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如何解釋聯想的復興?你看過的可能都是假象

如何解釋聯想的復興?你看過的可能都是假象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 / 騰訊深網(ID:qqshenwang)

作者 / 馬關夏編輯 / 康曉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關注科技頁卡,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

聯想復興了嗎?

2月21日,聯想集團在港股開市前公布了2018/2019財年第三季度(自然年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數據顯示,聯想在該季度營收同比增長8%,達到140.4億美元,凈利潤2.33億美元,毛利率14.6%,三項數據均高於市場預期。

這也是聯想連續第六個季度實現營收同比增長,隨之聯想集團股價應聲大漲近12%。聯想財報將增長的原因歸結為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利潤率得到穩健增長以及移動業務的產品組合得到改善。

「過去四年艱辛多元化轉型的成果已經成為構築未來智能化變革大廈的基石」,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在其朋友圈表示。

表面上看,似乎是經歷了四年低谷期的聯想終於走出陰霾駛入了快車道,但如果把時間放在更長的維度,我們會發現,聯想在收入所依賴的PC設備等主營業務上的表現一直都較為穩健,最大的變數僅僅來自於移動業務的劇烈波動——而過去八年時間,移動業務都從未成為聯想集團的核心業務。

換句話說,此前移動業務在中國市場的失敗其實遠不足以定義聯想的衰落,外界極為誇大了聯想集團曾遭遇的危機,同樣,也就放大了聯想如今戰略轉型之後的復興。

所謂聯想的轉型,簡單而言是指圍繞智能物聯網、智能基礎架構、行業智能三個方向推動的智能化變革。

但值得注意的是,從長期的各項關鍵業務的財務數據來看,這一變革本質上依然是以聯想在設備上的核心能力為基礎,基於其主營核心業務做的戰略升級,在這個過程中融合諸如5G、AI、雲計算、物聯網等最新的行業發展方向,並針對差異化的需求以及不同垂直行業的特點,提供定製化和智能化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聯想基於PC和伺服器等設備的核心競爭力從未改變,所謂的衰落和復興,落入外界眼中,可能都是一種假象。

主營業務的奠定

時間回到2008年,彼時,剛剛藉助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實現國際化的聯想深陷金融危機的泥潭,全球個人電腦市場銷量下滑,一直倚賴的中國市場增長放緩,集團內部中國團隊和海外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深。

現在看來,柳傳志回歸的2009年正是聯想多年狂奔後的最低谷。

柳傳志和楊元慶制定的競爭戰略是「保衛 進攻」,「鞏固和加強在中國市場的優勢,儘快把全球企業客戶業務扭虧為盈,同時積極擴展新的增長領域,包括新興市場、全球消費和中小企業市場,驅動集團的增長和盈利。」

新的競爭戰略很快顯現成效,2009/2010財年,聯想集團隨即實現1.29億美元的盈利。受益於全球PC市場回暖,聯想主營PC業務的市場份額在接下來幾年間持續攀升,最終於2013年從惠普手中奪下了全球PC王的桂冠。

退居幕後的老帥回歸,帶領困境中的公司重整旗鼓的故事,在中國商戰史上屢屢上演,而聯想這一戰被柳傳志書寫得格外經典。

2014年,聯想先後拿下IBM的X86伺服器業務和谷歌手中的摩托羅拉手機業務後,營收利潤雙雙創下記錄。

但隨著全球PC市場遇冷,巨資收購而來的新業務的整合難度遠超預期,原本有優勢的中國手機市場也迅速喪失,聯想集團的營收開始出現下滑,直到2018年才呈現大幅上漲的趨勢。

圖表數據來自聯想集團公開財報

聯想最困難的1516財年,也是被媒體和資本市場紛紛唱衰的一年,受全球PC市場整體遇寒的影響,聯想PC業務營收劇降37億美元,出現了自2008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成為當年聯想營收下滑的禍根。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據騰訊《深網》統計,聯想PC全球市場佔有率反而逆勢升至21%的新高,優勢反而擴大了。

