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里有名的精髓,讀懂越多、開悟越快!
看完之後我保證你以後會喜歡的,小編阿寶現在上線啦,大家趕快過來和阿寶一起玩吧,相信當你看到本文標題的時候,你已經被阿寶的文章所吸引並銘記於心,哈哈,那你就成為了阿寶鐵杆的閱友,要知道小編的生計可是要靠可愛的你支持和照顧喲,你認真的閱讀,就是對我最好的幫助,更是對阿寶最大的鼓勵。下面邀請讀者們一起探討下文章
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中,般若法門最為殊勝。般若即智慧,《般若經》的內涵以空性為主,通過證得空性,從而斷除煩惱,達到涅槃。該經曾經有過七種漢譯本,如今社會以唐朝玄奘法師翻譯的版本最為流行。本篇文章,小編就經中比較有名的四句話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受益,法喜充滿。
一、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學佛修行,除了要深信因果,還要明白世間萬物都是假相,是虛妄不實的,要看破放下,才能自在。佛法告訴大家,不管任何事物,不能著相,把一切看的太真,就如自己給自己套上了枷鎖、樊籠,受其所困。《金剛經》里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內心不住任何東西,六根清凈,人生的智慧才會顯現。
《金剛經》里有許多有名的句子都表明證得空性的重要性。比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世間所有我們看到的東西並非真實的存在,只是歷史長河虛無縹緲的一瞬,既無常又短暫,所以隨緣、不執著。只有證得空性、看到清凈自性,才可成就佛性。因為一切本為空,所以就沒有什麼得得失失,故而沒有生死、沒有增減,也沒有凈垢,才可真正看破生死無常,不讓心住輪迴。
二、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佛陀當年在菩提樹下悟道的時候曾經感慨道: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卻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此句收錄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佛教認為,佛是開悟的人,人是未來的佛,人人具有佛性,也同樣具有佛的智慧,只是這種佛性和智慧被世間各種虛假的慾望名利所迷惑、所障礙,看不開、放不下,煩惱、偏執、妄想,貪嗔痴慢疑五毒四溢,無法得到解脫。
涅槃,即「滅度、圓寂」,只有遠離這些顛倒夢想,離開生老病死的苦,使智慧和福德都達到了圓滿的成就,達到了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寂靜、安樂狀態,達到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涅槃寂靜。
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代表客觀的物質現象,即具備形體的東西。「空」不是沒有,而是「空性」。「色不異空」,就是說世間一切事物都離不開空性的存在,我們用眼睛看到的所有事物並不是真切的存在,是沒有實體性的,它會隨因緣條件而變化,所以叫「空不異色」。「空不異色」說明空性的顯現也是離不開一切法而存在的。
後兩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家非常熟悉,往往被當作調侃的說辭。這兩句話和前兩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道理是相通的,都表現物質現象依因緣條件而產生和幻滅,都是無實體性的,所以一切皆空,色即是空。證得空性,從而看破生死,大徹大悟,了脫生死。
四、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這句話標明了「五蘊」的重要性,「五蘊」指的分別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蘊」是蘊藏、積聚的意思,「色蘊」屬於物質現象範疇,「受、想、行、識」屬於精神現象範疇。色蘊,指的是對物質的認識,「受蘊」就是接受,面對境遇而產生的心理和適應程度。「想」是獲取、想像,「行」是行動,「識」是認知。
「五蘊」是佛家對世間一切生滅現象所作的簡單歸納和說明,用以教導人們放下一切,從而擺脫苦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菩薩進入般若深觀狀態時,觀到五蘊諸法皆空,而自己無法主宰和決定,因而度化一切痛苦與災難。真心謝謝姐姐哥們辛讀我的文章,同時阿寶希望文章帶給你滿足快樂的同時,不忘給阿寶提寶貴意見!點個贊,最好是傳遞喲,嘻嘻,我自信你會喜歡我,會關注我,如果不大讚同阿寶文章的觀點,您盡可以隨便吐槽,更希望你不吝嗇的批評指教。
TAG:輝哥哥的玩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