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大墓發現的銅鼎,銘文長得背不下來,還有一個特徵非常罕見

大墓發現的銅鼎,銘文長得背不下來,還有一個特徵非常罕見

大墓發現的銅鼎,銘文長得背不下來,還有一個特徵非常罕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河北省文物部門接到線索,在平山縣三汲鄉附近,發現了一些出土文物,而農民在大規模平整土地的時候,將這些文物破壞。得知這個情報後,當地文物部門立即派出考古專家趕往現場,進行搶救性發掘。

當時並沒有發現什麼大墓葬,只不過是陸陸續續有一些文物被翻出來。考古工作者的直覺認為,這不是簡簡單單的偶然事件,當地一定隱藏著規模巨大的陵墓。

事實也證明了考古專家的猜測,當地有一個農民在取土時,突然一腳踏空,踩出了一個大窟窿。這樣,中山國陵墓浮出水面,成為考古界的重大發現。

大墓發現的銅鼎,銘文長得背不下來,還有一個特徵非常罕見

中山國時戰國時期的諸侯國,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國家。它處在燕趙之地,曾是中原諸國的心腹大患,但武力一度強盛,讓各國頭痛。但是,由於歷史太過久遠,再加上當時的史料記載重點是在七國,中山國的記載很少,只是零星散落在片言隻字之中。

然而,在平山縣三汲鄉發現的墓葬,就是戰國時期中山國國君的,裡面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比如中山王鐵足銅鼎、錯金銀雙翼神獸、戰國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十五連盞銅燈等等,都是精美的文物,為解開中山國的神秘面紗提供了一條渠道。

大墓發現的銅鼎,銘文長得背不下來,還有一個特徵非常罕見

這些文物之中,最為重要最為出名的,就是中山王鐵足銅鼎。青銅鼎在中國歷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一開始是食具,後來演化為禮器,並有嚴格的要求,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九鼎。然而,在中山王墓中,卻發現了一套九鼎,這說明了當時已經禮崩樂壞,周天子已經無法控制諸侯國,而這件鐵足銅鼎,就是當時中山王墓出土的九鼎之中的首鼎。

鐵足銅鼎高為51.5厘米,腹徑65.8厘米,重60公斤。青銅鼎的重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鐵足銅鼎的重量雖然不顯眼,但它卻有兩個比較引人注目之處。

首先是直觀可以看到,鼎身和鼎足的顏色並不一致。這說明它們的材質不同,經過檢測,青銅鼎鼎身是銅質的,而鼎足則是鐵質的。這不僅說明,在戰國時期,正是由青銅器向鐵器轉型的時期,也說明當時的工匠製造技術十分精湛。

大墓發現的銅鼎,銘文長得背不下來,還有一個特徵非常罕見

在目前發現的青銅鼎之中,鐵質鼎足的非常罕見。它需要分體製作,對於尺寸的要求非常嚴格,特別是這種三足鼎,如果稍微有偏差,就會導致銅鼎和鼎足無法安裝。在那個年代,無論是青銅還是鐵質都是貴金屬,捨棄成熟的一體成型製造方式而採用分體製作組接,足以證明當時的冶煉技術和數學水平已經十分先進。

另外一個特徵,卻是隱藏在鼎壁與蓋部雲鈕以下。它被密密麻麻銘刻了很多文字,經過專家認真辨別,一共發現了469字銘文。銘文多少也是青銅器珍貴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銘文最多的青銅器即毛公鼎,大約500字,這件鐵足銅鼎,銘文數量緊隨其後,是銘文第二多的青銅鼎,也是戰國時期銘文最多的青銅鼎。

大墓發現的銅鼎,銘文長得背不下來,還有一個特徵非常罕見

這件銘文鼎,記載了中山國國君議論燕王噲讓位相邦子之,造成國內大亂的故事,這與《史記》、《戰國策》的記錄完全符合。另外銘文還大大讚美了中山國的司馬賙率師伐燕、擴大疆土的功績,並且告誡了後嗣之君要牢記教訓,任用賢人,警惕周圍的強敵。銘文不僅文字優美,而且上面記載的史實,對研究中山國的歷史,具有極大的價值。

唯一可惜的是,作為國寶級文物和中山國代表性的器物,它出土後被放置在庫房,保存環境並不理想,出現了多種病害。因此,經過長期的論證和研討,國家文物總局批准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落實《戰國中山國王墓出土鐵足大鼎保護修復方案》。相信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幫助下,這尊珍貴的青銅鼎仍然會散發出應有的光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