換言之,聯想PC業務的低谷,更多是「天災」,而非「人禍」。

隨著PC市場回暖趨於穩定,楊元慶認為「聯想已經跨過了U字型的底層,進入到了上升階段。」在年初的2019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他一身輕鬆的對媒體表示,聯想2018年的小目標都已實現。

但需要注意的是,聯想集團目前的復甦,很大程度上是PC業務回暖和新業務成本控制後的觸底反彈,PC業務仍是聯想業績的晴雨表,其優勢和所面臨的挑戰還沒有發生本質變化。

雖然普遍的觀點認為PC已是過去時,但對於聯想來說,PC一直是門好生意。近十年來,聯想主營PC業務的優勢得到持續鞏固,其市場增長和盈利水平始終好於全球PC市場的整體表現。

移動業務曾一度成為聯想營收增長的引擎,然而中國市場的失利導致好局錯失,想再次成為拉動營收增長的動力機會渺茫;脫胎於IBM X86伺服器業務的聯想集團數據中心業務是去年以來拉動業績的黑馬,極有機會成為未來增長的希望,唯一的挑戰是這樣的增長能否持續。

聯想的三駕馬車

PC業務、移動業務和數據中心業務是拉動聯想集團增長的三駕馬車,17/18財年,這三項業務營收分別為323.79億美元、72.41億美元、44.94億美元,三者合計佔到總營收的97.1%。

收購IBM X86伺服器業務和摩托羅拉手機業務後,聯想PC業務營收佔比從13/14財年的82.3%下降至14/15財年的72%,15/16財年,由於數據中心業務增長強勁,其營收佔比一度下降至66%的歷史最低點,聯想尋求營收多元化的努力初見成效。

隨著收購而來的新業務整合不順,以手機為主的移動業務出現大幅虧損不得不收縮戰線,1819財年前三季度,PC業務營收佔比又上升至75.3%。

進一步觀察聯想集團各項業務對營收的貢獻,騰訊《深網》發現,聯想走出金融危機低谷的幾年,主要得益於PC業務的強勁增長;1314財年,PC業務營收增長被移動業務趕超,在收購摩托羅拉後的1415財年,移動業務對當年營收增長的貢獻率高達46%,連續兩年成為拉動營收增長的引擎;但2016年之後,移動業務營收持續下滑,對業績增長毫無貢獻。

如前文所說,1516財年,受全球PC市場整體遇寒的影響,聯想PC業務營收劇降37億美元,出現了自2008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成為當年聯想營收下滑的禍根。不過,聯想PC全球市場佔有率逆勢升至21%的新高,優勢反而擴大了。

聯想不愧有做PC業務的基因,1819財年前三季度,聯想PC營收同比大漲49.65億美元,PC業務回暖再次成為聯想集團業績增長的發動機。

2014年,聯想收購IBM X86伺服器業務,數據中心業務從無到有,連續兩年貢獻了可觀的營收增長,可謂出道即巔峰。1617財年,由於伺服器市場的整體變革,聯想數據中心業務營收下滑4.84億美元,去年以來又開始崛起,1819財年前三季度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總營收增長。

2018年以來,PC市場回暖,數據中心業務已然成了拉動聯想增長的另一極,這確實值得慶幸。但移動業務整體依舊處於不溫不火的現實。

PC仍是門好生意

PC業務一直是聯想的營收和利潤支柱,其興衰基本等同於聯想的興衰。2009到2014年,得益於PC業務在消費市場和新興市場的快速增長,聯想很快走出了金融危機的陰霾,加之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也同時發力,1314財年,聯想迎來2008年危機後的高光時刻。當年財報顯示,聯想集團全年營收387億美元,同比增長14%,盈利8.17億美元,同比增長29%。

楊元慶有一個爬山的理論,「當一個戰略執行落實到巔峰的時候,你就要考慮下一個戰略,要爬下一個高峰。」儘管財報喜人,但楊元慶還是迫切的希望在PC之外為聯想找到新的增長點。

