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職場不相信眼淚,相信"裝"

職場不相信眼淚,相信"裝"


「自信」這兩個字,已經沒有被大肆鼓吹和作為人生建議被不斷形式化灌輸的必要了。

「自信一點!你需要更自信!自信是成功的關鍵!」


自信作為樂觀積極的正面情緒,在人生道路上發揮著無可比擬的巨大作用這件事,婦孺皆知。



可這從來都不是個

Yes

No

的問題,而是

How

的問題?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你也可以說不公平性,無論是物理生存環境還是心理生存條件。



有些人天生更樂觀開朗,有些人生性敏感多慮,有些人很容易弘揚社會主義核心正能量,有些人只是活著就已經用盡了全部的力氣。



有些人開心地學著積極心理學探索幸福的意義和成功的秘訣,有些人懊喪地接受自己是個辣雞冒牌貨並認為自己不配擁有自己擁有的一切。



對於那些有關「不配擁有、無法成功、難以自我實現」的失望與絕望,我們能做點什麼呢?



前提是人生無法定義成功。


但如果是討論世俗意義上被定義的「成功」,我想與其說世界屬於那些自信閃耀的人,

不如說,世界屬於那些假裝自己自信閃耀,已經成功,或必然成功的人。



如果你也渴望擁有發光的羽毛,如果你也時常掙扎於自我否定的深淵,或許這篇文章會對你有些許啟示。



否則請忽略。







權力姿勢


物理性自信獲得法


關於改變,心理學經久不衰地強調

自我認知和積極暗示

的重要性。



於是,自我改變的基本路徑為:




our

minds change

our

behaviour

, and our

behaviour changes

our

outcomes.


但如果在minds change,心理性認知改變這一階段出現困難時又該怎麼辦呢?



哈佛的社會心理學教授Amy Cuddy給出了她的答案,在改變認知之前先試著改變下自己的

Body language



視頻:Your Body Language Shapes Who You Are



於是自我改變的路徑變為:




Our

bodies change

our

minds.



And our

minds change

our

behaviour.



And our

behaviour changes

our

outcomes.



Cuddy認為肢體語言作為語言的一種,跟所有的語言一樣是分配和傳輸權力關係的溝通手段。



肢體語言不僅在別人對於我們的看法和判斷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更高度影響著我們對自己的看法與感覺。



對此Cuddy曾經做過一個關於body language的有趣實驗。



她讓兩組人分別保持

Power posing

,如雙手叉腰、雙臂展開等舒展身體佔據更多空間的強勢姿勢);



Non-power posing

如蜷縮、抱膝等縮小身體佔據空間的自我保護式弱勢姿勢)兩種。



隨後提取他們的唾液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發現採用權力姿勢的實驗組表現出明顯的睾固酮上升,即表現出更自信、果敢、充滿力量。



因此她得出結論:




Your body language shapes who you are.



你的肢體語言塑造了你,你的肢體語言決定了你是誰。

看到這裡有些人會問了,well, so what? 這個發生在實驗室的心理學發現跟我的生活有任何關係嗎?



是的,對此我深表確信。



因為這個理論告訴我們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一個看似愚蠢卻十分實用的觀點:

假裝充滿力量會真的令你充滿力量。正如面帶發自內心的提香式微笑,可以給我們帶來愉悅的心理體驗一樣。




關於權力姿勢,在生活場景中有一個簡單實用的運用,那就是在你感到緊張焦慮不知所措的時候。



比如參加面試和考核之前,不妨去洗手間採用權力姿勢,張開雙臂或將雙手背在腦後獨處幾分鐘。



降低的腎上腺皮質醇和升高的睾酮素會讓你的大腦覺得,你的的確確優秀果敢,充滿力量。



實驗表明,在面試之前採用權力姿勢準備片刻的人,在面試中得以更全面自在地展現自我,也因此取得了更優異的結果。




冒名頂替症候群的


掙扎與救贖



其實,臨床心理學還有個同樣著名的現象叫

Imposter Syndrome



這個現象的提出是在1978年由心理學家Pauline R. Clance提出,用以指稱出現在成功人士身上的一種現象。



「感覺自己不配」是該症候群患者的主要特質,他們無法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即使他們的確才華出眾。



