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未來的歷史》有關Oculus Rift DK1的9個小故事

《未來的歷史》有關Oculus Rift DK1的9個小故事

Esther| 撰文

2009年,一本名為《The Accidental Billionaires》的傳記書,講述了Facebook創始人Mark Zuckerberg是如何在23歲成為世界上最年輕億萬富翁的故事,後來這本書還被改成提名8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社交網路》。

左:Oculus創始人之一Brendan Iribe,右:Mark Zuckerberg

同年5月,Facebook的全美訪客數量超過社交網路巨頭MySpace(數據來源:ComScore),走上了成為全球最大社交網路的道路。至於Facebook的下一篇章又在哪裡,Zuckerberg在2014年已經有了頭緒。

「在2014年3月25日的一個下午,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突然造訪南加某創業公司... 在該公司的小型餐區里,Zuckerberg滔滔不絕地談論著一項他認為將稱霸世界的穿戴式技術。而聽他演講的50幾名年輕工程師、創業者和夢想家們,便是Oculus Rift背後的創始團隊。」

Oculus聯合創始人Palmer Luckey

「為了VR終成現實!為了遊戲!為了教育和社交!」Oculus當時的21歲創始人Palmer Luckey這樣說道。就在一小時之前,Facebook曾表示願意以30億美元巨額收購這家公司,這一舉措造成了隨後的新一波VR熱潮,也是被業內人士常掛在嘴邊的一大事件。

以上引號部分節選自新書《The History of the Future》的序言,這本書由暢銷傳記書作者Blake Harris撰寫,為了寫這本書他查閱了Facebook/Oculus提供的2.5萬份資料。書中講述了Oculus被收購的始末以及與Zenimax持續多年的侵權案,故事一直講述到Luckey在2017年離開Facebook。

本書第23章《Nine Stories》講述了九個小故事,主要圍繞著2013年4月收到第一批Rift開發者套件(DK1)的開發者們,據悉,當時有56334台被送到了114個國家的開發者手中。這九個故事,從近距離闡述了9個開發者/工作室,因為Rift DK1 VR頭顯被改變人生的經過,以下是青亭網對這些故事的整理。

1,Justin Moravetz(VR遊戲公司ZeroTransform創始人)

7年級的時候,Justin Moravetz就認為VR是未來,他甚至還利用VGA介面的顯示器和兩個Game Boy屏幕放大器自製了一個頭顯。從那之後,他為了兒時的VR夢成為現實,等了20年。在這段時間,他沒少經歷失望,他見證了Forte的VFX1、eMagin的Z800 3-DVisor等VR設備。他還曾在索尼娛樂公司(索尼互動娛樂前身)擔任3D動畫師,在那裡他發現這家娛樂巨頭當時並未對VR進行過多探索。

這時候Moravetz發現,VR要想發展,就將需要一家黑馬般的初創公司復活這項技術,從而吸引科技巨頭公司加入競爭。在收到DK1的那一刻,他彷彿看到了這個願望成真的曙光。

在收到頭顯之前的六個月里,Moravetz就開始利用Unity遊戲引擎開發一款玩法像《快打磚塊》的復古風VR遊戲:《Proton Pulse》,收到DK1後,他已經迫不及待測試自己的遊戲了。

2,Denny Unger(Cloudhead Games CEO)

第一次體驗DK1的時候,Denny Unger激動地哭了出來。自從1992年在加拿大埃德蒙頓的夏季遊園會上體驗過VR設備後,他就對VR著了迷,他覺得如果VR硬體也能像遊戲主機一樣發展,那用不了幾年這項技術也能火起來。

現實並未如他預期,後來他在一群名為MTBS3D的VR死忠粉絲團體中遇到了Luckey,他認為Luckey成功使用現有技術找到了製作價格親民VR設備的辦法。為此,他還自願申請為Oculus公司設計Logo。

