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企業上公有雲的10種驅動力

企業上公有雲的10種驅動力

公有雲經過 10 多年的發展,各行各業都爭相通過上雲來實現數字化轉型,公有雲提供商也通過各種線上線下的推介會安利公有雲不可阻擋的趨勢。

按理說廣大群眾應該對為什麼要上公有雲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但 2018 年走訪了很多大中小企業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有很多企業其實並不清楚上公有雲的好處。

而且讓人詫異的是,不少公有雲從業人員也很難給客戶講明白為什麼要上公有雲,一直還是在強調快速上線、按需租用、彈性伸縮老三樣。所以筆者覺得有必要系統性梳理一下企業上公有雲的驅動力。

本文所講的公有雲包括基於雲服務提供商數據中心提供的共享資源公有雲、獨享資源的專屬雲以及部署在客戶自有數據中心的公有雲延伸(如華為雲 HCS Online、Azure Stack、AWS Outposts 等),也就是下圖中橙色的部分。

企業上公有雲的10種驅動力

圖 1:雲平台的部署模式

從業務層面看,企業始終如一的目標是業務增長和持續盈利,圍繞這些目標衍生出提質、增效、降本、安全、創新和合規的業務訴求。

注意這些是業務訴求,不是 ICT 需求,例如這裡的降本不僅僅是指降低 ICT 的 TCO,更是希望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整體生產運營成本的降低。

企業的一切活動都需要圍繞這些業務訴求展開,包括企業上公有雲或者上私有雲,離開這些業務訴求去談上雲都是耍流氓。

這裡面我們需要明確二點,首先這些業務訴求不是光靠 ICT 就能滿足的,更多地依賴業務、流程和產品的升級優化來達成。

其次在 ICT 層面,滿足這些業務訴求的一定是應用軟體,而這些應用軟體即可以部署在公有雲上,也可以部署在私有雲上,應用軟體的重要性和價值要高於底層的雲網資源。

下面圍繞業務訴求,將企業上公有雲的驅動力分成兩個方面闡述:

  • 一個是內部驅動力,

    包括質量驅動、效率驅動、成本驅動、安全驅動、創新驅動、考核驅動和便利驅動。
  • 另一個是外部驅動力,

    包括政策驅動、榜樣驅動和優惠驅動,如下圖所示。

企業上公有雲的10種驅動力

圖 2:企業上公有雲的驅動力

企業上公有雲的內部驅動力

質量驅動

在各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所有企業都在絞盡腦汁提升自身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品質要求。

如果通過上雲能滿足企業提升質量的業務訴求,那麼企業上雲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根本不需要過多引導。

華創經編是浙江海寧市的一家經編企業,該企業通過經編雲平台上的大數據分析對生產工藝流程進行優化,將原來 70 米長布料的斷紗點從 5 個減少到 1 個,大幅提升產品質量,成功吸引到深圳頂尚、雅戈爾和九牧王等高端品牌客戶。

這種通過採用雲平台上的數字化技術帶來直接的產品質量提升是企業用戶非常願意看到的,但目前公有雲提供商普遍不夠重視這種業務層面的質量驅動力。

企業上公有雲的10種驅動力

圖 3:經編企業上雲提升產品質量

除了上述業務層面的質量驅動力之外,在 IT 層面,當前幾大公有雲提供商(如華為雲、天翼雲、阿里雲和騰訊雲等)的 IT 服務質量和性能比大多數企業內部 IT 團隊要高。

公有雲通過久經考驗的 ICT 基礎設施和持續的性能優化經驗,能夠保障業務應用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減少因為業務應用系統宕機帶來的損失。

跨越速運是一家追求卓越的物流服務商,正在力推「跨省當日達」業務,意味著上午打撈的陽澄湖大閘蟹晚上就能送到北京的餐桌,這種極致的業務高度依賴高性能、高可靠的物流信息系統。

因此天翼云為其提供了專屬資源池部署物流信息系統,用雲專線接入天翼雲,並配備了專屬服務團隊,切實保障了系統的高性能和高可靠,為其極速配送業務保駕護航。

企業上公有雲的10種驅動力

圖 4:跨越速運通過雲平台提供的高質量 IT 服務為其極速配送業務保駕護航

利用業務質量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要尋找各行各業的生態合作夥伴和能帶來質量提升的 PaaS 和 SaaS 應用,然後想方設法將其部署在自己的雲平台上。

