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費盡心思將泛濫成災的亞洲鯉魚賣到中國,結果卻很尷尬!
自然界總是在遵循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律,在固定且合適的環境下,這個規律可以正常運行,但是到了不恰當的條件下,這個規律在運行的同時還會帶來很大的危害,近些年來頻發的物種入侵就是很好的例子,而美國的亞洲鯉魚就是物種入侵的一個代表。
亞洲鯉魚,原產亞洲,美國人對青魚、鰱魚、鯽魚及鯉魚等這些鯉形目鯉科魚類的通稱。成年亞洲鯉魚食量大,它們幾乎每天都可以吞下相當於自己體重一半的食物,且對生存環境的適應力極強。
亞洲鯉魚的進入由美國政府主導,當時引入它主要是看在它對河流的凈化作用上。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的各個河流由於工業的快速發展而受到巨大的污染,河內的生態系統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不對河流造成二次傷害,美國人選擇了亞洲鯉魚來治理河流污染。
亞洲鯉魚在亞洲時並沒有給生態環境造成傷害,它們是完整食物鏈中的一員,能夠與其他的生物和諧地生活在一起,但是到了美國,河流中並不存在天敵,且食物充足,亞洲鯉魚的數量迅速擴大,這些魚在短期內的確發揮了治理污染的作用,不過好景不長,它們迅速佔領了河流,給這些河流帶給了滅頂之災。
面對美國的亞洲鯉魚之災,我國的許多網友調侃著並提出了建議,說將這些魚賣到中國,讓中國吃貨們解決問題。網友們雖是在開玩笑,但真的有人覺得這中間是有商機的,一位美籍華人開設了一家專門加工亞洲鯉魚的工廠,工廠將捕獲來的亞洲鯉魚進行簡單加工,然後包裝和儲存。這個工廠將人口眾多的中國作為主要出口市場,可是預想的大賣情形卻並沒有在中國市場上出現。
中國人不願意買漂洋過海而來的亞洲鯉魚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就是價格,亞洲鯉魚由於長距離運輸費用加上儲存費用,最終的售價在7元左右,這個價格幾乎與本地市場上同樣品種的鮮魚價格相當,而人們都更加願意花相同的錢買新鮮的魚食用。另外一個原因是出於安全的考慮,亞洲鯉魚原本就是為了治污而引入的,這些河流的污染較為嚴重,亞洲鯉魚的體內有可能含有重金屬,人們購買亞洲鯉魚的熱情較低。
原本從中國走出去的亞洲鯉魚在美國河流中生活一番之後卻與自己的家鄉漸行漸遠,它們是生物治理環境的反面教材,相信在有了亞洲鯉魚的例子之後,人們一定會更加慎重考慮生物治理的利與弊。
※我國最「神奇」的湖:湖裡的魚越捕越大,網友:啥魚一年長這麼大
TAG:奔放的小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