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370 《羅漢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金廷標 紙本設色 縱99.7厘米 橫53.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皇帝南巡,金廷標恭畫《白描羅漢圖》,龍顏大悅,命入畫院伺候。清高宗弘曆曾多次在他的畫上題詩,《石渠寶笈》著錄了他八十一幅作品。

圖畫羅漢一尊,袒胸赤足,盤腿席地而坐。旁邊一童子焚香。山上白雲繚繞,隱露山岩樹枝,氣氛非凡。

畫右上有清高宗弘曆題四言詩一首。人物面部勾線填色,衣紋流暢,頓挫有法,以戰筆寫出輕柔質感。

371 《月曼清游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陳枚 絹本設色 縱37厘米 橫31.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陳枚(18世紀),字載東,號殿掄,婁縣人(今上海市松江人)。雍正間供奉內廷,官至內務府掌儀司員外郎。擅畫人物,技法上吸取西洋畫法,風格清秀工細。

此圖作於乾隆三年,用工筆重彩畫仕女,共十二頁。此畫入《石渠寶笈》等著錄。

372 《白描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陳撰 紙本墨色 縱91.4厘米 橫39.2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陳撰,生年不詳,卒於1758年。字楞山,號玉幾山人,浙江寧波人,居浙江錢塘(今杭州)。布衣。毛奇齡弟子。以書畫游江淮間,流寓江蘇江都(今揚州)。擅寫生,水墨數筆,若不經意而蕭疏閑逸,尤精畫梅。

此圖以白描手法寫一仕女低頭垂目,正翻看書卷。

373 《華清出浴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康濤 絹本設色 縱120厘米 橫66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康濤為雍正、乾隆年間畫家,以人物畫著稱,承明代仇英,尤求白描傳統,用筆工整,形象靜逸。此圖以楊貴妃出浴為題。

圖中楊貴妃的雲鬢松挽,身披羅紗。兩個小宮女端著香露,跟隨其後。

374 《持節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康濤 紙本設色 縱135.9厘米 橫35.9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康濤的仕女形象完全與清代仕女畫的總的風格相符合。用筆極其工細,色彩亦厚重濃烈,可以稱作是工筆重彩仕女畫的代表畫家。

畫中女子弱不禁風而清秀淡雅,體態纖秀,風神嫻靜。

此畫屬於白描手法。用筆工謹嚴整,略顯拘板,但很寫真,很能體現當時仕女畫的風貌。

375 《孟母斷杼教子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康濤 絹本設色 縱88.4厘米 橫3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康濤,生卒年不詳。後更名燾,字逸齋,一字康山,號石舟,又號既濟生,晚號天篤山人、蓮花峰頭不朽人、茅心老人、荊心老人,錢塘(今杭州)布衣。擅山水、花鳥,尤精仕女,姿態靜逸,在能妙之間。

此圖上方有作者以楷書題述《列女傳》中的孟母三遷擇鄰、斷杼教子的內容,下部描繪孟母斷杼的情景。孟母側身立於織機旁,手中執刀,回首教訓兒子,孟軻躬身揖立,相當恭順。

376 《三娘子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康濤 絹本設色 首都博物館藏

三娘子為蒙古韃靼部的女首領,於萬曆十五年,受明政府加封為忠順夫人。一生歷配三代首領,掌握部族軍政大權二十餘年,積極與明政府修好,使兩族的經濟文化交流,深受明政府的器重。

圖中三娘子容貌娟秀,體態端莊,身著漢人服飾,似是大家閨秀。眉宇間略帶惆悵,眼神卻果斷、堅定。

此畫畫法工整寫實,具肖像畫性質。

377 《賢母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康濤 絹本設色 縱136.7厘米 橫67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康濤的人物畫有明代仇英風格,嚴謹工整而寫實。

從此圖的題款「臨民聽獄,以庄以公。哀矜勿喜,孝慈則忠」,可以推知此為賢母向即將離家赴任的兒子所作的教誨。

畫家以高超的筆法將賢母嚴肅訓誡卻又暗含離別傷感之態、兒媳恭順侍立而又對丈夫依戀不舍之情、兒子恭敬聆聽地躊躇難離之意,刻畫得極其生動傳神。

378 《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冷銓

畫中仕女面容清瘦秀麗,畫法工細,衣紋靈活流暢,人物面部先用細線鉤勒,然後微微敷色,別開生面。

繪畫技法在傳統的線描基礎上糅和了西洋的光影塑形原則,很是寫實生動。

379 《連生貴子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冷枚 絹本設色 縱95.5厘米 橫48.5厘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藏