聯想企業基因里內生動力的缺乏讓他選擇通過併購驅動新業務增長,出色的財務業績和資金積累也給了他帶領聯想再進一步的底氣。

2014年10月,在楊元慶主導下,聯想進行了兩起相較2004年12.5億美金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更大交易金額的併購。十月初,以2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IBM x86伺服器業務;十月底,又以29億美元的價格從谷歌手中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

楊元慶有信心複製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的成功,他希望聯想集團通過收購IBM X86伺服器業務在企業級市場有所建樹,從全球市場來看伺服器業務的毛利要高於PC業務,並且全球互聯網浪潮帶動的信息化建設,將帶動伺服器市場的持續繁榮;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業務則是為進一步做大智能手機市場,楊元慶希望聯想集團未來在智能終端出貨量上超過三星和蘋果,從全球第一大PC企業變成全球第一大智能終端企業。

但事與願違,這兩起大型併購的整合難度遠遠超出了預期。從收購IBM伺服器業務和摩托羅拉手機業務到截止2018年3月30日的4個財年裡,聯想集團以IBM伺服器為核心的數據中心業務出了7.16億美元的經營虧損,以摩托羅拉為核心的聯想移動業務出現18.68億美元的經營虧損,兩者合計造成了超過25億美元的虧損。

就在收購而來的新業務因整合困難造成巨額虧損的同時,全球PC市場受智能手機和平板的衝擊整體下行,聯想主營PC業務營收也出現下滑,可謂禍不單行。1516財年,聯想PC業務營收同比下滑11.1%,1617財年(含智能設備)也僅增長1.45%,而這兩年正是聯想業績和股價的低谷。

2017年第一季度,聯想自2013年以來保持的全球PC市場第一的位置被惠普取代,有媒體將此評論為「聯想失去了最後的榮耀」。

但事實上,這更多是聯想主動調整產品線組合,布局高利潤機型的結果,聯想與惠普的市場份額差距一直較小,全年7.66%的營收增長也遠遠好於全球PC市場的整體表現。

數據來自IDC及聯想集團內部數據

當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時,普遍的觀點認為智能手機將會大規模取代傳統PC設備,PC自然被視為夕陽產業,全球PC市場的規模自2012年以來持續萎縮。但與此對應的聯想PC業務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卻一直在逆市上漲,從0809財年的7.6%飆升至1819第三財季的24.6%,期間僅在1718財年因為主動調整產品組合而略微下降0.3個百分點。

全球PC市場自去年以來開始回暖,聯想主營PC業務也持續增長,再次帶動了聯想集團整體業績的好轉。1819財年前三季度,聯想集團營收同比增長13%至393億美元,其中聯想PC業務同比增長20.2%至296.02億美元,PC業務仍是聯想營收增長的支柱。

IDC的數據表明,2018年第三季度,聯想重回全球PC第一的位置。而聯想集團1819財年前三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聯想個人電腦業務稅前利潤約為5%,這在普遍薄利的PC行業處於非常領先的位置。

對於聯想來說,無論從業績還是公司榮譽層面,PC仍是一門好生意。

手機錯失好局

聯想是最早進入智能手機市場的國內廠商之一,2009年11月,聯想收購了此前一年被賣出的聯想移動所有權,時隔多年再次嘗試PC主業外的多元化布局,上一次還要追溯到門戶時代的FM365。

2010年4月19日,聯想發布了對標iPhone的安卓智能手機樂Phone,那場聲勢浩大的新產品發布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聯想高層對樂Phone寄予厚望,現身發布會現場的柳傳志希望「樂Phone要努力和iPhone保持同等水準或者超過它,與之背水一戰。」

發布樂Phone的九個月後,曾在聯想PC業務上有過巨大貢獻的聯想老將劉軍成了手機業務的負責人,接下來幾年,由他帶領的聯想手機業務一騎絕塵,2013年達到了國內市場份額的頂峰,成為僅次於三星的中國智能手機銷量亞軍。第二年,又藉助收購而來的摩托羅拉手機業務再進一步,躋身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製造商。