而利用 IT 質量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打磨好雲平台的性能和可靠性,這方面國內各大公有雲提供商都已經做了很多優化工作了,運營商的公有雲還可以結合雲專線和雲專網的優勢提供端到端的 SLA 保障。

無論是業務質量驅動力還是 IT 質量驅動力都適用於所有大中小企業。

效率驅動

如果說提升質量是企業應對競爭的第一板斧,那麼提升效率是第二板斧。

提升效率就是要在單位時間內生產更多的產品、提供更多的服務、完成更多的有效工作。

如果通過上雲能滿足企業提升效率的業務訴求,那同樣企業上雲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某知名車企非常重視安全測試,每研發一款新車都需要做 60 次整車碰撞試驗和數百次模擬試驗,但碰撞模擬時間長達 30 個小時。

為此,天翼雲構建了超過 1 萬核 CPU 的專屬 HPC 集群,算力高達每秒千萬億次,將原來的碰撞模擬時間縮短到 10 個小時;同時採用 4Gb 雲專線讓模擬模型上雲之路暢行無阻。

意味著汽車研發人員下班時能夠快速上傳一個模擬模型到雲端 HPC 集群,第二天上班就能拿到分析結果,大幅提升新車研發速度。

這種通過上雲帶來直接的研發效率提升也是企業用戶非常願意看到的,但目前公有雲提供商也普遍不夠重視這種業務層面的效率驅動力。

企業上公有雲的10種驅動力

圖 5:知名車企利用雲 HPC 解決方案加速新車研發

除了上述業務層面的效率驅動力之外,在 IT 層面,當前幾大公有雲提供商的 IT 服務效率也比大多數企業內部 IT 團隊要高。

例如公有雲提供商能更快地完成 IT 基礎設施的部署和彈性伸縮等,從而大幅加快應用系統的上線時間,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

某家電製造企業的門店經銷管理系統管理著全國 5000 多家門店,由於系統架構比較老,水平擴容難度大且時間長,遷移到天翼雲後採用高度可擴展的分散式架構進行設計,5 分鐘就能完成 1 台新服務的擴容,及時應對業務高峰流量。

利用業務效率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要挖掘企業業務流程中的瓶頸點,然後再分析哪些瓶頸點是可以通過已有雲產品(1 個或多個雲產品)有效解決的。

而利用 IT 效率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則是挖掘企業 IT 流程中的瓶頸點,包括部署速度、擴容速度、軟體開發效率、IT 運維效率等,然後再去匹配已有雲產品(1 個或多個雲產品)的能力。

無論是業務效率驅動力還是 IT 效率驅動力都適用於所有大中小企業。

成本驅動

企業應對競爭的第三板斧是降低成本,只有降低自身的生產運營成本,才能對外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

上述的效率提升通常也能帶來成本的降低,效率驅動力和成本驅動力是息息相關的,但並不等同。

如果通過上雲能滿足企業降低成本的業務訴求,那同樣企業上雲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還以前面的華創經編為例,華創經編以前靠手工收集機器運行狀態數據,容易錯報漏報,導致原材料浪費較大,後面通過機聯網改造實現設備上雲,機器運行狀態數據匯聚到雲端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排產,將原材料利用率提高了 2%~3%,相當於 1 年可節約 50 噸至 60 噸原料。

企業通過利用雲上的數字化技術降低生產運營成本,這就是企業朝思暮想的效益。但目前公有雲提供商也普遍不夠重視這種業務層面的成本驅動力。

在 IT 成本層面,考慮 3 年 IT 總體擁有成本(包括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使用雲服務相比自建 IT 通常能夠節省 10%~20%,而且可以將企業在 IT 領域的 Capex 轉化為 Opex,這對現金流比較緊張的企業來講很有意義。

某連鎖企業有 1000 家門店,按照每家門店 10 個員工算,需要 10 個辦公桌面、1 個 AP 和 1 條 VPN 連接, 單店 IT 辦公環境的 3 年總成本(含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約為 8.8 萬元,1000 個門店就是 8800 萬元,成本負擔很重。

在天翼雲上租用雲桌面和雲 Wifi 服務後,由於省去了相應的運維成本,核算下來能將單店 IT 成本降低 10% 左右。

企業上公有雲的10種驅動力

圖 6:某連鎖企業通過使用雲服務降低 IT 成本

利用業務成本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要尋找各行各業的生態合作夥伴和能帶來生產運營成本降低的 PaaS 和 SaaS 應用,然後想方設法將其部署在自己的雲平台上。