冷枚,生卒年不詳,約生活於公元十七世紀後期至十八世紀前期,字吉臣,號金門畫史,膠州(今屬山東)人。曾經跟隨康熙時宮廷畫家焦秉貞學畫,約於康熙中期進入宮廷供職,直至乾隆七年(1742)尚在。擅長畫人物、仕士及山水,畫風工整、細緻,色彩較濃麗,具有裝飾性。

這是一幅寓意畫,以桂樹、婦人手中的蓮花、蘆笙以及膝下的幼兒,組成「連生貴子」的吉祥含義。

此圖為工筆重彩畫,線條挺拔有力,頗見功夫,色彩也很鮮艷明快;但是同時又受到歐洲畫風的影響, 造型準確。

380 《十六羅漢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賈全 紙本設色 縱31.5厘米 橫2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賈全,生卒年不詳,乾隆時供奉內廷。工畫人物及馬。

此冊畫不同形象的羅漢十六尊。佛像採用中國傳統人物畫技法,勾線填色。人物神態平和,面部暈染有致,衣紋流暢,背景簡率。

381 《廬山觀蓮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上官周 紙本設色 縱374厘米 橫25厘米

上官周(1665—?),字文佐,號竹庄,長汀(今福建長汀)人,善畫山水,兼精篆刻,其山水畫煙嵐瀰漫,別具風味,人物畫筆法瀟洒,亦是獨樹一幟。

此圖是故事畫,描繪東晉僧人慧遠於廬山結社,與當時文人交往。

左上題云:「廬山遠公開池種白蓮,以十八人為社,社中陶淵明、謝靈運,一因無酒不至,一好游而長來。」可見圖中人物主要應是謝靈運、慧遠。四人神態各異,而無不細緻生動,十分傳神。

382 《紈扇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閔貞 紙本墨筆 縱113.8 橫45.9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紈扇仕女圖》中仕女神態嬌弱, 流露出一種夏日疾困的氣息。樹桿的蒼健虯勁與女子的嫵媚身姿, 曲線交叉, 相映相襯, 構成新穎別緻的格調。仕女的曲眉、鳳眼、丹唇、粉面、輕揮紈扇 脈脈含情, 畫家均著意刻畫。

從此圖中可以看出當時人對於仕女畫的審美情趣—傾於工整細膩。

383 《戲嬰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閔貞 紙本墨筆 縱88厘米 橫111.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閔貞以賣畫為生,擅畫人物、仕女,學吳偉潑墨寫意法,衣紋轉折隨意,風格豪放奇縱,尤工寫真,形象逼肖,兼作山水,師法巨然。

此圖以水墨寫生法畫兒童弈棋,五童情態各異,神氣生動,衣紋墨線酣暢淋漓,體現了畫者的特點。

384 《巴蔚祖像》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閔貞 紙本設色 縱103.5厘米 橫31.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清代安徽著名書畫篆刻家巴蔚祖肖像,線描工細,設色淡雅,形象傳神。清代的《讀畫閑評》、《畫人補遺》、《畫友錄》、《墨林今話》等對此畫有詳細的著錄。

385 《採桑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閔貞 紙本設色 縱123.8厘米 橫5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閔貞(公元1730—1788), 字正齋, 江南南昌人, 僑居漢口。善山水, 工寫意人物兼精寫真, 所作山水, 運筆沉雄, 頗得宋代巨然神韻。

閔貞傳世的人物畫以粗放寫意者居多, 此畫卻用筆嚴謹, 人物線條的勾勒較為流暢自如, 風格清麗工細。

386 《八子觀燈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閔貞 紙本設色 縱121厘米 橫70.5厘米 揚州市博物館藏

閔貞的人物畫,從徐渭、朱耷的水墨寫意中吸取營養,以粗筆見長,線條簡潔,揮毫自然,寥寥數筆而神形逼肖。

此圖在構圖上頗具特點:畫八個小孩俯身看花燈。用生動活潑的筆法將八個年齡相當、個頭差不多的孩子的稚氣天真和快樂的天性表現得很是別緻。

線條流暢,粗筆揮豪,富於動態,筆墨酣暢,變化多端。

387 《蛤蟆仙人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閔貞 紙本設色 縱189.1厘米 橫70厘米