並總是擔心有朝一日會被他人識破自己其實是騙子這件事。



何止是成功人士,擁有如此特質的現代人大概不在少數。



權力姿勢理論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比「自信一點」更切實可行的困境解決思路: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假裝你是,直到你真的成為。



這就是這個理論給我們的第二個啟示。



不管是或者不是,如果你對自己充滿質疑且對周遭缺乏控制感,那麼請開始你的人生表演。






想像一場武林比武,在真正的較量之前,假裝你成竹在胸勝券在握;



假裝你身懷十八班武藝深藏不露;



假裝你就是武林高手不遑多讓;



假裝你從容不破早已看透了一切;



假裝你深知自己骨骼驚奇練武奇才,日後必成大器。



如果你是學生,假裝你是這個班裡最出色的那個,以卓越者的心態出色地完成你的presentation。



如果你在公司,假裝你是這層寫字樓最優秀的那個,以優勝者的心態優秀地完成你手上的每件工作。



所有你要做的,就是假裝,一直假裝,不知疲倦地假裝,直到你真真切切地成為了你所假裝的樣子。



當你在假裝的時候,絲毫不要懷疑有人會對此產生懷疑。因為沒有人有興趣和有能力分辨你在假裝與否,如果有,那就假裝到他們懷疑自己。




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


都在用力假裝



自卑沮喪從來不是你一個人的特權,甚至不用因此感到自責。



你不是向日葵朝朝向陽,你是脆弱不堪一擊的人類。



最公平的一點是,所有人都是人類。即使個體間情緒智力相去甚遠,你我卻終究生而為人,而非超人。



不要崇拜任何權威,光鮮亮麗大權在握的成功人士,也有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痛苦時分。



每個人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假裝,假裝美麗,假裝才情,假裝正義,假裝無所謂,也假裝無所畏懼,當然還有自信。



美國黑暗喜劇網路電視連續劇《Queen America》里永遠妝容精緻、自信強勢、一副戰鬥姿態的女主道出真相:




每個人都不自信,自信都是裝的,區別在於,有些人裝的好,有些人裝的不好而已。



沒有人對人生有全盤的控制,不過是踉蹌前行,試著讓自己體面些罷了。



告訴自己:




It』s ok to be upset.



心理學家Daniel Goleman丹尼爾·戈爾曼關於情緒智力的五個能力,其中有:





  • 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





  • 妥善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





  • 自我激勵的能力。



多年後耶魯大學的Peter Salovey沙洛維和John D. Mayer梅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深化與補充。



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

對情緒進行成熟調節以促進心智發展的能力



包括以開放的心態接受各種情緒的能力,以及通過降低消極情緒和增強積極情緒來自我調節的能力。



心理和情緒的調節,將是須要我們終其一生不斷探索的命題。深刻認識,擁抱,解讀自己的心理情緒之上,才有資格談利用心理認知改變現狀。



比如潛意識的正向利用,善用

Self-fufilling Prophecy

,無意識地塑造自己的行為以符合自己的預期,正如我們一直所知道的,期望會對人的行為產生導向作用。



比如學會

個性化合理歸因

,在外因與內因,可控與不可控之中找到妥善的平衡,形成適當的自我防禦機制。



寫在最後



生命有不可承受之重時,假裝仍可承受,像這世上的所有人一樣。



擁抱負面情緒,原諒那些不期而遇的消極,在自我否定這場噩夢裡從來都不是你一個人。



然後,渴望成為什麼,就暫且假裝你已然成為吧,有朝一日你終將徹底成為你所渴望的樣子。



就像馬丁·路德金曾說過:




我們必須接受失望,因為它是有限的,但千萬不可失去希望,因為它是無窮的。


你曾經因為什麼事而假裝?



LinkedIn招聘新媒體運營實習生啦~~~

社交媒體達人、文字狂熱愛好者、腦洞如黑洞的蛇精病……通通到我們碗里來!後台回復關鍵詞

「新媒體」

獲取職位信息。

LinkedIn歡迎你的加入!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水冰月。現居英國,告別黨媒告別4A告別互聯網,打算繼續放肆下去的野生女孩。微信公眾號:無我不歡(id:jinwanhejiuba)。


文中圖片、封面圖片來自pixabay和影視截圖,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

wechateam@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19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edIn 的精彩文章:

那些笑著走進「自由職業」的人,為什麼後來都哭了?
回到大城市的第二天,我開始懷疑奮鬥到底是為了啥?

TAG: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