而利用 IT 成本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則是算好企業自建 IT 和租用雲服務的總體擁有成本並進行比較,租用雲服務通常能夠節省 IT 總體擁有成本。

但如果算下來使用雲服務的成本更高,公有雲提供商就需要反思雲服務價格的競爭力了,倒逼自身提高雲平台運營運維效率、降低運營運維成本,從而降低雲服務價格。

無論是業務成本驅動力還是 IT 成本驅動力都適用於所有大中小企業。

安全驅動

據研究報告顯示,大多數工作場景中的意外,如果及時發現,都是可以被預防的。

微軟 Build 2017 大會上推出了 Workplace Safety,利用攝像頭和雲端視頻分析技術 24 小時監控工作環境,發現危險時第一時間提醒,管理人員就可以及時處理危險,避免危險進一步擴大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

這類幫助企業有效處理業務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案是深受企業用戶青睞的。

企業上公有雲的10種驅動力

圖 7:微軟的 Workplace Safety

在 IT 安全層面,各大公有雲平台都有很深的積澱,既有端到端的安全技術體系,包括主機安全、數據安全、防火牆、DDos 高仿、態勢感知等。

也有完備的安全管理流程和規範,更有一支龐大的安全專家團隊每時每刻在保障雲平台的安全,因此公有雲相比大多數企業的內部 IT 團隊有更強大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如果某些企業想要在私有雲構建同樣的安全保障能力,那所付出的成本一定要遠高於使用公有雲安全的成本,因為前者在信息安全上的投資只能全部由自己承擔,而後者在信息安全上的投資可以均攤到每個企業用戶身上。

2017 年的勒索病毒導致 2 萬座加油站斷網也正好印證了很多大企業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不足的。

而最高人民檢查院將其 12309 檢察服務中心門戶網站部署在天翼雲上,看重的就是公有雲全方位的安全防護體系,確保網站不被外界攻擊和篡改。

利用業務安全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要挖掘企業的業務安全問題,例如石化車間、鍊鋼車間、建築工地、礦山等場所的安全生產問題,然後分析這些業務安全問題是否可以通過雲平台上已有的技術來有效預警和應對,可以聯合合作夥伴基於雲平台為企業客戶定製安全解決方案。

而利用 IT 安全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則是不斷打磨雲平台的安全硬實力,通過規模經濟效應降低單個用戶使用公有雲安全的成本。

不同行業對業務安全的關注度是不一樣的,通常工業製造、採礦業和建築業遇到的安全生產問題較多,造成的損失也很大,這些企業很希望杜絕或減輕安全風險。

在 IT 安全領域,主要是大型企業和互聯網公司對信息安全很重視,大型企業擔心的是對外服務型網站被攻擊,互聯網公司(電商、遊戲、視頻、門戶、社交等)擔心的是自己的核心系統被黑客和競爭對手攻擊。

創新驅動

當今企業面臨的是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首先,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客戶需求在快速變化,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從高清視頻到 4K 視頻、從次日達到當日達、從普通吹風機到戴森捲髮棒。

其次,新技術層次不窮,領頭羊企業開始用雲計算作為生產工具、用大數據作為生產資料、用 AI 提升生產力、用區塊鏈改善生產關係。

最後,商業模式也在發生很大的轉變,從原來 B2C 的商業模式轉變為用戶需求驅動生產的 C2B 模式,從原來賣產品轉變為賣服務。

企業如何應對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呢?答案就是快速採用新 ICT 技術和新商業模式,走創新之路,唯快不破。而公有雲則是當下企業獲取新技術最快的方式。

企業上公有雲的10種驅動力

圖 8:華為雲 EI 服務產品全景圖

以華為云為例,目前大約有 45 個 EI(Enterprise Intelligence企業智能)雲服務和 142 個功能,包括語音識別、語音合成、人臉識別、文字識別、NLP、視頻理解等等。

除此之外,還提供了企業集成平台 ROMA、區塊鏈服務 BCS、IoT 平台、智能邊緣平台等等,所有這些新技術對企業用戶都是唾手可得,讓企業用戶完全聚焦在業務創新上而不是搭建技術平台上。

可想而知,企業如果自己構建這些新技術平台需要花費大量資金和時間,可能好不容易搭建了新技術平台,但卻錯過了最好的創新時間窗口。所以說擁抱公有雲提供的大量新技術紅利是企業當下創新的最好選擇。

