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賣速溶咖啡的,營收比肩華為,每天用的「國產品牌」都是它的

一個賣速溶咖啡的,營收比肩華為,每天用的「國產品牌」都是它的

一天凈賺1.8億,營收比肩華為

說到中國最牛的民營企業,很多人第一個想到華為。

2018年,華為實現了7311億營收,按以往的經驗(阿里和騰訊2018年全年財報還沒公布),這個營收比BAT三家的總和還要多,單獨拎出來的話,大約是恆大的2倍多、騰訊的3倍多、阿里巴巴的4倍多。

不同的是,恆大、騰訊、阿里巴巴「大當家的」都榮登過中國首富寶座,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卻排不進深圳一個區的富豪榜。

但是最近,國際食品巨頭雀巢公布了2018年財報,總營收為914億瑞士法郎。

千萬不要被914億後面我們不熟悉的瑞士法郎給欺騙了,這麼說吧,現在瑞士法郎兌換人民幣的時價為6.75,也就是說,雀巢2018年的總營收約為6185.7億元,和華為在同一個檔位!

更可怕的是,雀巢2018年的凈利潤達到678.4億人民幣,平均一天凈賺1.8億!

在2018年《財富》500強榜單中,雀巢高居第69位,是全球唯一躋身前100強的食品消費公司(中國的食品公司無一家上榜!)。

作為瑞士這個國土面積不到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只有800多萬國家的一個品牌,賣速溶咖啡的雀巢,居然營收比肩華為,怎麼做到的?


雀巢只是賣咖啡的?

如果你真的認為雀巢就是一家賣咖啡的公司,你的認知需要更新了。

如果以「中國人的一天」命題作文,就會出現以下一篇流水賬:

06:30 ——被定好的鬧鐘喚醒,美好的一天從絲塔芙洗臉和歐萊雅眼霜開始。

07: 30 ——一巴掌呼醒還在賴床的兒子,盯著他喝完雀巢全脂牛奶後交給爺爺帶到幼兒園,自己匆忙沖好一杯脆谷樂倒下肚後倉皇出門上班。

08 : 00 ——送孫子到幼兒園的爺爺趕著鏟屎官進食的時間回家,一包妙多樂貓糧下肚後,貓星人精神抖擻。

08:45 ——到公司後就感覺還沒開始一天的工作已經渾身無力,還好公司準備了提神的雀巢速溶咖啡

10:30——工作了大半天后口乾舌燥,順手剝開一粒辦公桌一角誰過年結婚派發的徐福記喜糖寶路薄荷糖

12 : 10 ——羅曼蒂克的午餐時間,一杯美極土豆泥和一瓶巴黎水是必點項目。

15:30——辦公室一個妹子招呼了一聲點些喝的,於是一大群吃貨們在美團上點了一大堆的美祿、雀巢絲滑摩卡、雀巢橙味C

18:00——下班後的第一件事不是趕公交車,而是到樓下的地下商城,用瘦弱的手臂拎一打銀鷺花生牛奶回家,沒辦法,俺兒子只認這個牌子。

19:00——在廚房忙著一家的晚飯,每道菜都少不了太太樂雞精,當然有段時間用的是豪吉雞精

19:45——因為老二吃掉了老大的那根五羊冰淇淋,兩人在客廳吵起來了,將爺爺剛取出的雀巢冰淇淋扔到地板上。

20:30——剛生完寶寶才7個月的同事打電話過來詢問這個階段寶寶該吃什麼,眼睛都沒眨一下就向她推薦了嘉寶營養米粉

21:15——上天貓、京東、寶寶樹等各個平台比價,幫老爸買幾盒雀巢怡養中老年奶粉

22:00——哄著兩個小祖宗睡著沖一杯惠氏中老年人年奶,上床睡覺。

第二天是陽光燦爛的周末,和幾個朋友約好在星巴克見面。

這樣粗略地算了一下,上面提到的雀巢品牌最少在我們一天24小時中闖入過20多次,平均每一個小時我們就用到一次雀巢產品!

這也難怪,人家可是擁有153年歷史,積累了2000多個品牌,業務遍及全球191個國家的食品帝國!


