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威力不夠,發射葯湊,多塞猛藥效果更好!

威力不夠,發射葯湊,多塞猛藥效果更好!

過去在討論坦克穿甲威力的時候,很多人都在糾結於穿甲彈的材料,長徑比什麼的;也有些人只知道口徑即是正義……。前些天關於什麼140坦克炮是不是未來、105坦克的潛力還有什麼磁流等離子體火炮很多人肯定沒看的很懂,今天在這裡本炮霸換個角度來把這些串起來重新講一遍。

總的來說提高穿甲的威力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提高穿甲威力的結果是一個多方博弈的結果。增大火炮口徑、加長火炮倍徑、增大火炮葯室、提高火炮膛壓、提高發射葯火藥力、提高發射葯裝填密度、密度更高的彈芯、長徑比更大的彈芯、用具有自銳效果的貧鈾等等。

口徑更大、倍徑更長、葯室更大的火炮對於坦克的其他方面是個負擔。要麼因為動力以及裝甲技術不夠好,坦克的防護和機動不達標;要麼坦克的重量控制不住,最後連部隊都嫌棄。比如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二代120毫米坦克炮之所以會失敗,不是因為炮不達標,而是當時動力以及其他方面的技術達不到要求,以120毫米坦克炮為基準造不出合適的坦克。另外由於該炮的膛壓指標太高,對於工業部門的生產製造和穿甲威力的繼續提高都是有問題的。又比如各國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喜歡加長火炮的,加長火炮不僅會影響精度,還會因火炮長度的增加需要在炮尾來個幾百千克的配重來進行平衡,這都是死重啊。99A坦克為什麼沒有選加長125炮,中國在59D和88A之後為什麼沒把加長105繼續發展下去,多半都與此有關。除了少數國家,大家對於140火炮的態度也是如此的。不管140怎樣好,都不太願意用140改裝現有坦克的,他們寧願將提高穿甲威力的壓力甩鍋給穿甲彈和發射葯。

提高發射葯的火藥力什麼的體現的是一個國家的精細化工水平和對於超高壓的測量水平。發射葯需要有一定的發射強度,如果發射葯在正常燃燒時刻之前破損,是會讓膛壓急劇升高,甚至超過安全極限的。這個火藥力越強,對於發射葯強度什麼的要求就越高。這個高水平的火藥得有高水平的測量能力,如果一個國家連手中的火藥的燃燒情況都摸不準,怎麼能搞出安全可靠的發射葯呢?

目前的火藥密度是一定的,葯室的體積也是有限的,因此一發穿甲彈所能擁有的發射藥量是有限的。如果火藥的密度能更一些,那麼同等葯室條件下一發穿甲彈能擁有的發射葯就能多一些。然則過高的火藥密度會影響到火藥燃氣透過的幾率,普通的點火技術是很難讓其完全燃燒的。

最後嘛,就剩下穿甲彈的材料啊,長徑比啊,頭部效果什麼的了。這些有賴於冶金技術能不能造出合理的重合金,能不能加工出足夠強度的彈體,以及能不能先搞出合理的穿甲彈,再根據經驗對其進行改進。

當然如果把鍋甩了出去,但是把發射葯和穿甲彈的相關方面都弄死也搞不定的話,那麼就會回頭看看能不能擠出個空間來搞個更大,更粗,更長的火炮了。

其實通過火炮、發射葯、穿甲彈互相作用來提高穿甲威力的過程還可以概括為火炮提供了一個邊界條件,如果在這個邊界條件下通過搗鼓發射葯把足夠重的穿甲彈打到一定速度,或者是把一定重量的穿甲彈打到足夠高的速度。最後在此基礎上通過搗鼓穿甲彈來降低對某一厚度的裝甲的最小穿透速度,使其在某一初速條件下某個距離上將其擊穿。

上世紀90年代~21世紀初,各國推崇的140炮,其實就是用15.8千克的發射葯將一個重11.12千克的彈丸打出去,將一根長徑比30的彈芯推到1800米/秒的速度,然後在2000米距離上打穿780毫米的垂直裝甲,其最大膛壓達到630MP左右。