閔貞所畫人物, 筆墨奇縱, 衣紋流暢, 頓挫有法, 亦工篆刻。

此畫中的的蛤蟆仙人,蓬頭垢面,體彎如弓,眯縫著眼睛撫摩著蟾,姿容可掬,笑嘻嘻的面容充滿了大度。造型狂放而不失嚴整。

388 《秋閨思婦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清 崔 ? 絹本設色 縱79厘米

崔 ? ,生卒年不詳,三韓(在遼寧省)人,工畫人物,畫風學焦秉貞,略得西洋暈染技法。畫面頗有古風,布局飽滿,用筆細緻,有宋院體畫之風,有帶有受郎世寧畫風影響的痕迹。

此畫內容是梧桐小院中,門廊下一婦人手拿布匹,頗為寂寞地坐在榻上,面部刻畫細緻,非常清秀,然表情憂傷凄惻,有深思遠念的牽掛。

畫面無款,無從交代作畫的背景、目的、作者心情等信息,有點像宋人小品的風格。

389 《錢東像》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改琦 紙本設色 縱35.9厘米 橫50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錢東字東臬,號袖海,又號玉魚生,浙江杭州人。他與改琦之間相聚的時間雖不長,但情誼甚篤。

此圖為1823年改琦寓居揚州時為錢玉魚的寫照。因改琦對錢東的個性十分了解,所以能很好地表現出錢東與凡塵懸隔的「禪定遺照」。畫面上人物趺坐於「貝多羅」樹丫的「蒲團上」。錢東斂心,參禪,澄性養身,超脫世塵,面壁成佛的形象,反映了玉魚老居士虔誠於佛心的志向。而旁邊石案上放著的貝葉、經卷和靈芝、石磬之物,更是為了襯托出人物的性格。

390 《竹下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改琦 絹本設色 縱12.9厘米 橫41.5厘米

畫面中二女子坐於竹竿下湖石上談心,動態自然,神情平靜,亦是典型的中國女子溫柔和婉風貌。石旁叢生幾竿翠竹,用色較明麗,略有遠近濃淡之分,其竹竿、竹葉均是程式化的象徵表現。

左上角有作者題款云:「扶六如居士精本。 東七薌改琦」,鈐白、朱文名章二方。左下角復有二印。

391 《元機詩意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改琦 絹本設色 縱99.3厘米 橫3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元機詩意圖》描寫唐代女詩人魚元機,元機字幼微,為唐代長安的名妓,好讀書,聰慧有才思,其詩有名於時,補闕李億納為妾,後失寵,遂入咸宜觀為女道士。一生飽受挫折,歷盡滄桑,然她卻是位富有真情才思的女子。

畫家題「元機詩意」,秋寶老人有此圖,今在蕘圃處,秋寶老人,即余集(1738—1823)號秋室。改琦是根據秋室畫本而作的。畫面上魚元機坐在藤癭椅上,手執詩卷,似在默默吟詠。

392 《宮娥梳髻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改琦 紙本設色 縱88.2厘米 橫20.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改琦是位善畫仕女的能手,他遠學宋、元、明諸家法,曾臨寫李公麟白描,但在總的格調上,還是傾向於唐寅、仇英以秀潤飄逸的情致氣韻。

此畫中的宮娥形象清秀而纖弱,敷色清雅。

393 《秋風紈扇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改琦 絹本設色 縱52厘米 橫37厘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藏

全圖瀰漫著清淡靜穆、幽冷的藝術氛圍,增添了高蹈出塵、超妙欲仙的畫面效果,是改琦肖像畫中的精品之作。表現了閨秀悲秋等不同的情態,又傳達出一種共通的幽怨傷感思緒,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審美趨向。

394 《靚妝倚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改琦 絹本設色 縱83.2厘米 橫27.1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此圖描繪一靚妝女子斜欹在青石上,姿容嬌柔而美麗,卻有一種幽怨哀愁溢於畫面,襯以翠竹鬱郁,更增加了畫面的幽靜和清雅。

395 《惜花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改琦 紙本設色 縱120.8厘米 橫40.5厘米 無錫市博物館藏