後來,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VR,他辭去了電腦遊戲設計師的工作,在自家車庫成立了一家專註「深度沉浸式」遊戲開發的工作室:Cloudhead Games。

他想要做一款結合電影中的冒險精神與隱藏挑戰、神秘島等元素的解密遊戲:《The Gallery》,並且在2013年3月在Kickstarter上啟動了眾籌,儘管達到籌集目標很難。

後來他回憶,在拿到DK1並體驗其中的義大利托斯卡納區Demo時,他以為自己像是真的到了義大利,感動到留下了快樂的淚水。他想,如果第一代VR頭顯能做成這樣,那未來將不可估量。因此,他激動地給老朋友Luckey寫了一封郵件,說:「感謝你帶我們來到了未來。」

3,Owlchemy Labs(後被谷歌收購)

Oculus啟動眾籌幾個月後,Owlchemy Labs的CTO Devin Reimer對CEO兼創始人Alex Schwartz說:我認為VR領域在未來還有40年要走,我們也應該在這裡做點什麼。Reimer堅信,VR很快將顛覆整個遊戲領域。

當時的Owlchemy Labs是一家專註移動端遊戲的公司,Schwartz對於VR並不十分了解,但他相信Reimer的直覺,因此同意購入一台DK1。

後來他們也沒再提這件事了,直到DK1到了他們手中,在體驗過頭顯和SDK後,二人眼前一亮,決定用一個月時間將現有的一款遊戲做成VR版。這款遊戲叫做《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它原本是基於Unity開發的,因此移植到Oculus上只花了2天,因此他們將餘下的時間用於豐富遊戲的內容和機制。

在這段時間裡,Owlchemy團隊發現,VR遊戲的視角很重要,手柄操作很關鍵,暈動症也是可以解決的,最重要的是:如果對任何人說你「將公司的未來壓在VR」上,那他們每個人肯定都會說「你瘋了」。

4,CCP(VR遊戲《EVE:Valkyrie》的開發公司,現已暫退VR領域)

2012年底,CCP Games的一名高級網頁開發者Sigureur 「Siggi」 Gunnarsson希望在公司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組件一個小小的VR團隊,他在給全公司的郵件中寫道:這個團隊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興趣,為了學習新東西,嘗試新點子。

沒過多久,一個VR團隊就成型了,除了Gunnarsson,還加入了美術設計師Andrew Robinson、軟體工程師David Gundry和QA(質量保證)分析師Ian Shiels和Louisa Clarke。他們只有兩個共同點:都是《EVE Online》團隊中職位較低的成員,而且都迷戀VR許多年了。

Gunnarsson對他的團隊說,從大學開始,他就在幻想能有一款VR遊戲,讓他和朋友們像玩《龍與地下城》和《暗影狂奔》一樣瞬間移動到某處,合作闖關。

這種多人合作、社交與分享的想法得到了團隊其他成員的認可,他們就開始討論什麼樣的體驗能適合多人模式,是過山車?火箭在太空中競賽?蟲洞大戰?經過一番激烈討論,Louisa Clarke提出了一個大家都覺得有意思的點子。

5,Chris Gallizzi(現就職於Hyperkin公司)

Chris Gallizzi很喜歡玩《上古捲軸5:天際》,所以他就想:如果自己能真的變成其中的龍裔該多好。因此,他利用開源VR驅動器Vireio Perception開始製作可用於DK1的《天際》mod。

在向公司同時進行兩次演示後,他優化了VR版《天際》的體驗,讓部分人開始看到VR的優勢,因此他對Hyperkin CEO Steven Mar說:也許我們可以試試VR。

Mar認為,Hyperkin是專門做復刻版遊戲機的公司,他沒準備好向VR的小眾市場投入過多資源,但他批准Gallizzi可以在業餘時間研究VR。

後來Gllizzi的《天際》mod開始在網上火了起來,Kotaku、IGN等多家遊戲媒體門戶都開始報道,後來,有「VR傳播者」之稱的Cymatic Bruce也表示了認可。