現在公認穿甲能力最強的美國M829A3穿甲彈,用8.15千克的發射葯將一個重10千克的彈丸打出去,只將一根長徑比30的彈芯推到1552米/秒的速度,卻可以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750毫米左右的裝甲,在此情況下其最大膛壓只有560MPa左右。

我國之前的125二期穿甲彈,用9.4千克的發射葯將一個7.44千克的彈丸打出去,將一根長徑比24左右的彈芯,推到1740米/秒的速度,然後可以在2000米距離上打穿600毫米左右的垂直裝甲,其最大膛壓只有540MPa。

我國目前的105三期外貿穿甲彈,用5.8千克的發射葯將一個5.9千克的彈丸打出去,將一根長徑比30左右的彈芯,推倒1540米/秒的速度,然後可以在2000米距離上打穿550毫米的垂直裝甲,其最大膛壓只有490MPa。

其實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如果能將M828A3的初速提高,其威力達到140炮的水平是可以的。同理,如果我們能將105三期的初速提高,那麼威力超過125二期彈繼續往上也是可以的。

我國的125從二期彈改到三期彈的過程是這樣滴,保持125二期彈的彈體結構不變,通過改變裝葯結構可以將初速從1740米/秒提高到1780米/秒左右,其便可以在1600米距離擊穿650毫米的裝甲。如果再配合長管炮,其初速達到1840米/秒左右便可以在2000米距離擊穿700毫米的裝甲。在此基礎上,通過將彈芯長徑比增加到28左右並微調穿甲彈彈芯、彈重等參數使得這個擊穿700毫米垂直裝甲的最小穿透速度大幅度下降。最終我們不用長炮便可以實現2000米擊穿700毫米垂直的要求,這便是我們的三期125彈。

同理在105的身上,在保持105三期彈的彈體結構不變,將裝藥量通過提高發射葯密度的辦法增加到7.14千克以上時,其初速提高到1640米/秒甚至更高時,2000米穿深將超過650。當然這裡最技術含量的是如果通過改變裝葯結構來實現這個初速。在這個2000米650的基礎上,如果再使用什麼密度更高並且帶有自銳合金的貧鈾合金,威力到2000米700是沒有問題的。對於三期125以後的發展其實也是如此,如果採用貧鈾合金,那麼其威力達到2000米800是沒有問題的。

以上基本就是兼顧現有105和125炮所能達到的威力上限,如果要繼續在威力方面挖潛。那麼就得跳出105和125的約束框框。比如提高發射葯的裝填密度。當發射葯的裝填密度高到一定程度時,只有利用電熱炮的等離子體點火才能將其點燃。當這些任然不能滿足需要時,那麼可以繼續對使用膛壓進行放寬。例如將現有105的最大膛壓提到125的水平,或者將現有125提高到與西方120一樣的水平,不過不管怎麼提以上還是在我國當年的120/100高膛壓炮的膛壓耐受範圍之內的。在坦克炮上應用電化學炮,其實對於炮的改變很小,只是多增加了一個少半立方米大小的儲能裝置而已。

對於此,如果新炮的設計膛壓可以通過新的炮鋼,新的自緊工藝很么的實現便是極好的,如果不能的話,那麼之前的那個磁化等離子體火炮技術就有用了。實現這個其實也不難,在炮管外側通過包覆磁性材料使得炮管形成一個沿軸線分布的磁場,加了諸如硫酸銅一類重金屬鹽的固體發射葯在高溫高壓環境下燃燒,硫酸銅等重金屬鹽發生電離作用形成離子包覆層。從而減小炮管截面的應力,降低炮管的受熱。

將電化學炮和磁化等離子體技術一到運用,也就是多了一個電源和在炮管上包覆了些磁性材料而已,怎麼都比升級到140更划算。

作者:炮霸70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鼎盛軍事 的精彩文章:

5代機逞威「紅旗」軍演,菜鳥駕駛F35也能完虐歷戰老兵
馬來西亞輕型戰機招標大戰開鑼,「梟龍」迎來韓印勁敵挑戰

TAG:鼎盛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