雀巢帝國養成記

上面說過,由於國土和本國消費市場的限制,雀巢做大自己的路徑必然是面向全球市場。

總體而言,雀巢的發展大致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成名和發家(1867-1922)。

1867年,瑞士藥劑師亨利·內斯特爾(Henri Nestle)發明了一種將果糖和營養劑加入奶粉中的育兒用乳製品,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創立了雀巢育兒奶粉公司,產品上市後廣受歡迎。

1905年,生意做大的雀巢合併了競爭對手英瑞煉乳廠,組成雀巢英瑞公司,並將公司業務擴張到海外,開始在海外國家建立工廠。

一戰期間,雀巢利用中立國企業的身份,大量向戰場輸送煉乳巧克力,以補充士兵們的營養需求,在別的企業因戰爭難以為繼時,雀巢卻得到擴張式發展,產品線涵蓋了巧克力、無糖煉乳、滅菌乳、奶粉等多種品類。

第二階段:重點突破(1929-1945)。

在完成資本的「原始累積」後,雀巢重點向咖啡、巧克力和奶粉等業務進發,並確定了打下雀巢江山的速溶咖啡等品類。

1929年,在美國的「股災」引起歐美經濟危機之際,雀巢出其不意地收購了瑞士最大的巧克力生產商Peter-Cailler-Kohler,基本壟斷本國的巧克力生產。

1938年,雀巢研發出了一種保留天然咖啡味的 「純咖啡粉末提取物」,即今天我們經常食用的速溶咖啡,在艱苦的二戰戰場,雀巢速溶咖啡成為鎮定和提神的利器,訂單量大增。

第三階段:全面發展(1947-1973)。

二戰後歐美各國經濟回暖,客觀上需要食品、飲料在形式和內容上的更新和改良。

精明的雀巢又一次看到了商機,全面進入冰淇淋、速凍食品、酸奶和飲用水等領域。

1947年,雀巢收購競爭對手阿里門塔納公司,進入烹調市場,拳頭產品是「美極」。

至此,雀巢以二次大戰為契機,完成了戰略調整,完善了產品結構,雀巢食品帝國的雛形已現。

第四階段:食品帝國(上世紀70年代年至今)。

上世紀70年代開始,雀巢通過一系列併購一步步組建龐大的食品帝國:

從1974年開始,雀巢開始持股國際知名化妝品牌歐萊雅並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1977年至2012年,雀巢有耐心地分步驟收購全球最大的眼科藥品與醫療器械公司愛爾康

1985年,雀巢以30億美元收購美國三花公司;同年收購全球最大的寵物食品商喜躍Friskies

1988年,雀巢耗資60億美元收購英國糖果公司Rowntree Mackintosh,將奇巧等品牌收之名下;

1997年,「殺手CEO」包必達以103億美元的天價收購美國普瑞納公司,成為寵物食品領域的寡頭;

2010年,雀巢以37億美元收購卡夫披薩餅業務;

2012年,經過多輪談判後,雀巢以118.5億美元拿下紐西蘭的惠氏奶粉,也一舉超越美贊臣和多美滋,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資奶粉企業。

而雀巢的一系列的開發和併購都是有明確的發展目標的,並且嚴格遵守了專註-多元-專註的可控發展模式,在此過程中,雀巢完成了開放式的企業文化建設,讓公司在全世界範圍內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成為全球當之無愧的食品帝國。

中國為什麼沒有雀巢?

成立於1867年的雀巢在中國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74年,香港是雀巢在中國的第一站,並於1920年在香港開設雀巢產品有限公司。

1908年,雀巢在中國的第一家銷售辦事處在上海啟動。

1990年,雀巢在中國的第一家奶品工廠在黑龍江成建立。

1993年以來,雀巢先後在中國建設了近20家工廠,基本能在中國生產所有的雀巢產品。

從1999年以來,雀巢先後收購了太太樂(1999年)、五羊(1999年)、大山(2010年)、豪吉雞精、徐福記(2011年)、銀鷺(2011年)等我們引為傲的「中國品牌」。

這也是雀巢的聰明之處,它在中國併購一家品牌後,並不要求將雀巢兩字強加給原來的品牌,所以雀巢在中國收購了這麼多知名品牌,很多人到現在還渾然不知。

如今,經過多年的開拓和發展,中國已成為雀巢在全球業務中除美國外最大的市場,而且這個場市場還在以極快的速度增長。

2016年,在前期推出冰爽茶、原葉茶不敵康師傅、統一等企業的情況下,雀巢再接再勵,在雲南普洱啟動咖啡中心,劍指中國傳統茶飲料。

而面對這樣一個可怕食品帝國,管理粗放、品質一般的中國互聯網咖啡還在燒錢玩概念,更有一大批國內快消品巨頭更是因為定位不清、布局不明或競爭力下降等原因死走逃亡。

中國為什麼沒有雀巢?這是值得很多中國企業捫心自問的深刻話題。

作者:電商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商報 的精彩文章:

這個「騙子」曾忽悠馬雲10億,10年後翻盤順帶賺了4500億
國美變更法人透露一重大信號!黃光裕10年前說:遲早併購蘇寧!

TAG:電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