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金剛經》告訴我們,想要智慧生活,要懂得兩點,方得智慧
作為華夏大地有著近兩千年的佛家文化,佛陀大智大慧的思想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智慧想像。佛說,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佛法皆有八萬四千法門。當我們處處都在為生活忙碌而奔波的時候,為種種無明而困惑的時候。我們不凡停下腳步,跟隨佛家文化的傳承,走進佛陀的智慧深處,學會懂得兩點,便可了卻生活中的種種困惑。
第一點:《金剛經》告訴我們不可執著,那什麼是執著?
佛教文化的經典,《金剛經》在中國乃至世界是影響非常大的一部佛經,在民間廣為流傳。通行本有鳩摩羅什翻譯,經梁武帝時昭明太子分成三十二章,即三十二品,屬中觀般若學。
《金剛經》是一部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的佛學經典。念誦《金剛經》據說能產生無上的感應力,理解《金剛經》可以開悟自身的般若智慧。武則天也曾研讀《金剛經》,據說還做偈子稱讚,此偈就名為「雲和梵偈」:「云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復以何因緣,得大堅固力,云何以此經,究竟到彼岸。願佛開微密,廣為眾生說。」
《金剛經》保護了一切宗教性的佛學經典,不管是天文地理皆涵其中。經中佛陀教導眾生不應執相而多次表述。學佛修行經常聽一句話「今日的執著,就是明日的後悔。」
那什麼是執著?對於外界的事情,成敗、得失、是非、人我,放不下,就是執著。有了執著,就是我們困惑的根源。深的執著就是大煩惱,淺的執著就是小煩惱。所以我們要自己做主,想辦法在心念上放掉執著,就能解開煩惱與種種困惑。
當我們人人成長中,會發現其實我們不必對事事去執著,因為社會在變,環境在變,只要不忘向善初心。成長中,當我們的一切都如我們所願的時候,開始沾沾自喜的時候,或許煩惱隨即而來,這正是所謂的物極必反。所以,不管是修行學佛的人也好,還是一切眾生,處世為人,多一份寬容,留一份後路,不要過於太執著。
第二點:《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懂得「有所求,有所不求」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所執著的事情在下一階段,也許我們會變得那麼地可笑。曾有人做過一個蜜蜂與蒼蠅的實驗,把幾隻蜜蜂和蒼蠅放進一隻平放的玻璃瓶中,並使瓶底對著光亮處,瓶口對著黑暗處。結果,有目的地朝著光亮拚命、撲騰的蜜蜂最終衰竭而死,而無目的地亂竄的蒼蠅竟都溜出細口瓶頸逃生。這是什麼葬送了蜜蜂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執著中,我們要「有所求,有所不求」。
人之所以困惑和迷茫,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一個人如果走上了錯誤的道路,錯誤的選擇,等待的將是無盡的苦惱與困惑。你拚命追求的,不一定是正確的;你不去追求的,未必就是錯誤的。明白了我們的追求是對是錯,就明白佛家教導我們應放下的執著。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要我們不論處於何境,此心皆能無所執著,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執著,猶如生根不動,則無法有效掌握我們身邊的一切。所以不論於何處,心都不可存有絲毫執著,才能隨時任運自在。所謂「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就是要在修行中懂得佛陀的教導。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以佛陀的智慧來時刻提醒自己,在有所追求中,不在執著,用一顆正念的心,相信制心一處,方能無事不辦。
所以,佛教文化告訴我們,正念思考是追求成功的重要途徑。你只有用正確的方式來追求自己的幸福,你的幸福才可以長久。在我們人生當中,曾經走過、錯過許多,有很多的遺憾,在前進的路上有許多錯誤的缺口,讓我們無法彌補。其實,這些錯在我們的追求。
人對生活都有追求,但不可過奢,過奢就會痛苦,因為世間事往往是求之不得的;又不可過簡,過簡就會頹廢,所謂「緩進則退,不進則亡」的道理。所以,我們要做到兩點,在「不可執著」的前提下,懂得「有所求,有所不求」的道理,追求正念的思想,就可了卻生活中困惑,方得智慧生活。
TAG:再好終究他是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