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星際邂逅:征戰星辰大海,人類競合問天?
【下載華輿APP,海外生活更有趣】
月球探索成各國合作新熱點,美成立太空司令部引擔憂。
2019年1月初,來自中國的月球探測器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圖為嫦娥四號著陸器地形地貌相機對玉兔二號巡視器成像。(圖片來自中新社)
牆內開花牆外也香,電影《流浪地球》在海外也取得了不小的關注。《紐約時報》等外媒說:「中國電影業終於加入太空競賽了。中國是太空探索的後來者,不過,這種情況即將發生改變。」事實上,隨著「重返月球」「火星探索」等項目的部署,近年來,太空資源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競相向太空發起挑戰。然而,在孤獨的
宇宙中,無限奧秘,無盡夢想,需要更多的人類合作來成就。
這些宇宙鄰居 人類想去看一看
在距離地球30萬公里的月球表面,有一個鋁製小人躺在哈德利溪的月壤上,旁邊擺放著刻有14位犧牲宇航員姓名的紀念牌。這是一件名為《倒下的宇航員》的藝術品。1971年,它被阿波羅15號的宇航員安放在月球,48年來靜靜地「訴說」著人類在宇宙征途上的曲折與勇氣。
綜合中新社、新華社、北京《環球時報》報道,1961年4月12日,經過險象環生的108分鐘,27歲的宇航員加加林成功進入太空,開啟了人類探索外層空間的新紀元。從進入太空到登上月球,人類僅僅用了8年時間,但「星辰大海」的征途並非一帆風順,它更像一場前途未卜的冒險。但這種未知,並未阻止人類繼續踏上探索宇宙的征途。近年來,踏上月球再度成為各國太空計劃的重要一步。
2019年1月,創造人類探月歷史的「嫦娥四號」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讓中國何時實施載人登月計劃這一話題備受關注。中國國家航天局對此回應說,關於載人登月,中國也在組織科學家抓緊研究。
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介紹,「我們現在叫無人探月或者叫機器人探月」,中國政府基本明確了2030年發展設想,嫦娥四號任務之後,中國還有嫦娥五號、六號、七號、八號任務。
事實上,近年來,美、歐、俄、中等航天大國紛紛重提載人探月任務。2017年12月 ,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了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2018年10月,歐洲航天局也宣布了「殖民月球」的宏圖大計 , 近日,俄羅斯也宣布,計劃於2031年將航天員送上月球,之後每年實施航天員登月探測活動。
除了月球,其他太陽系的星球也進入人類渴望觸及的視線。2018年11月,中國國家航天局放出「火星探測任務」的消息。隨後,美國宇航局的一則重大消息接踵而來:25年之內 , 美國人計劃載人登陸火星。今年1月,美國航天局NASA發布消息稱,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飛越一顆昵稱為「天涯海角」 的太陽系邊緣小天體,這是人類探測史上最遙遠的一次星際「邂逅」。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說,「新視野」號此前的目的是為了探測冥王星,因為技術設計的問題,只能實現划過冥王星。目前是因其完成既定任務之後,燃料尚未耗盡,繼續往太陽系的邊緣飛而邂逅小天體。於此同時,美國已經探測過水星、金星、木星、土星、海王星等,領跑人類太空探索。
除傳統航天大國,新興國家也迅速崛起。阿聯酋計劃2021年向火星發射無人探測器;沙特要向英國維珍集團旗下的太空公司投資10億美元;印度宣布將在2022年前完成載人航天任務;以色列一家機構希望儘早發射首個私人登月探測器……
心態大不同:中歐盼合作 美國怕被偷技術
近年來,中歐在航天領域有諸多合作。2017年8月,16名中國航天員和2名歐洲航天員在山東省煙台市附近海域圓滿完成了為期17天的海上救生訓練任務。圖為訓練期間,歐洲航天員學習使用中國航天服。(圖片來自中新社 朱九通攝)
在孤寂的太空中,人類的合作是十分重要的。事實上,中國對太空探索一直持開放合作態度,最新發射的嫦娥四號搭載設備中就有與德國、瑞典等國合作的探測儀器。
綜合新華社、北京國際在線、北京《環球時報》報道,早在 2005年,中國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與歐空局的衛星密切配合,形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地球空間的六點立體探測。這是中國與歐洲合作的第一個科學衛星項目,它與哈勃空間望遠鏡、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探測等著名空間項目一樣,被國際宇航科學院授予傑出團隊成就獎。
隨著中國經濟技術實力的不斷提升,中國逐漸發展成為航天大國,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國家參與中國的空間計劃,中外科學家為破解宇宙謎題攜手「問天」。
