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900年前,中國人花了1400萬兩修了一座橋,如今還能使用!

900年前,中國人花了1400萬兩修了一座橋,如今還能使用!

縱觀中國上下5000文明史,能看到很多震撼世界的古橋,比如趙州橋、盧溝橋、廣濟橋,歷時千年風雨,至今仍屹立不倒,甚至有些還能使用。

本文所講的這一座橋,和以上三座合稱「中國四大古橋」,但要比這三座還牛,因為這一座位列中國四大古橋之首!這座橋名叫洛陽橋,原名叫做「萬安橋」,如今不僅能正常使用,還成了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

900多年前,福建泉州的洛陽江地勢關鍵,是當時廣東、福建進京城的必經之路,為泉州又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重要的貨物集散地,所以經濟發展對當地交通也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然而,洛陽江「水闊五里,波濤滾滾」,行人非常不方便,開始只能使用渡船,後來修建了浮橋,但潮狂水急,江水浩蕩,浮橋基層被摧毀,所以浮橋也不安全。

公元1053年(北宋皇佑四年),泉州太守蔡襄有鑒於此,就主張把浮橋改建成石橋。隨後直至1059年(北宋嘉佑四年),當地商民集資1400萬兩白銀,修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實現「長虹卧波人爭越,閩海四洲變通途」的願望。

如今,洛陽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 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隻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可以說,洛陽橋規模非常大,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四海。

讓人驚訝的是,雖然歷經了900多年的風雨,但這座洛陽江的洛陽橋,如今保存完好,還能照常使用。洛陽江在連江接海之處,經常遭到海水侵蝕,普通石橋很容易就被腐蝕了。那麼,為什麼洛陽橋如此堅固呢?其實,洛陽橋的建造,對世界橋樑科學有很多貢獻,

(1)筏形基礎!直到近代,歐美國家才認識到的新型橋基,這一種辦法史無前例的解決了大型石橋的基礎工程,從而建造出了牢固的洛陽橋。

(2)種蠣固基法!所謂「蠣」,就是一種海鮮,大家可能經常吃,但鮮為人知的是,蠣繁殖力強,更能把原來鬆散的石堤膠結成牢固的整體。這一辦法也是洛陽橋上的首創。

(3)浮運架橋法!洛陽橋的大石塊,如何運到江中去的呢?其實很簡單,就是運用「激浪漲舟,浮運架梁」的方法,利用潮汐的漲落,把重達數噸大石板一塊又一塊的鋪到橋面。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還有一個疑問,即:洛陽位於河南,泉州位於福建,為何泉州有洛陽江,進而有洛陽橋呢?

其實,這是中國人的一部苦難史。隋末唐初,天下大亂,軍閥征戰不斷,於是不少中原人就南遷,其中不少就遷居到了泉州及閩南一帶。來到泉州一帶的中原人,看到泉州地理山川非常像洛陽,於是就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

(蔡襄)

短短7年,前後耗資1400多萬兩,最終修建了一座千古流傳的名橋,至今泉州人還沾了北宋的福氣,正所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質量管理的意識。或許,在古人眼裡,造橋修路是功德之事,自然不允許打一點折扣。

讓人感慨的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中,有三座是在宋朝時期修建,趙州橋是隋朝修建,盧溝橋修建於南宋時期(金國控制區),廣濟橋修建於南宋時期。由此也可以看到,宋朝雖然軍事實力一般,但在整體文明水平上,的確值得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唐朝唯一被考古的皇陵,發現一奇怪棺床,學者:難怪唐朝必亡!
朱元璋奪天下有多難?看一看這三場決戰,實在讓人佩服!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