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識人術:生活中這3種人不能深交,時刻牢記,遠離是非
古代識人術:生活中這3種人不能深交,時刻牢記,遠離是非
書海茫茫,古籍作為一種歷史傳承,有的記載了眾多奇人異事,有的告訴後人大是大非。在種類繁多的古籍中《素書》是一本以道理為宗旨,將道德仁義禮總結到一起,告訴人們世間真理的經典書籍。
據說這本書為秦末年間黃石公所著,民間將其視為奇書,黃石公將人們對人性與天理的認識濃縮在沉甸甸的書中,其中就包含了識人術,在《素書》中曾記載了三種人不可深交,我們要時刻牢記,方能遠離是非。
第一類人:不遵守諾言的人。「言行不類,終始相悖,外內不合,而立假節以感視聽者」。
意思是言行不一的人,善於用謊言掩蓋自己表裡不一的品行。與人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一個人立足的根本,而如果一個人言行不一,總是輕易許諾而不去兌現,就會導致喪失朋友的信任。這樣的人我們一定要遠離,他們講的話不要輕易相信。否則最後吃虧的就是自己。
第二類人:利益至上的人,原文:飲食以親,貨賂以交,損利以合,得其權譽而隱於物者。
指的是有的人習慣用吃喝去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用恩惠去相交他人,蠅營狗苟,這樣的人最終會為了利益做出損人利己的事,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迷失了自己。
雖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處於某種目的才去與人相交。這樣的人我們盡量遠離,他們既然當初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與我們相熟,那麼日後自然也能為了利益去出賣我們。
第三類人:斤斤計較的人,原文中寫道:小知而不大解,小能而不大成,規小物而不知大倫者。
一個人總是喜歡斤斤計較,憑藉著小聰明而獲得一些利益,最終這樣的人在面對大事時難以有一個通觀全局視野,他們對是非對錯沒有原則,為了自己的得利,違背道義。這樣的就算頗有才華,最終也會因為眼界泯然眾人。
我們與這樣的人相處,很有可能因為一些小事觸碰了他們的利益從而被記在心上。一個人的氣度往往決定了他能夠達到的高度。一個小肚雞腸的人難成大事,寬以待人,嚴於律己才是一個君子真正的處事態度。
在我們身邊一定存在這三類人,雖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但這對於這三類人,我們要將古人的識人術牢牢記在心中,在面對他們時,保持一定的距離,莫要深交。
朋友不在多,知己兩三人,一兩個能在自己深陷泥淖時伸出援手的朋友,勝過一群酒肉朋友,我們交友一定要認清對方的品行,遠離不可深交的人,以免自身被拖入深淵。
※老祖宗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但下半句少有人知,道破禪理
※曾國藩: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關鍵在於「拿得起」和「放得下」
TAG:扶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