位。

但是堪稱靚麗的銷量背後卻蘊含著結構的失衡。如果將2018全年的線下與線上銷售比例拆分來看的話。有且只有小米的線上銷量與線下幾乎持平,與華為的電商品牌榮耀接近。換句話說,作為一家電商公司,小米幾乎已經摸到了中國手機線上銷量的天花板,但是作為一家獨立手機品牌而言,小米的線下佔比顯得極為不合理。

2018年年底獨立拆分出了紅米,與其說這是讓紅米專註線上的業務,不如說鬆綁小米的中高端產品線。讓在中國銷售和毛利最高的2000到3000元檔獲得小米產品應該有表現力。而這一切,都要遵循線下的玩法,抬高售價,驅動過去無法驅動的售賣效率。

對於渠道,毛利是每一個一線銷售人員的現實扭曲力。甚至為了在線下鋪平道路,小米9的主打的曲面設計語言和設計師也是來自對線下市場把握更為精準的OV系。

在2018年的銷量排名上,小米向後一步,便是年銷售僅百萬的一灘死水,在線上流量價格已經稱得上昂貴,且爭奪幾近飽和的情況下,線下是小米可以向前騰挪最後的空間。

漲價與綜合毛利不超過5%

當我們在討論小米9的時候,並不想把這件事,簡單的概括為,手持性價比倚天劍的殺掉惡龍的少年,自己變成了惡龍的故事。性價比的路線可以調整,但很容易就讓人把去年雷總的那句「5%的綜合毛利率」的口號,當做年少輕狂的一句「愛過」。如果按照雷軍在媒體面前一貫的坦誠,發布會前對小米9定價方案Plan B的3299就顯得內涵頗深。

線下銷量貢獻超過90%的OPPO和vivo一直堅持著與渠道四六分成的傳統,小米9 300的元溢價也無法與OV的分成相提並論。如果小米9的備選方案真的是3299,那就意味著,小米這300的漲價空間,大部分是只留給渠道的利潤。

這種用漲價換利潤,再用利潤換銷量,除了渠道分走的300元的大多數,小米未來提價的機型,很有可能保持著和小米8一樣綜合利潤5%的承諾,但是在這種激勵一旦傳遞到利潤面前人人平等的線下,就很快能反映在銷量上。

性價比真的錯了嗎?

今年幾乎沒有消息的鎚子倒下時,體面一個詞從新拿到了檯面上來講。這家公司一方面把巨額門票收入捐贈給開源組織,一方面又無法妥善的安排好來公司門口拉橫幅討要貨款的供應商。這背後衍生出了一個極為有趣的問題,當一個公司有了股東,有了董事,有了員工,有了用戶,當它倒閉時,究竟該優先照顧誰的利益?

2018年小米雖然算不上順風順水,但是賬面上充裕的現金遠遠沒有讓小米需要面對這個殘酷的選擇題。但是作為一家曾經把性價比作為精神內核的公司來說,面對股價的破發,競爭對手的花式競爭,明明真香的產品卻因為低毛利導致線下幾乎施展不了拳腳,最終導致銷量被巨頭和各種分身前後夾擊時,你會不會真的懷疑,你所堅持的東西,大多人並不在乎?

歷史的殘酷之處就在於,它不光懲罰那些誤入歧途的可憐人,也偶爾絆那些跑得太快的人一腳。

近期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IBM AI與人類辯論賽全程:機器語義、邏輯分析能力突飛猛進
馬斯克:人類前往火星票價將低於50萬美元回程免費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