中國已發射的暗物質衛星部分探測器由瑞士、義大利科學家參與研製。「天宮二號」攜帶了瑞士、波蘭科學家參與研製的伽馬暴偏振探測儀。中國與義大利合作研製了「張衡一號」衛星觀測與地震活動相關的電磁信息。
中法合作的首顆海洋衛星即將發射,研究海洋風浪與氣候變化;中法天文衛星也進入工程實施階段。中歐「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擬於2021年發射。中國計劃在2025年前發射的「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台」吸引了意、德、英、法等20多個國家參與,將探測黑洞、中子星等的天體。2018年5月,中國正式向世界發出邀請:歡迎各國利用未來的中國空間站開展合作,中國空間站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西莫內塔·迪皮波說,這顯示中國努力向全世界開放,讓大家有可能使用中國正在發展的外空設施。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曾說,國際合作成為太空探索的主流。任何太空工程都要投入高額費用,難度高,風險巨大。如果能集中全球智慧,就可快速實現太空探索目標,化解技術風險,分攤經費,對各國都有利。
義大利等歐洲國家也主張世界各國在太空領域開展更多的合作。2018年9月,義大利副外長埃曼努埃拉·德爾·萊在羅馬舉行的義大利太空經濟政策推介會上呼籲各國加強空間科技合作,和平利用太空,以促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義大利航天局主席羅貝托·巴蒂斯通特別介紹說,義大利在利用衛星開展大氣、海洋觀測、防災減災方面擁有豐富經驗。2018年2月,載有義大利研製的高能粒子探測器的「張衡一號」電磁監測實驗衛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在載人航天領域,中歐之間也同樣存在著廣闊的合作前景。如果國際空間站按時在幾年後退役,中國空間站也按時升空,屆時歐洲宇航員只能藉助中國人的力量去執行長期太空任務。歐洲空間局局長沃納希望,中國進行載人登月、載人探索火星時,也能與歐洲開展合作。
對比中歐的開放心態。美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則十分保守。例如,美國國會 2011 年立法禁止與中國進行任何形式的航天合作,至今有效。焦維新表示,雖然美國在探索太空方面走得最遠,但總是抱著一種別人跟它合作就是為了偷學技術的心態。
「甩鍋」中俄 美為組建「太空軍」找理由
在擔心技術被偷之餘,美國近年來更有意將「大國競爭」引向太空。
綜合中新社、新華社、北京環球網報道,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2018 年底簽署法令正式成立太空司令部,這意味著掌管太空事務的美國太空部隊正式成立。太空司令部整體預算將在聯邦政府2020財政年度預算中公布。有美國政府官員向媒體透露說,太空司令部將從現有美軍太空相關單位調派600人,隨後幾年再增加至少1000人,新增人員預算則約為8億美元。
儘管這次設立太空司令部與組建獨立的「太空軍」是兩碼事,但輿論普遍認為,這是特朗普政府朝這一方向邁出的第一步。美國副總統彭斯也透露,設立太空司令部並不是終點,白宮希望組建獨立的「太空軍」,另外特朗普將於近期簽署美國太空政策指令,組建「太空軍」 將是其中一部分。
此前特朗普已多次表示希望組建「太空軍」,並使之獨立於海、陸、空軍,海軍陸戰隊和國民警衛隊,成為美軍第六大軍種。彭斯還透露,特朗普政府正與國會高層進行協商,希望能在2020年底前組建「太空軍」。
不僅如此 ,美國五角大樓下屬的國防情報局近日還發布報告,宣稱俄羅斯和中國正在競相提高太空軍事能力,「將阻撓美國及其盟友自由地利用外太空」,這「對太空自由構成威脅」。
對於美國近來頻頻在太空等軍事領域對中俄進行「賊喊捉賊」的無理指責,俄羅斯外交部防擴散和軍控問題司司長葉爾馬科夫嚴正警告稱,美國這些舉動「不可避免地會引發太空軍備競賽,對國際安全和戰略穩定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同時,對於美國緊鑼密鼓打造「太空軍」的舉動,俄羅斯也表示擔憂和反對。俄羅斯外交部表示,「太空出現武器可對戰略穩定和國際安全產生破壞性影響」。
針對美國防情報局報告中對中國等有關國家航天政策的評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有關說法完全沒有依據,中國一貫主張和平利用外空,反對外空武器化和外空軍備競賽。多年來,中國與俄羅斯等國際社會成員一道,積極致力於推動達成國際法律文書,從根本上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外空軍備競賽。(原標題:征戰星辰大海 人類競合問天)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龍報網 編輯/悅晴
※有望繼承老佛爺的巨額遺產,這隻寵物貓一定在嘲笑「愚蠢的人類」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