畫中女子臉容秀麗沉靜,眉清目秀,儀態閑逸安詳,卻掩蓋不住內心的憂鬱神傷。畫家成功地表現了這位風姿出眾、才華過人的才女形象。簡練的畫面,精細秀逸的用筆,清淡明艷的色彩,使作品烘托出仕女的精神世界。

396 《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改琦 紙本設色 縱33.5厘米 橫28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改琦(1773—1828),字伯蘊,號香白,又號七薌,家松江(今上海市),工人物,佛像,仕女,筆意秀逸瀟洒,著有《玉壺山房詞選》。

此軸是典型的清人仕女畫風格,人物強調纖瘦、清秀,面龐橢圓,疏眉、細眼、小口。

397 《紅樓夢人物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改琦 紙本墨色 縱25.4厘米 橫19.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改琦宗法華 ,喜用蘭葉描,仕女衣紋細秀,樹石背景簡逸,造型纖弱,敷色清雅,創立了仕女畫新的體格,時人稱為「改派」。

此《紅樓夢人物圖》描繪了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等的形象。

398 《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張淇 紙本設色 縱104厘米 橫48.1厘米 無錫市博物館藏

張淇擅長人物,喜歡做單個人物,形式猶如塑像或傳真寫照。

此圖中的人物衣折線條,流美而頓挫,猶如草書,節奏感很強。

399 《平安春信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郎世寧 絹本設色 縱68.8厘米 橫40.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郎世寧畫風寫實,工整富麗,兼具中西繪畫之風。雖然並未在清代蔚然成風,卻也吸引了很多人競相模仿。

《平安春信圖》中人物寫實,動作略嫌呆板,卻有西畫的凹凸感和立體感。畫中几案樹石參用中國花鳥畫法,畫風靡麗而略顯滯悶。

400 《弘曆觀畫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郎世寧 紙本設色 縱136.4厘米 橫6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繪乾隆皇帝弘曆坐在濃蔭下凝神聚氣 觀看丁鵬所畫的《洗象圖》。

畫中人物衣紋用筆也似丁氏之《洗象圖》一樣用戰筆流水描,畫里畫外,達到統一一致。人物臉部用西洋的明暗凹凸法來表現,很有立體感。

401 《大閱讀》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郎世寧 紙本設色

在這件作品中,郎世寧充分顯示了他紮實的素描基本功,以及利用明暗來表現凹凸立體效果的本領。 明暗交織,立體感極強。此圖的繪畫技法以歐洲的為主,但題材內容卻純粹是中國傳統的東西。

402 《瑪斫陣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郎世寧 紙本設色

郎世寧一生差不多都是作為清廷畫師而度過的,他的畫大多是「進御」而作,均顯得精工細描,謹小慎微。

此圖工筆設色,充分體現了西畫技法的特點。作者刻畫得極其細緻,連人物眼睛中的細微明暗變化也表現得很詳盡。

403 《射獵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郎世寧 紙本設色

郎世寧(1688—1766),義大利人,天主教士。康熙時來中國,工畫,以西法參入中國畫中,自成一家。於雍正、乾隆兩朝供奉「內廷」。

在《射獵圖》中,郎世寧表現了驍勇善戰的射獵人物形象,很是寫實。郎世寧所創造的此類風格的中國畫可以說只有他一人為代表,最終也未能蔚然成風,究其原因,可能就在於它過分寫實,不是中國畫之風。而後世西學東漸時,這樣的枝葉改進也不足為訓了。

404 《阿玉錫持矛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郎世寧 紙本設色

畫史上有記載:「郎世寧,西洋人,寫真無過其右者」。清代美術史家胡敬在《國朝院畫錄》中記載:「世寧之畫本西法,而能以中法參之,其繪花卉具生動之姿,非若彼中庸手之詹詹於繩尺者比。然大致不離故習,觀愛鳥罕四駿,高廟仍命金廷標仿李公麟筆補圖,於世寧未許其神全,而第許其形似,亦如數理之須合中西二法,義蘊方備,大聖人之衡鑒,雖小道心審察而善終兩端焉。」