雲廬科技是專註於大型基礎建設健康監測解決方案的服務商,其率先在大型基礎建設健康監測領域引入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

通過採用華為雲的大數據、EI、物聯網、智能邊緣計算等新型ICT技術開發了新一代結構健康監測和預警系統,該系統可以通過分析和識別,及時發現建築物的安全隱患,在結構可能發生危險的萌芽狀態提前預警。

該系統在 2017 年 12 月成功預測了青島一項工程的倒塌事故,避免了大量的經濟損失和生命安全損失。

企業上公有雲的10種驅動力

圖 9:大型基礎建設健康監測

利用創新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提供好創新所需要的各種新型 ICT 技術,同時要能夠與企業客戶一起解決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

創新是需要不斷試錯的,一般企業難於或不願意承擔試錯成本,所以創新驅動力主要適用於行業的龍頭企業。

這些企業有不斷追求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模式的渴望,願意承擔試錯的成本,以避免被同行趕上,或者拉大跟同行的差距。

考核驅動

每年的 IT 預算是否取得了相應的收益?IT 多大程度上支撐了業務的發展?高薪的 IT 團隊是否產出了相應的高績效?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企業,導致企業 CEO 很難評價好內部 IT 團隊的績效。

因此可以建議企業拿出一部分業務系統部署在公有雲上,可以把公有雲作為 IT 績效考核的基準來考核內部 IT 團隊的績效。

一方面讓企業負責人了解業界先進的 IT 績效水平(公有雲基本可以代表業界先進的 IT 生產力);另一方面激勵內部 IT 團隊輸出更好的績效。

利用考核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與企業 CEO 討論 IT 績效考核的困難,與 CIO 討論此類話題要謹慎,多數 CIO 是反對拿公有雲作為 IT 績效基準考核自己團隊的。

考核驅動力主要適用於成本敏感型的中大型企業,小企業通常都沒有專門的 IT 團隊或者只有 1-2 人做 IT 運維工作,也就無需對其績效進行考核。

便利驅動

如果一樣東西觸手可及,人們就會情不自禁的伸手去要;如果這個東西還簡單好用,人們則會頻繁使用。

阿里雲在全球布局了 200 多個雲 POP 點,就是要使得全球企業用戶在本地就能很方便接入阿里雲;天翼雲在全國每一個省份都有一個資源池,有些省份還有 2 個資源池,也是為了方便全國的企業用戶就近接入天翼雲。

使用過阿里雲的人應該會有一個感覺,其用戶界面設計的簡單易用,在用戶體驗上做了很多考量和優化,有點傳統 IT 經驗的人基本不用培訓就能獨自完成雲服務的申請和操控,這就大幅降低了企業用戶使用雲服務的門檻,用戶也願意頻繁使用。

利用便利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提升雲平台的易用性和易達性。一是通過簡單好用的自助門戶使得用戶可以很方便愉悅地完成雲服務的開通和操控。

二是通過遍布全國的資源池和 POP 點,讓全國每一個地市的企業都很容易接入公有雲。便利驅動力適用於所有大中小企業。

企業上公有雲的外部驅動力

政策驅動

中國政府可能是世界上最勤奮的政府,對企業上雲也是操碎了心,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不斷發布各種鼓勵優惠政策促進企業上雲。

工信部於 2018 年 8 月份發布了《推動企業上雲實施指南(2018-2020年)》,該指南明確提出到 2020 年雲計算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廣泛普及,全國新增上雲企業 100 萬家。

企業上公有雲的10種驅動力

圖 10:工信部印發《推動企業上雲實施指南(2018-2020 年)》

地方政府方面,浙江省發布了《浙江省深化推進「企業上雲」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要求到 2020 年全省 40 萬家企業上雲,並將上雲任務分解到了每個地市。

而杭州市也發布了《杭州市深化推進「企業上雲」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進一步將上雲任務分解到了轄區內各區縣,見下面的 2 張圖表,其他各個地市也紛紛制定了本市的「企業上雲」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並將任務分解到了各區縣。

在激勵方面,浙江省提出「企業出一點、雲服務商貼一點、政府補一點」的聯合激勵機制,鼓勵各地市、區縣制定本地區「企業上雲」考核激勵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推動更多企業上雲。

