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香附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香附


香附



來源

本品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乾燥根莖。

相關名

香附、香附子、草附子、附米、莎草根、黑香附、雀頭香、候莎、夫須、三棱草根、制香附、四制香附、七制香附、醋香附、抱靈居士

產地

主產于山東、浙江、湖南等地。

採收加工

秋季採挖,燎去毛須,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後晒乾,或燎後直接晒乾。

性狀鑒別

多呈紡錘形,有的略彎曲,長2~3.5cm,直徑0.5~1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縱皺紋,並有6~10個略隆起的環節,節上有未除凈的棕色毛須和鬚根斷痕;去凈毛須者較光滑,環節不明顯。質硬,經蒸煮者斷面黃棕色或紅棕色,角質樣;生曬者斷面色白而顯粉性,內皮層環紋明顯,中柱色較深,點狀維管束散在。氣香,味微苦。

性味歸經

辛、微苦、微甘,平。歸肝、三焦經。

性能特點

本品辛散苦降,微甘能和,平而不偏。入肝經而善疏肝,入三焦經而善理氣,故為疏肝理氣之佳品,被李時珍譽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肝氣舒暢,氣血和順,則月經自調,疼痛可除,故又為調經止痛之要葯。

功效

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主治病證

(1)肝氣鬱滯之胸脅、脘腹脹痛,疝氣痛。


(2)肝鬱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


(3)脾胃氣滯,脘腹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未撒、調敷或做餅熱熨用。醋制止痛力增強。

使用注意

本品雖平和,但終屬辛香之品,故氣虛無滯及陰虛血熱者慎服。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桔梗(1368241828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的精彩文章:

中醫 | 食物無毒≠無害,中藥有毒≠有害——談談中醫眼中的「毒」與「害」

TAG: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