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亞洲四國金融科技考察報告》在京發布

《亞洲四國金融科技考察報告》在京發布

2月20日,《亞洲四國金融科技考察報告》發布暨「一帶一路」上的數字金融啟動會在京舉行。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張譯心/攝

發布會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艷主持。會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教授發布了課題報告《亞洲四國金融科技考察報告》,就上述問題發表演講。《亞洲四國金融科技考察報告》由邱晗、王勛和黃益平共同完成,其目的是為明確中國金融科技在國際上的相對位置,同時把好的做法引進來,也將成功的實踐介紹出去,促進全球金融科技的健康發展。

黃益平發布《亞洲四國金融科技考察報告》 本網記者 張譯心/攝

近年來,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組織了一系列國際交流與考察活動。其中,2018年8月組成考察組赴新加坡、泰國和印度等國考察。考察組主要走訪考察了新加坡金管局、金融科技公司ECP,泰國央行、金融科技公司TrueMoney,印度金融科技公司Paytm,孟加拉國金融科技公司bKash和香港的支付機構AliPayHK,同時也參訪了部分使用金融科技特別是跨境支付工具的商業機構。考察組重點調研亞洲其他經濟體金融科技發展的現狀及成因、金融科技的一些業務模式及在現實經濟中的作用、監管部門的立場及一些具體的政策措施,並在調研中關注三個問題:第一,這些經濟體有哪些值得中國借鑒的監管和業務理念與實踐?第二,在中國行之有效的一些技術和模式是否能夠幫助這些經濟體發展金融科技?第三,是否可能依靠金融科技促進「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和地區的金融互聯互通?

報告中關於亞洲經濟體金融科技行業的總體印象是:亞洲金融科技發展的水平差異較大。總體而言,除新加坡外,東南亞和南亞的金融體系並不發達,正規金融服務供給嚴重不足。東南亞60%的人沒有銀行賬戶,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國家的信用卡普及率低於2%,印度60%的商業訂單以現金支付,且印度雖然有8億個銀行賬戶,但實際上只有2.5億—3億人在實際使用這些賬戶,而孟加拉國的正規金融服務則更加落後。同時,這些地區人口眾多,人口結構非常年輕(東南亞70%的人小於40歲),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較強。再加上當地一系列4G網路等數字基礎「硬體工程」的配套上馬,因此,東南亞、南亞地區的金融科技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事實上,金融科技的發展確實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金融服務覆蓋不全的問題,提升了當地居民的福利。這些經濟體的金融科技行業普遍具有三個方面的突出特徵:第一,促進金融科技發展的一個共同因素就是正規金融部門金融服務供給不足。新的金融科技業務模式的出現,幾乎無一例外地解決了原有金融體系的某些不足,普惠性質尤其明顯;第二,這些經濟體金融科技的業務模式都比較初步,主要是因為當地的金融基礎設施相對落後、消費者金融素養相對較低,但變化已經在快速發生;第三,外資機構都積極地在這些市場布局,雖然多數還是採取戰略入股的方式,但在第三方支付等領域的競爭格局已經形成。

報告指出,從業務模式看,中國金融科技的領先優勢非常明顯,特別是在支付領域,在中國市場發展成熟的金融科技可以應用於這些市場。亞洲其他經濟體的監管與企業也都對與中國企業合作持較歡迎的態度。但這些經濟體的業務也在快速發展,特別是亞馬遜和谷歌等在該地區快速拓展金融科技業務,這些都可能會形成很大的競爭壓力。中國的金融科技企業應當居安思危,積極創新,才有可能持續保持相對領先的地位。

考察組通過學習亞洲其他經濟體的一些做法,對中國金融科技監管提出如下政策建議:一是由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金融委)協調相關部門編製一個金融科技的發展規劃;二是各監管部門要對金融科技企業進行牌照管理、設定準入標準,同時明確一套規範的「監管沙盒」的操作流程;三是政府集中力量為金融科技發展補短板,特別是加強政府數據的統一管理及對外開放;四是政府應理性支持金融科技的國際合作,推動「一帶一路」金融科技的互聯互通。

《亞洲四國金融科技考察報告》發布完畢後,國家外匯管理局總會計師孫天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張承惠發表主題演講。

徐建國啟動課題《「一帶一路」上的數字金融》 張譯心/攝

在之後的環節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數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徐建國啟動了該中心課題「一帶一路」上的數字金融。該課題以「一帶一路」上的數字金融為研究主題,從宏觀層面、微觀案例、監管協調三個維度,將理論分析、數據分析、案例研究相結合,全面考察金融科技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作用。徐建國表示,目前全球經濟正面臨新的形勢,「一帶一路」 建設作為貫穿歐亞大陸,連接東亞經濟圈和歐洲經濟圈的新型開放性經濟合作形式,正在為我國及多個沿線國家提供新的機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魏志奇:新時代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新境遇新路徑
左金磊:從笛卡爾方法論看科學與道德的張力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