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試論李約瑟難題,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出現

試論李約瑟難題,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出現

現代科學是西方哲學的產物,科學在本質上就是哲學。哲學是人類理性試圖理解自然與社會 的秩序時形成的結論,早期哲學家將形而上學的問題做為他們主要的思考對象。比如,存在的本質是什麼?人的本質是什麼?等等。

蘇格拉底

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

古希臘三傑

可是,如果我們問,什麼是存在呢?在我們的經驗中,有天體的存在,有海洋、陸地的存在,有樹木的存在,有你我的存在,等等。那麼,純粹的抽象的脫離主體的存在觀念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哲學往往將存在視為它的一個基本概念,在這種情形下,存在只能是宇宙間一切已知或未知的實在物的代名詞。

所以,存在的概念包含了無限多存在物,太陽是存在,地球是存在,星星是存在,水、植物、動物、人類都是存在。於是當我們試圖追問存在本性的問題時,理論上我們需要考察無限多存在物的性質。可是,那些時代自然科學尚未發生,人類還不能掌握自然事物的任何確切知識。存在的性質其實就是無限多存在物的性質,但是早期的哲學家卻拋開自然事物的性質去考察存在特性,所以可以想見古代哲學家的形而上學學說都只能是些好看不中用的東西。

所以,古典哲學的形而上學學說都只能是些空泛而不真的言論。由於缺乏自然事物的確切知識 ,同時又受到哲學家本人認知範圍、性格、氣質、喜好、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古典哲學家的學說都是自成體系的。不同的哲學家會有截然不同立場與觀念,而且每位哲學家都宣稱自己的學說最能反映事實真相。

實驗物理學之父 伽利略

在這些不同的哲學家之間,我們不能比較被此的優劣對錯,他們宣講學說都是自說自話,這就意味著沒有哪一位哲學家可是提供哲學問題的終極結論。事實上,有些哲學問題註定了沒有最終答案。所以,在形而上學的領域中,古典哲學並沒有提供有益的結論。它只是提供了哲學家對於哲學問題的彼此不同思考過程和階段性的結論。所以,我們現代人學古典哲學只是借鑒前輩的思考過程和假說,從而幫助我們在思考新問題時獲得必要助益或啟發。單純為學哲學而學哲學是沒有意義的。哲學家的學說不代表哲學問題的最終答案,當我們面對這些問題時,同樣需要思考,而不是將前人的結論複述一遍。

古典哲學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認識論。什麼是知識?它從哪裡來?如何保證知識能反映事物的真相?什麼樣的知識構成為真理性知識?真理之為真理的標準是什麼?哲學中對於知識本性的相關問題的追問構成認識論,也稱知識論。認識論是哲學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人類理性究竟該怎樣建設知識大廈?建設一個怎樣的知識大廈?如何才能使人類的知識反映客觀事物的固有性質?什麼樣的知識構成為真理?

對於這些問題的不斷追問,最終導致了現代自然科學的發生。因為人類理性的目標是要獲取能夠反映事物真相的知識。比如,在知識如何起源的問題上。有些哲學家認為知識是內在於思維本性之內的,它是人類頭腦中先驗觀念的反映。這是知識的先天說。有的哲學家則認為知識是實在事物固有性質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應。這是知識的經驗論。經驗主義者認為,人類要獲得事物的確切知識就要觀察事物的實際秩序,也就導致了以實驗觀察為主的認識方法的發生。當哲學家們認定純粹的哲學玄想無益於真理建設時,他們自然會將內在的玄想轉向對外部事物的觀察和實驗。經驗主義哲學是以實驗觀察為基礎的近代自然科學的發端。

新工具作者 培根

純粹思辨的哲學玄想並不能幫助人們建設真理性知識,這是哲學自我否定,同時也是近代哲學與科學的發端。科學誕生後不是哲學死亡了,而是以自然科學理論代替了古典哲學的形而上學。自然科學的基本問題仍舊是哲學家要思考的基本問題。自然科學誕生後,形而上學的追問並沒有消失,而是轉換為自然科學的基本問題。但純粹的哲學問題則是不存在的。比如,我要研究存在。如果拋開物理學、生命科學、心理學等自然科學知識,空談存在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在現代人們將哲學與科學對立起來的觀念是錯誤的。

在人類知識進化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成就基本上都是由哲學家作出的。在我看來,湯因比雖然被公認為歷史學家,但他主要是一位哲學家。愛因斯坦雖然被公認為物理學家,但我也認為他主要是一位哲學家。一位哲學家從事具體科學的研究容易產生第一流的成就,以科學論科學的學者只能產生二流或三流的成就。所謂的一流成就主要是指思想革命和新觀念的創新。人類的大腦具有製造觀念和思想的功能,為人類知識引入新觀念新思想是人類理性內在的本性。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沒有發達的認識論,從未追問過知識與實在之間關係的問題,也從未關心過知識從哪裡來,知識在哪些標準下才能反映客觀而構成真理的問題。所以,在我國古代學術中,學說或言論是否為真,並不就知識之為知識的內在性質去推論,而是以外在強加的權威來肯定。聖人言、先王語被視是言論為真的基礎,難怪黑格稱我國儒學沒有思辨。這個問題直到今天仍舊是嚴重阻礙我國思想發展的重要原因。

牛頓

愛因斯坦

人類理解的基礎是邏輯,這在古今中外都是相通的事實,所以,知識首先要符合邏輯規律,這是知識成為真理性知識的必要條件。假設一個假說,能夠推導出相互矛盾的結論來,那麼這個假說一定不為真。但是,在邏輯上不矛盾的假說,也並不意味著它就是真理性知識。知識若要反映客觀規律,成為真理性知識。那就一定要與經驗聯起來,從而能接受經驗的檢驗。所以,符合邏輯規律並能夠經得住經驗驗證的假說,才有可能成為真理性知識。真理性知識是現代自然科學追求的目標,也是自古希臘時代哲學家不斷追求真理的結果。沒有哲學的發展,自然科學也不會發生。

我國沒有理性思辨哲學的傳統,沒有為真理而真理的追求,所以自然科學不能在我國產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中國傳統文化中沒有自然科學發生的土壤,也沒有自然科學發生的種子。

屠呦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新邏輯 的精彩文章:

怎樣解讀《道德經》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TAG:國學新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