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讓大臣籌錢,大臣卻說:要知道這樣,還不如我多貪污一點

皇帝讓大臣籌錢,大臣卻說:要知道這樣,還不如我多貪污一點

崇禎上台後,廢除閹黨設立的工商稅後,東林黨和江南鄉紳們歡天喜地,可是龐大的大明帝國卻沒錢了。北方官兵缺軍餉,還如何打勝仗?直接導致對後金戰爭的頻繁失利,後期,關鍵的松錦之戰更是慘敗,明朝軍隊精銳盡喪。王世德《崇禎遺錄》中說他:「上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從無宴樂事。」此時,恐怕歷史上沒有幾個皇帝比他還忙的了。

1644年的時候,崇禎皇帝更是整日坐立不安,甚至吐血,眾人也是十分慌亂。此時,李自成鋒利的長矛不斷痛戳著這座宏偉瑰麗的紫禁城,可想而知,紫禁城能有幾日抵抗得住李自成這樣的進攻。情急之下,有人便向崇禎皇帝提議:「讓皇上把吳三桂召來,並使出渾身解數,籌集一定的軍用資金,購買充足的軍備,如此之下,可能會有機會保證大明王朝的安危。」

話說的的確如此,雙方之間的戰爭,軍餉裝備那是重中之重,但是,短時間籌集那麼多的資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何而來?崇禎皇帝向大家說到:「國庫空虛,現今,國家實在拿不出錢。」大臣們也是著急的不行,詢問皇帝自家是否有錢?就比如:原先各種富賈,官員們送禮的錢財,或者是原先賣官位得到的錢財,也可以把這些拿出來解決現在的燃眉之急。

此時,崇禎皇帝也是被這些話氣的吼道:「真的沒有了!朕真的沒有騙人。」雖然,崇禎皇帝是一個勁的搖著頭。但是,大臣的這句話倒是讓他想到了一些問題:那些平時給我送禮送錢財的人,肯定都是自家財產豐富。而且,那些買官之人,雖然,自己得到了官位,他也依靠自己的權力賣給了別人很多官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財產。所以,這些人肯定各個腰纏萬貫。

心裡這麼一想,崇禎皇帝就召來了所有官員,開始商議此事。他向大家表述到:「現在,正式國家危亡之際,讓你們為國捐軀肯定是指望不上了,倒不如,你們拿出一部分財產也算是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解決國難。」

這句話聽上去倒是沒錯。

由於,當時的崇禎皇帝與各位苦口婆心的講了一番道理,大家也都是比較認可他說的話。因此,在官員之間的大規模的募捐便開始展開。但是,過程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很多官員開始這時候說自己窮,沒有錢可以捐。

當時的退休大臣陳演,倒是上演了一場好戲,說:「自己平生清正廉潔,如果要捐錢,還不如當初多貪污一些,也可以在這個時候捐出一部分錢來。」更沒想到,一旁的大臣魏藻德隨聲附和,趕忙說:「自己也是一生為官清廉,按現在的每月俸祿話,也只能交很少的一部分。」

崇禎皇帝得知大臣中李國瑞做官很多年,撈到了不少的好處,而現在,又處於非常時期,於是,崇禎就向他表示:「只要你在這個時刻能捐獻出部分財產,那麼,過往的事情就不再論罪了。」李國瑞聽到皇帝如此言論,也是氣的要死,說:「自己做官從來沒有貪污過。」

甚至,他還向皇帝發誓:「如果,自己貪污過,那麼,就請皇帝就處死自家所有的人。」還說:「自己愛國,為了國家安危自己願意捐出所有的財產。」果不其然,回到府中他就在外面掛了榜示,變賣自己的府宅,很是感人。

崇禎皇帝看到了李國瑞變賣府宅的奏章,也是氣的不打一處來,當即撕碎了奏章。此時,崇禎心裡覺得:還是得從自己身邊做起,以此起到帶頭作用才行。於是,他想到了自己的皇后,當初,他的皇后把國庫里的銀兩可是拿了很多都放回了家中,富的流油,現在,國家有難,就應該拿出來。可是,最終皇后拿出來的也不多,區區兩千兩而已。

那麼,難道大明王朝的國庫真的沒錢了?是真的沒有。

李自成破城而入,首先,他奔向的地方就是國庫,裡面的銀兩也只有區區十萬,頂多夠將士們每人一碗湯。可是仔細一想,大明王朝存在了這麼多年,平日搜刮百姓的錢財,怎麼會那麼點錢?李自成怎麼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裡想:肯定還有很多錢財藏在他不知道的地方。

果然,不久之後,他就從崇禎皇帝那些皇室家屬的府宅中,搜出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加起來上千萬兩白銀。可能,現在的人對白銀沒有太大的概念,當時,大明朝每年的財政收入才幾百萬兩白銀。此時,明朝可以大言不慚和後人說:我們治國有方,不富藏於國,而且,富藏於民。

可是,為什麼富藏於民,大明王朝好像一直沒有給出解釋。

朱元璋自開國以來,為了修建完善城池,根本不需要國庫財政的供應,當地官員就有經濟能力足矣支持各類開支。由此可見,大明王朝的官員們和商人們個個腰纏萬貫富可敵國。那麼,百姓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曾有相關方面的記載,可以概括成:貧困潦倒,家徒四壁。

要想國泰民安,首先,就是要讓老百姓的生活變得富裕起來,而不是讓官員富起來。官員再富,最終,又有何用?老百姓才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基礎不穩定,何談強國?

與爺爺萬曆和兄長天啟相比,崇禎很不幸,登基之前的十七年時光本來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成長學習階段,然而,因為大部分時間他不是皇儲,只是個住在皇宮外面的信王。可以肯定的說:崇禎是沒有接受過完整優越的皇家教育與監管的。

所以,他對治國之道了解不多,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真的是「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樣簡單易懂的道理,歷史上的帝王又有幾個人能真正明白呢?

參考資料:

【《大明帝國的覆滅》、《崇禎遺錄》、《明史·職官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一外國人比中國人還了解中國人,甚至,一言道出中國人的「劣勢」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