此幅《阿玉錫持矛圖》風格寫實,人物描繪精細嚴謹,用西法參以中法,使描繪對象很有表現力。

405 《允禮像》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郎世寧 絹本設色 縱31.5厘米 橫36.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郎世寧擅長人物、肖像、花卉、鳥獸以及歷史題材的繪畫,以中西畫法並用而獨具一格。清代的《歐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記載:「郎世寧,供奉內廷祗候,畫馬兼工人物屋宇,多從西法。張抑山處士藏有小墨馬尺幅,裝於鏡屏,為奉敕畫,聞歸延樹南尚書;又見有五貓相戲大幀,落花滿地,嫩草圍石,神趣宛真,所寫之貌蓋西種也,亦奉敕畫。」

《允禮像》用中西摻合的筆法,使肖像神氣生動。允禮,即果親王,康熙第十七子,雍正初封多羅果郡王,晉封親王。

406 《李香君小像》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陳清遠 絹本設色 縱115.5厘米 橫35.5厘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藏

畫中年輕美貌女子,即為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是一位才華橫溢而富有正義感的奇女子。

中國人物畫以傳神為上,這幅仕女畫著筆不多,而神在個中。

407 《湔裙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王愫 紙本設色 縱56.8厘米 橫18.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中仕女的臉龐輪廓線的轉折起伏,眉、眼、鼻、唇的大小微變,驅筆著墨都注意到準確性和生動性,這正好與不拘一格、信筆勾寫的衣服形成對比。雖然只是塑造了一個人物,卻發揮了多向性的藝術魅力。

408 《梧桐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王愫 紙本設色 縱134.6厘米 橫30.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王愫,字存素,號林屋,江蘇太倉諸生,僑居蘇州。王原祁之侄。山水干墨繁筆,不加渲染,深得元人簡淡之法,絳筆竹石尤妙。間作青綠設色,亦卓有原祁風韻。與王昱、王玖、王宸並稱「小四王」。

此圖繪一貌美女子,立於梧桐樹下,顧盼生姿。似乎觸景生情,面容上籠罩著淡淡的哀愁。

此圖寫李清照詞意,畫家似乎想烘托出「窗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意境

409 《朝雲小像》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王愫 紙本設色 縱131厘米 橫31厘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朝雲是蘇東坡在惠州時所結識的一個歌女,溫文嫻雅而才藝雙全。畫家以清麗生動的筆觸,狀寫出朝雲的纖秀柔弱和溫柔多情。

410 《九日行庵文燕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葉芳林 絹本設色 縱31.7厘米 橫201厘米 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葉芳林,生卒年不詳,字震初。吳縣(今屬江蘇)洞庭山人。工寫照。

行庵在揚州天寧寺西隅,由馬曰琯、馬曰璐兄弟出資購買。此畫描繪了馬氏兄弟在行庵會友雅集的情景。畫中馬氏兄弟及其他眾人肖像神態各具,很生動傳神,由方士庶補景。

411 《好消息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費丹旭 絹本設色 縱44.7厘米 橫169.5厘米 重慶市博物館藏

此畫系費丹旭為海樓作的冬景肖像。

圖上海樓及侍女都處梅樹葉中, 動態不同, 各有所事, 又不喧賓奪主, 襯託了文人閑適的生活情趣。

畫史稱費丹旭寫人物, 好象以鏡取影, 尤精補景仕女, 以瀟洒清麗、簡淡自然、柔美嫵媚見長。

412 《倚欄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費丹旭

《倚欄圖》是一幅有代表性的作品。主人坐在水榭的亭台里,旁設一桌子,擺著花瓶,插著鮮花。主人自在地扶欄而坐,右有侍者側立。畫的右邊,有一抱琴者與對面的仕女們在談論什麼。

這種將肖像畫與古典人物結合在自然環境里,而且能取得和諧,這是費丹旭肖像突破前人所取得的成就。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此畫為費丹旭中年時的作品,園林背景筆力蒼勁不足,畫面也不夠渾厚,但在人物與環境的布局上尚能協調。

413 《姚燮懺綺圖像》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費丹旭 紙本設色 縱31厘米 橫128.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姚燮(1805—1864),字梅伯,一字復庄,號野橋,又號大梅山民,浙江鎮海人。

