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運城女孩、95後作家許若瑾:野蠻生長,像一束光

運城女孩、95後作家許若瑾:野蠻生長,像一束光

運城女孩、95後作家許若瑾——在陽光下野蠻生長

記者 張建群 王捷

寫下這個標題,我們在想一個問題,一個22歲的女孩,能不能稱之為作家。

手捧這個孩子由希望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三本兒童文學作品《羅波羅來了》,我們又想,沒錯,可以稱她為一個作家。

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運城女孩,1996年9月生於運城。她小學在運師附小就讀,初中在運城中學東校學習,2014年赴加拿大溫哥華讀高中,2017年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電影與動畫專業。2018年,她考入日本女子大學讀研。

運城女孩、95後作家許若瑾:野蠻生長,像一束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許若瑾近影

在媽媽眼中,許若瑾從小就是一個書蟲,她常常是一摞一摞、整箱整箱購買書籍。她享受翻閱紙質書刊的過程,甚至捧著書就會有幸福感。在英國與日本讀書期間,她被那裡濃厚的文學氣氛所感染,隨處可見的書店是她最喜歡去的地方。她在大學時就開始向外投稿,曾在《少年文藝》等雜誌發表過文章。

在媽媽心中,許若瑾也是一個非常善良單純的孩子,家中與親戚家都有她撿回的流浪貓與流浪狗。

從英國回來後,她回到北京,先在《時尚先生》雜誌社實習,每周負責寫兩篇公眾號文章,一篇要求兩千字,內容主要是明星的衣食住行。她在那兒實習了一段時間後,感覺不是自己所要的生活,於是重新回歸自己的夢想——寫作。

她白天實習,晚上寫文章。後來去日本讀研,她也是白天學習,晚上寫作。她自律而積極,自在而精進。加上回到運城後的寫作,她一連寫了七本《羅波羅來了》,希望出版社出版了前三本。

運城女孩、95後作家許若瑾:野蠻生長,像一束光

▲許若瑾作品書影 王捷 攝

讀過她書的朋友說,許若瑾的書,捧起來就放不下了。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她經歷了怎樣的生活與學習?她要在作品中表達什麼?這個22歲的女孩將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故事?2月13日,大年初九,記者見到了許若瑾。

她帶著燦爛的笑容,像一道溫暖的陽光

像許多作家一樣,若瑾口才極佳,對她的採訪其實只需要傾聽。她的表達是那樣流暢與精彩,語言信息是那樣密集與新鮮。

她的父親是畢業於太原理工大學的一名工程師,母親是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的一名金融行業經理。因為母親早年在太原工作,她從小跟著外公外婆長大,外公畢業於山西大學數學系,原來是臨猗中學的一名教師。

這是一個有著良好成長環境的孩子。

她從小喜歡讀書,各種各樣的書籍,虛構的小說,非虛構的歷史,都是她的最愛。在運師附小讀書時,她有可愛的同學與老師,那裡是她如今最喜歡回憶的地方。她甚至在畢業後多年,每每遇到求學的節點,都要回去看望一下自己的老師。她的班主任老師名叫王紅波,在許若瑾當年一篇日記的批語中,王老師寫道:「未來的作家,老師期待著。」正是王老師對她的培養與鼓勵,使她愛上了寫作。她去學校時常常會遇到許多小學弟、小學妹,這些孩子都是她的微友,她在與小學生們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幸福與愉悅。

這是一個有愛心、愛孩子的女孩。她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給了她創作兒童文學的營養。

小學畢業後,她去運城中學東校讀書。那是一所對學生要求相當嚴格的學校,她感覺再也不像小學時那樣自由,尤其是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讀許多自己喜歡的課外書。

那是一種起早貪黑的生活,緊張的學習將一個孩子幾乎所有的愛好都清零了。體貼孩子的媽媽專門去學校申請了特殊政策,讓孩子不用上晚自習,這樣許若瑾可以在晚上讀她喜歡的書。

媽媽的寬容有了結果,初中畢業後,若瑾提出了出國讀書的要求。

外公對若瑾在語言方面的天分非常看好,他堅定地相信自己這個外孫女將來一定會在這方面出人頭地。老人尤其欣賞若瑾的專註,他發現這孩子只要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總能做得特別出色。

外公的賞識是若瑾自信的源泉。儘管,作為家中唯一的孩子,她有時候也感到孤獨,感到心裡有許多東西沒有人一起分享。

在加拿大溫哥華讀了兩年高中,那是幸福如花開的日子,早上九點到校,下午三點放學。自由自在,沒有壓力。學校給了所有學生最大的選擇權。如果你的數學好,可以跳級去學,如果你不喜歡某門課,可以放棄。

許若瑾在自由的陽光與空氣下享受學習與生活,她還是那麼喜歡讀書,喜歡寫作。高中畢業後,她去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留學三年,學的是動漫。此前,她在廣州讀留學生預科班,外公外婆在廣州整整陪了她7個月。