企業上公有雲的10種驅動力

圖 11:浙江省的企業上雲目標任務分解表

企業上公有雲的10種驅動力

圖 12:杭州市的企業上雲目標任務分解表

廣東省也發布了《廣東省支持企業「上雲上平台」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的若干扶持政策(2018—2020 年)》,要求到 2020 年廣東省有 20 萬家企業「上雲上平台」,並按照「平台降一點、政府補一點、企業出一點」原則,大幅降低企業「上雲上平台」成本。其他省份的政策我就不列舉了,大家可以通過百度搜索。

政府在 2018-2020 年期間要狠抓企業上雲,制定了具體的目標、計劃和補貼政策,對政府內相關責任部門設置了考核要求,上雲的財政補貼主要以市縣投入為主,省級獎勵為輔。

政府的目標是希望通過企業上雲實現當地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提升產業競爭力,擴大產業規模,最終拉動當地 GDP 和就業人數。

無論是企業還是公有雲提供商都要緊抓這波政策紅利,對企業來講可以低成本實現企業上雲、享受雲上的技術紅利,對公有雲提供商來講可以藉助政策東風快速打開當地市場。

利用政策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要抓住政策的有效期,錯過了 2018-2020 年這個時間段,後面可能就沒有優惠政策了。

公有雲提供商在有效期內要積極主動地與當地政府(主要是市縣級政府)、行業協會形成合作關係,以公有雲資源池為基礎構建面向當地企業的區域級雲平台,在幫助當地政府完成企業上雲任務的前提下,爭取更多政策補貼流向區域級雲平台。浙江電信在 2018 年打造的幾個區域級工業雲平台的經驗值得借鑒。

榜樣驅動

在工業製造領域,廣大中小型製造企業的信息化投入占企業營收的比例大概在 0.2%~0.5% 左右,企業老闆對信息化的認知不夠,這種情況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主要是向同行看齊。

企業老闆通常是在同行聚會等小圈子裡打聽到老李的廠子最近上了什麼信息系統並取得了好的效果,那就跟著上這套系統。

在衣食住行領域的中小型連鎖企業建設信息化的思路也是類似的,結果就是整條美食街的飯店都在用同一個餐飲管理軟體。

大企業通常都有專業 IT 團隊進行 IT 系統的規劃、設計、選型和建設,有自己的定製化需求和建設節奏,會參考榜樣的IT建設理念但不會照搬具體的 IT 系統。

利用榜樣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尋找行業里的意見領袖,可以給其提供優惠甚至免費的雲服務,打造行業信息化的樣板,給行業內其他企業起到示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示範作用的輻射範圍難於超過當地行業的小圈子,可能只是覆蓋到一個地市,也可能只覆蓋到一個區縣,可以結合上述區域級雲平台的建設同步打造當地行業信息化樣板,以點帶面,營造上雲用雲的趨勢。

優惠驅動

優惠包括政府補貼和公有雲提供商的促銷折扣。政府補貼在上面的政策驅動部分已經提到,這裡不再贅述。

比政府補貼更常見的是公有雲提供商的的雲產品促銷,如雙 11 促銷、新用戶優惠、限時特惠、特惠專區、租 10 送 2 等。

對於資金比較緊張的中小型企業和搖擺型企業來講,優惠促銷確實能夠刺激其使用雲服務。

但對於大型企業客戶來講基本沒用,大企業有自己的業務節奏和流程,不會僅因為優惠而購買雲服務。

企業上公有雲的10種驅動力

圖 13:華為雲伺服器的優惠活動

利用優惠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要建立完備的企業用戶畫像,基於對企業業務和 IT 的深度了解,設計好優惠的折扣力度、涉及的產品、面向的用戶群、有效期間等,需要跟當前產品的庫存、新產品上線時間等因素結合起來設計優惠措施。

總結

上述驅動力中,質量驅動、效率驅動和成本驅動直指企業的興趣點,安全驅動、創新驅動、考核驅動直戳企業的痛點,而後面的便利驅動、政策驅動、榜樣驅動和優惠驅動則是在直撓企業的癢點。

大多數企業上雲的驅動力都不會僅僅是其中一種,而是綜合了興趣點、痛點或癢點的驅動力合力。

作為公有雲提供商則需要不斷打磨自身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能夠真正幫助企業客戶實現提質增效降本的目標,否則這些驅動力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168企業級 的精彩文章:

部署無線網狀網路的挑戰
「因聚而生,以行致盛」: 然後呢?

TAG:IT168企業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