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軍機大臣號稱實權宰相 卻是一群臨時工

清朝軍機大臣號稱實權宰相 卻是一群臨時工

有清一代,都沒有設置宰相。這是眾人皆知的常識。

然而,沒有設置宰相,並不意味著沒有宰相的職能。畢竟,再能幹的皇帝,也沒有三頭六臂,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宜。事實上,清朝入關後,曾經將宰相的職能先後授予了殿閣大學士和軍機大臣。因此,人們通常稱殿閣大學士和軍機大臣為「宰輔之臣」。

區別是:殿閣大學士有宰相之名,而無宰相之實;軍機大臣有宰相之實,而無宰相之名。

如果一個大臣兼殿閣大學士和軍機大臣於一身,那麼恭喜他,他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宰相。

曾國藩、李鴻章、倭仁等人都做過殿閣大學士,但沒有做過軍機大臣,有宰相之名,而無宰相之實;杜翰、焦祐瀛、陳孚恩等人都做過軍機大臣,但沒有做過殿閣大學士,有宰相之實,而無宰相之名。

倒是左宗棠、張之洞、翁同龢、賽尚阿等人,既做過殿閣大學士,又做過軍機大臣,宰相之稱,名副其實。

很明顯,與殿閣大學士相比,軍機大臣的權力更重,是許多大臣夢寐以求的職務。

1898年戊戌變法期間,張之洞還在擔任湖廣總督。由於軍機大臣出現空缺,張之洞動起了心思。素以清廉自持聞名的張之洞,竟然花了1000兩銀子,交給中間人作為「跑官」經費。可是,由於翁同龢從中阻攔,此事最終沒有成功。張之洞與軍機大臣職務擦肩而過。

不過,鮮有人知的是,軍機大臣雖然號稱「實權宰相」,卻是一群臨時工。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還得從頭說起。

清朝創建後,並沒有「軍機大臣」這一職位。1729年,雍正皇帝考慮到與準噶爾部作戰,每天都要處理大量軍機要件,而內閣在太和門外,與他的寢宮相距太遠,為防止泄露軍事機密,乾脆在寢宮附近的隆宗門設立了一個軍機處,「以內閣在太和門外,儤直者多慮漏泄事機,始設軍機房於隆宗門內」。這就是軍機處的由來。

很明顯,軍機處屬於一個臨時機構。在軍機處辦事的人員,也是從內閣、各部院抽調的大臣。最初,由內閣中書在軍機處辦理機務。內閣中書的級別不高,僅為從七品。第二年,即1730年,才正式任命怡親王允祥,大學士蔣廷錫、張廷玉3人辦理軍機。他們因此成為最早的軍機大臣。

到後來,軍機處有了固定的辦公場所,有了正式名稱,有了皇帝頒定的印信,不再是一個臨時機構,可卻沒有固定的官員。

所有的軍機大臣,都是皇帝從親王、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或京堂中特簡選拔人員入值。人員少則三五人,多則六七人人,最多時達十一人,堪稱「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他們被稱為「大軍機」。

在「大軍機」之外,還有一些「小軍機」,即軍機章京。他們是軍機大臣的僚屬,負責掌管起草諭旨、記載檔案、查核奏議等事宜。

軍機大臣在軍機處入值,是拿不到一分錢俸祿的。他們的俸祿,來自於本身的職務。本身是親王,如恭親王奕訢,就是按照親王爵位領取俸祿;本身是殿閣大學士,如左宗棠,就是按照東閣大學士領取俸祿;本身是六部尚書,如翁同龢,就是按照戶部尚書領取俸祿;本身的六部侍郎,如杜翰,就是按照工部侍郎領取俸祿。

1911年,清朝成立了「皇族內閣」,替代了軍機處的職權。軍機大臣完成了歷史使命,不再出現。

【參考資料:《清史稿》《樞垣紀略》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每年春節德國一個小鎮居民會宣布:今天我們是中國人
他對曾國藩有救命之恩 到死也沒得到曾國藩一個謝字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