在伯明翰,她利用每天晚上的課餘時間,搞定了日語。

她沒有讓外公失望,只要是她喜歡的事情,她總會以最大的熱情與專註,將它做到最好。

但她在英國學習期間也發現,自己對於動漫的創作不是那麼感興趣,而對寫作,她有著一如既往的喜歡。

在英國讀大三時,外公突然因病去世。對於在陽光與幸福中長大的許若瑾來說,那是晴天霹靂,她很長時間都無法掙脫那種悲傷,那種對世事無常的感慨,還有巨大的情感缺口。她有太多的東西要表達。

她心中有一個房子,裡面有美麗的故事

從小喜歡讀書的許若瑾發現,她曾經讀到的作品,並不都那麼有趣。有的作家寫作的時候太端著,總是用一種教育人的口氣在寫。那些文字中有不少大道理,但孩子是最不喜歡聽大道理的。

閱讀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好的文章應該讓人看後感覺有趣、欲罷不能。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喜歡閱讀,而喜歡電腦和遊戲,就是因為他們排斥大道理,他們喜歡快樂的事情。

好的書可以是很有意思的,讀起來讓人樂呵,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即使有教益,也是在不動聲色的表達中來傳遞的。

若瑾說,她心中有一個大房子,房子里有各種各樣的人物和故事。他們走來走去,像演電影一樣在她眼前晃動,她現在要做的,便是將這一切寫出來,讓更多的孩子與她一起快樂,一起在有趣的故事中度過獨處的時光。

若瑾說,一個人寫作其實都是有目的的。比如她,儘管可能沒有成年作家那樣功利,但她也願意讓自己的作品對讀者有所啟迪。作品中要有親情、友情、愛情故事,這些其實是一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她還要在故事中告訴讀者朋友,童年是最寶貴與珍惜的,一定要珍惜自己度過的每一天。她還要在作品中告訴大家,生活並不是每天都快樂,儘管不快樂,我們也要想辦法快樂、堅強地活下去。

她研究過國內的兒童文學,特別好的並不是很多。有的面孔過於嚴肅,難以讀下去;有的過於膚淺,讀後留不下什麼印象。她希望自己能寫出既有趣又讓人有印象的作品。她要在作品中留住快樂與美好,她要將外公去世後在她的世界中留下的巨大缺口,用自己的作品填補起來。她要寫快樂的文字,在作品中創造快樂的人和事,並讓這些快樂的人和事引領自己也快樂起來。

許若瑾在英國時喜歡讀兒童文學作家伊妮德·布蘭頓的作品。布蘭頓的童年一點兒都不快樂,但她寫出了許多快樂的故事。布蘭頓正是在快樂的故事中讓自己和許多讀者都快樂了起來。這是文學的神秘力量之所在,也是許若瑾寫作的目標。

她寫家庭,寫應試教育與自由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如果說外公去世是促使許若瑾正式開始寫作的一個外力,那麼在北京《時尚先生》雜誌社實習的經歷,是她寫作的第二種外力。

2017年,她大學畢業後在北京實習時發現,平時一天可以寫兩千字的自己,在工作中要完成雜誌社微信公眾號三天兩千字的文章卻感到吃力。她,對寫那些八竿子打不著的明星衣著與生活沒有興趣。

實習結束後,她坦誠地告訴負責人,她要離開了,而且不會再回來工作。

工作的挫敗感告訴她,她一定要寫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她要將心中那些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寫出來。

於是,她又考入日本女子大學,開始讀兒童文學研究碩士。學習中她發現,課堂上研究的東西與她需要的東西背道而馳。她決定回國,回故鄉,專門從事文學創作。

與媽媽商量後,媽媽告訴她,大人可以供養她兩年的生活,讓她一心一意創作。爸爸更開明,答應可以養活她更長時間。於是,許若瑾開始了她的正式寫作生涯。

那是一種明確量化的生活方式,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8點半到12點寫作,在此期間可以休息20分鐘,必須寫兩千字以上的文章。12點到下午2點是用餐與休息時間,下午2點到6點是她的閱讀時間。晚飯後是散步時間,她每天要打卡走一萬步,邊聽音樂邊走路時,她還要進行構思。

自我量化的生活讓她感到非常充實,也給了她健康。她身材苗條,面色紅潤,漂亮而活潑。

採訪臨近結束時,她鄭重地說,希望出版社出版的這三本《羅波羅來了》,第一本寫她眼中的家庭關係,有親情、愛情;第二本寫應試教育對一個孩子的影響;第三本寫自由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這套書中有不少運城元素,比如鳳凰城、西花園、水岸小區等。書中寫的是這個世界上的故事,也是她自己的深切體悟,更是她對於生活的夢想。

她與記者道別的時候,我們看到她依然像一道陽光,沒有化妝,但兩頰紅潤富有光澤,穿著樸素卻充滿活力,她有著密集的勞動,卻充滿活力與鬥志。

她的狀態也許是所有媽媽對孩子期許的樣子。

她的野蠻生長,其實是許多孩子的夢想。

她把夢想綻放於三本書中,如花、如歌、如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