但表面風光的背後潛藏了巨大的隱憂,由於需要拿股票做併購,聯想必須保證公司的股價穩定,而股價穩定又必然需要業績的穩定和增長,結果導致其厭惡風險,業務的重心和壓力也放在出貨量增長上,更重要的產品、研發和創新卻被忽視。

因為過分看重短期業績的穩定和增長,聯想移動向開放市場的調整非常遲緩。為了刺激手機銷量,楊元慶甚至曾拿出兩億,對運營商渠道的單台手機做補貼,這樣做短期銷量是上去了,但隨著低質量的手機遍布渠道,聯想手機品牌也被毀了。

當小米、華為、OV等競爭對手紛紛布局開放市場時,聯想卻依舊卻迷戀於運營商渠道,加之產品研發能力不足,隨著三大運營商在2014年後大幅降低補貼,聯想手機的中國市場銷量急轉直下,市場份額迅速萎縮。

1516財年聯想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滑鐵盧般的大幅下滑70%,從近5000萬部下降到1400萬部。聯想集團收入同比下跌3%至449.12億美元,股價急劇下跌的同時,外界的批評聲也日益高漲。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潰敗直接影響到了聯想集團的業績增長、股價和品牌榮譽。

2015年以後,聯想手機業務經歷了頻繁的人事變動和戰略調整,兩年時間三度換帥,Lenovo品牌被放棄又被重啟。折騰三年後,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難覓聯想的蹤跡。

目前,聯想手機在國內市場的整體策略是:立足於性價比,瞄準線上,衝擊最有潛力的市場。聯想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密集發布了Z5、S5 Pro、S5 Pro、K5 Pro、K5 S、Z5 Pro、Z5Pro 855版、升級版S5Pro等多款手機,在保證性價比的前提下,試圖以不同產品線,劃分主攻領域。聯想集團近期公開的內部數據顯示,聯想移動中國業務1819財年第三財季增幅高達309.6%,聯想手機主打的性價比和機海戰術初見成效。

在海外,聯想執行嚴格的成本控制戰略,海外移動業務僅專註於拉美和北美等特定市場。聯想內部數據顯示,最近5個季度,聯想移動海外業務在拉美和北美的表現均好於整體手機市場。

聯想集團內部數據

以摩托羅拉為代表的聯想移動海外業務在1819財年第二財季實現營收平衡。而在最新一個財季,聯想移動業務實現了自完成對摩托羅拉移動併購以來的首次扭虧為盈。這也帶來了聯想集團整體利潤的改善。

但是聯想移動業務依舊不容樂觀。一方面,聯想移動中國業務的盤子還是太小。根據數據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發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佔有率排名前十的廠商中依舊沒有聯想的影子。

另一方面,1819財年前三季度,除美洲市場取得增長外,聯想手機在其他海外市場均出現下滑,聯想移動業務整體營收同比大幅減少近17%。

考慮到聯想移動業務執行簡化戰略以避免虧損以及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格局已定的現實,聯想移動業務再次成為拉動營收增長的動力的可能性極低。

遲到的業績黑馬

如果說聯想手機業務錯失好局是人禍的話,那麼數據中心業務的挫折就是趕上了天災。

聯想收購IBM X86伺服器業務時,全球伺服器市場正經歷著一次行業巨變。IBM X86伺服器以往的客戶主要以傳統IT企業為主,但隨著亞馬遜、微軟和國內的BAT等大型互聯網企業雲計算業務的興起,伺服器市場客戶很快從傳統IT廠商向雲計算、互聯網公司傾斜,這部分佔了整個伺服器市場、數據中心近40%的市場份額。

而聯想收購而來的伺服器業務沒能及時建立起針對互聯網和雲計算公司大規模數據中心的產品結構與核心競爭力,隨著傳統IT市場大幅萎縮,新興的雲計算與大型互聯網公司紛紛搶佔市場,聯想的伺服器業務出現大幅下滑。16/17財年,以伺服器業務為主的聯想集團數據中心業務營收同比下跌11%。

好在經歷了16/17財年的業績下滑後,聯想對數據中心業務做了及時調整,在保持傳統IT企業市場產品優勢的同時,加強針對雲計算與互聯網企業等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產品布局。

17/18財年,聯想集團數據中心業務營收43.94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8%。18/19財年前三年季度,營收同比大幅增長50.47%至47.73億美元,幾乎與移動業務營收持平,成為三大業務板塊中最大的業績黑馬。

唯一的問題是,數據中心業務的增長是否可以持續?