此畫畫面將肖像與古裝仕女有機地融為一體,姚燮坐在蒲墊上,雙手揣袖,凝神思索,似乎從夢中初醒,為其自身的風流韻事做超悟式的懺悔:「始於迷惑,繼以悟超,推迷而挽悟,則惟懺為緣起。」在他身旁有幾位姿態文雅的女子,人物各有顧盼,或執紈扇,或手執寶劍,或展紙,或握筆,或依樹睇視姚燮,把懺悔者襯托得更加醒目,而且增強了畫面活潑松和氣氛。

414 《十二金釵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費丹旭 絹本設色 縱20.3厘米 橫27.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十二金釵」此典出自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金陵十二釵正冊」為「紅樓夢」十二個女子,她們是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巧姐、李紈、秦可卿,這些人物早為藝術家們所重視。

「黛玉葬花」出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畫面上,數株盛開著鮮花的桃樹,花謝花飛,黛玉左手拈著鮮花,右手把著花鋤,黛玉是愁緒滿懷,半為憐春半惱春,黛玉哭得好傷心,儂今葬花人哭痴,他年葬儂知是誰?烘托出人物的嬌弱、寂寞與哀愁。

415 《柳蔭仕女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費丹旭 絹本設色 縱104.7厘米 橫30.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費丹旭(1802—1850), 中國清代畫家, 字子苕, 號曉樓, 別號環溪生、偶翁等, 浙江烏程人。其叔祖、父親均擅繪畫, 從小受到良好藝術薰陶。他幼年天資聰慧, 很早就能書善畫, 先工仕女, 稍長, 更精人物寫真。

此幅《柳蔭仕女圖》所畫仕女,身姿纖細修長,呈弱不禁風之態。

416 《昭君出塞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費丹旭 絹本設色 縱144厘米 橫41.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費丹旭工人物、肖像,尤精仕女,與改琦並稱「改費」。其藝術創作以人物畫為主, 肖像畫名聞一時, 多作群像,形象逼真, 神態自然, 還擅長仕女畫, 體態輕盈, 婀娜多姿, 筆墨松秀, 意境淡雅。

畫中的昭君風姿綽約、儀態飛揚,其纖秀癭弱又體現出一種離愁別緒和無奈。

417 《月下吹簫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費丹旭 紙本設色 縱136厘米 橫56厘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藏

費丹旭筆下的仕女,面相做鵝蛋臉,柳眉細眼,櫻桃小口,富清秀嬌媚之容。善於通過人物的不同姿態、神情和環境背景,表現出人物迥異的內心思緒。

此圖繪一貌美女子,在清幽靜謐的月下吹簫,其情其景引人入勝。

418 《羅浮夢景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費丹旭 紙本設色 縱143.5厘米 橫47厘米 無錫市博物館藏

費丹旭筆下的仕女姿容嬌媚而清秀。衣紋用蘭葉描,更趨流利輕靈,補景取華

419 《柳下佳人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費丹旭 紙本設色 縱127.2厘米 橫30.8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費丹旭筆下眾多的仕女形象,大都是典型的鵝蛋臉,柳眉細眼的臉部特徵,體態修長,表明出清末這一時期文人士大夫的審美特徵。《墨林今話》稱其肖像畫有「如鏡取影,情神酷肖」可見其肖像是很有影響的。

圖中的柳樹連勾帶染,隨意抒寫,頗有臨風搖曳之感。

420 《弄鐲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費丹旭 紙本設色 縱90厘米 橫30厘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藏

肖像畫在費丹旭的繪畫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許多肖像畫,都是當時的文人士大夫,不但在經濟上比較富裕,而且物質生活方面都是門庭華麗,院落幽深,不少還是宦官之家、豪富之門,他們有私家花園,成天生活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

《弄鐲圖》也體現了貴族的閒情逸緻。

421 《南天雁影圖》

中國傳世人物畫全集(十二):清代 (二)

高鳳翰 紙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高鳳翰(1683—1748),字西園,號南村,晚號南阜,膠州(今山東膠縣人)。擅山水,縱逸不拘於法。畫花卉亦奇天趣。乾隆二年(1737)右臂病廢,用左手作書畫,自號尚左生。亦工草書、篆刻,富藏硯。

此圖冊共十一頁。此選其中兩頁:之一是兩位戴帽文士坐於岸上,談興正濃;之二為一老者持杖戴笠,漫步林間,此幅用筆狂放縱逸,簡括傳神,疏密濃淡,宛若天成;筆氣墨韻,蕩漾恣肆,是高鳳翰後期風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三千水無風破浪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