6,Cymatic Bruce(VR傳播者)

他原名Bert Wooden,他白天是伽利略夏令營的項目主管,晚上就使用「Cymatic Bruce」這個化名,變成了受人喜愛的VR傳播者。

Bruce的YouTube頻道上充滿了他每日的VR體驗,在4月13日那天,他上傳了自己用Oculus Rift玩《天際》mod的視頻。他表示,《天際》mod體驗感太棒了,儘管唯一的缺點是必須配合滑鼠和鍵盤。

在當時,Bruce並不是唯一一名上傳Rift遊戲視頻的Up主,但在開發者們剛開始拿到DK1的那段時間,他幾乎每一天都在直播,向大家介紹新mod、demo和遊戲。

在直播了《天際》mod的第二天,他又上傳了用Rift體驗《半條命2》的視頻。

7,Paul Bettner(《超級幸運狐》VR遊戲開發公司Playful Corp創始人)

「我在Oculus Rift上萬了《半條命2》」,Paul Bettner對自己16人的開發團隊說道,「簡直刷新我的人生,毫不誇張」。

他希望公司將全部開發資源從Ouya平台轉移到Oculus上,但陷入了一個「雞和蛋的問題」,在Ouya上開發遊戲的好處是,向PC端移植容易,但是PC端再向Rift移植並不容易,而Rift的用戶基數只是PC的0.001%。

為此,他向Spark Capital合伙人Nabeel Hyatt(也是他的好友)尋求意見,剛好當時Hyatt在為Spark Capital調查向Oculus投資的事宜。在談話中,Bettner表示自己非常看好Luckey、Iribe的Oculus團隊,也透露自己在為Rift開發遊戲,但是考慮到風險問題,這款遊戲並不是他心中想要的VR獨佔遊戲。

Bettner真正想開發的遊戲是一款VR版的《超級瑪麗》,但是VR市場還不成熟,他們公司無法承受太大風險。

在二人談話後,Bettner有了一個瘋狂的想法,讓他既能成為VR的領航者,又能為公司負責。(這一想法,應該是為後來成立的Playful Corp.奠定了基礎)

8,Joohyung An

VR對於Joohyung An來說,不只是遊戲那麼簡單。在他念大學建築系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VRML(虛擬現實建模語言),發現它可以將建築、社區等虛擬環境可視化。

多年後,Oculus的Dillon Seo給An展示了VR版《Hawken》,An也拿到了自己的DK1,但他不想做遊戲,而是想做電影。他覺得,在VR頭顯6英寸頭顯上,你其實可以感覺自己在看60英尺寬的屏幕。(後來他開發了VR Cinema3D應用)

9,GOROman

在體驗過Joohyung An創作的VR Cinema3D應用後,外號GOROman的Yoshihito Kondoh表示:「好可怕,還以為自己在電影院。」

他還很喜歡不斷有開發者推出的Rift體驗,還有體驗者上傳的視頻,他最喜歡的還是看90歲老奶奶戴上VR頭顯後大喊:「天啊」。

讓他覺得VR潛力無限的原因,不僅是因為這些酷炫的內容,他更深的感覺是:自己在參與一項特別的事業。

在看到Cloudhead充滿熱血的招聘啟事後,他更加決定要開發VR版的MikuMikuDance。

MikuMikuDance,簡稱MMD,它是一款免費的3D動畫製作軟體,透過其他3D建模軟體將VOCALOID的初音未來等角色製作成3D模塊,導入MMD進行動畫製作。

但是在當時初音未來沒有VR版,為了讓粉絲們與她近距離接觸,讓初音未來更逼真,GOROman開發了《初音未來握手》VR體驗。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亭網 的精彩文章:

紐約環球嘻哈博物館將採用全息顯示和VR技術
ODG售出專利後,將變賣剩餘AR硬體資產

TAG:青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