如果將時間維度放至2017年以來的7個財季,我們會發現,因為18/19財年前三季度的表現相比於17/18財年前三季度的表現實在好得多,所以我們才可以看到,數據中心業務營收在2018年截止12月31日的18/19財年前三季度中呈現出雙位數增長。但相較於1819財年第一、第二季度,數據中心業務的營收已下滑0.85億美元,第三季度的營收也未達到第一季度的規模。相信聯想數據中心業務部門應該有一定壓力,而不會完全像財報的財務數字表現得那麼樂觀。

目前,聯想集團的數據中心業務戰略是在雙態IT的思想上,構建基於用戶數據中心領域的解決方案。短期內,聯想藉助System X系列伺服器在HPC領域能繼續佔據優勢,但在包括存儲、其他伺服器、交換機網路等在內的產品上,聯想都面臨來自國內外其他友商的圍追堵截和激烈拼殺。當前,整個業界已步入混合雲、多雲的爭奪戰中,數據中心業務整體戰略調整與反應的遲鈍,或許會給營收的持續增長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

漫漫轉型路

在聯想集團處於低谷的2016年年底,楊元慶提出了聯想的「三波戰略」:第一波是聯想目前的核心業務,在PC領域進行持續創新;第二波是移動業務和數據中心業務,未來要打造成新的增長引擎;第三波是發力「設備 雲」,打造下一代智能設備和未來人工智慧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他希望聯想要吃著碗里的「PC業務」,看著鍋里的「數據中心 移動業務」,種著田裡的「『設備 雲』和『基礎設施 雲』業務」。

無論從當前業務覆蓋還是未來公司增長層面考慮都無可厚非,但要把這個面面俱到的戰略執行到位卻並不容易。

從聯想業務所處的賽道看,除主營PC業務外,手機、伺服器、雲計算、智能設備、人工智慧等賽道都面臨近乎飽和的競爭,科技巨頭紛紛布局的同時,新的玩家也在持續湧入,而這些決定聯想未來營收來源多元化的業務又無一不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

對聯想不注重研發和創新的指責缺少論據,但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聯想最近三年來的研發支出確實不增反降,1516財年、1617財年、1718財年,聯想研發支出分別為14.91億美元、13.62億美元、12.74億美元,1819財年前三季度的研發支出也僅為8.95億美元。當停滯增長的研發支出同時面對PC主業和眾多多元化業務的研發需求時便會顯得捉襟見肘,這種情況下,聯想對不同業務研發投入的取捨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選擇,這又為其多元化之路提出了挑戰。

「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似乎是個魔咒,聯想每次想擺脫對PC的過分依賴進行多元化布局,總會宿命般的兜兜轉轉又回到依賴老本行的增長上,從門戶時代的FM365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聯想手機都是如此,回過頭來看,真正能雪中送炭的還是PC業務。

聯想當前的目標是圍繞智能物聯網、智能基礎架構、行業智能三個方向推動智能化變革。這一變革本質上是以聯想在設備上的核心能力為基礎,基於其主營核心業務做戰略包裝升級,在這個過程中融合諸如5G、AI、雲計算、物聯網等最新的行業發展方向,針對差異化的需求以及不同垂直行業的特點,提供定製化和智能化的解決方案。

羅馬不能一日建成,聯想的智能化變革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期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中國5G新進展:運營商啟動招標,臨時牌照有望上半年發放
從研發到產品 微軟是如何打造AI的?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