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博客的時代過去了,我有點懷念它 | 大家

博客的時代過去了,我有點懷念它 | 大家

「媽媽帶我訪問了許多網站,裡面的內容非常豐富,有時事新聞,有卡通漫畫,有科學知識,還有課程輔導,真是應有盡有。我感到地球一下子變小了,知識的大門一下子敞開了。」



——人教版語文課本《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前些日子不知道錯了哪根筋,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博客,於是試著去登錄了一下。



結果出來的是這個:





雖說網易用lofter代替了博客,但lofter明顯更偏向於手機操作,類似於一個較小眾的攝影愛好者社區。兩者對比,差了點意思。



我是初中註冊博客的。那時候中國進入二十一世紀沒幾年,整個網路生態如瘋長的草地般百花齊放。盜版資源遍地都是,電子閱讀尚未完全從傳統閱讀中分離,以至於段子會被集結出版,變成一本十塊錢的「BBS精選笑話集」。比如什麼「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帶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可能是鳥人」之類。


拿博客舉例的話,零幾年的博客野得他媽都不認識。現在公眾號上有的內容基本博客都有,公眾號沒有的博客也有。奇人異士,隨處可見。



隨便列幾個吧。比如這位寫了一本《燕園夢》,還自創了文學獎的悠哉:





比如這位不知名的上訪戶,日復一日發著同一篇長文,希望為兒子伸冤:




更不用說各類民科了。發明永動機和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都不算啥,我比較感興趣的是這個鐘尺拖動儀(又名彈鋼鏰兒機),通過拖動時鐘實現生命的永恆:





網易還看熱鬧不嫌事大地為他們出過專題:




總之,

大部分人都能在博客上實現個體發聲,平台也支持他們個體發聲。

雖然早在90年代中國就有了個人主頁,但對網民要求比較高。而博客不一樣,門戶網站直接提供平台,既不需要技術要求也不需要花錢,整個流程是傻瓜式的。甚至你隔壁自學電腦的王大爺,都可以通過在博客上po詩詞和回憶錄,成為老年大學的中堅力量。



於是人們發現,原來並不是只有電視和報紙有話語權,自己也可以當記者和評論員。2007年底,女白領姜岩因為家庭糾紛跳樓自殺,並在自殺那天開放了博客,展示自己死前兩個月的心路歷程。之後,網民開始聲討姜岩丈夫王菲,並通過人肉搜索多次騷擾王菲及其父母。




這件事轟動一時,最終演變成第一次引起司法介入的博客事件。相比於以前的bbs,博客用戶的宣洩更流暢,觀點更個性化,傳播更迅速。在當時,博客無疑是即時性、開放性和交互性最強的網路社交平台。



博客首先形成的巨大影響力,正是根植於其傳播特性之上。

當然,當時參與人肉搜索的網友可能沒有想到,類似的「仗義執言」後來會在更加碎片化的微博上司空見慣,並無一例外地變成一地雞毛。


在微博興起之後,博客也曾想往深度文章回歸,但這座山頭馬上被公眾號所佔領。所謂得社交者得天下,人家不僅照樣能發深度文章,還有龐大的用戶基數。隨著用戶大量流失,目前仍有更新的博客,便只剩新浪與和訊兩家了。



於是,原本自帶普羅光環的博客,最後竟成了孤家寡人。






我這種懷古的筆調,可能會讓人想起一些評論人人網的文章。人人和博客在原創龐雜和審核寬鬆上有相似性,如果說區別的話,那大概就是前者很明確地將受眾設置成大學生,而後者在「全民」的廣度上拓展得更遠。大學生是有話語權的,所以人人沒落後時常有人懷念,而博客則走得悄無聲息,以至於沒給我們留下太多集體記憶。





人人嘗試著往直播轉型後,老用戶們將其罵得狗血噴頭



作為總體的個人發聲的力量,理論上應該排山倒海。

但是極度分散的個人產出,作為媒體工業的外延部分,顯然沒有能力與媒體集團整體抗爭。

在制度規範、蛋糕分完之後,博客里那些自發而非自覺的用戶,在新的社交平台上大多陷入失語。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令人遺憾的。要知道博客甫一進入我們生活時,相當多的人對它寄予了社會變革的厚望。比如有評論者就曾評論博客道:



「這是一個最新的可能,使世人有可能超越過去陳舊的表達和交流的方式,當這種表達和交流方式變化的時候,社會已經發生了變化,它原始的權力結構,價值體系和中心都已經發生了變化,個人化和獨立性的思考真正有了可能,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技術上使個人化和獨立性有了可能。」



從現在營銷號技術性的角度來看,很多博客文章大概入不了咪蒙等人的法眼:行文太隨意了,沒有秀米的模板,也沒有誇張的邊距和十四行詩般的換行。沒辦法,博客就是這麼糙。



但是,屬於博客的時代終究太短暫了。一個人發聲是發聲,所有人同時發聲又稂莠不齊的話,平台就會變成嘈雜的菜市場。

短視頻和十萬加文章證明,吸引我們的還是抓人的內容產出,而非「全民性」本身。說到底,我們都是潛在的右翼。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更遙遠的2002年。





「博客教父」方興東



這一年,33歲的方興東創立了博客中國,並在《博客宣言》里發表了一段氣貫長虹的話:「我們把這樣一群信息時代的麥哲倫們,稱之為博客(筆者註:當時方興東用博客指用戶而非平台)。

他們的出現,使我們在互聯網世界,第一次有了知識積累和文化指向,使人類的由粗放的數字化生存,過渡為個人化的精確的目錄式生存。」



彷彿是回應方興東的宣言般,次年6月,中大畢業的木子美在博客中國上刊登了自己的「遺情書」,以白描手法記錄了自己與大量男性的一夜情,其暴露程度遠甚於衛慧和棉棉。在大家還在研究伊妹兒和地球村的時代,這樣的「下半身寫作」對網民來說無疑是炸裂的,其傳播情形與數十年前的《少女之心》仿若,博客中國也幾乎是一夜之間紅遍中國。





李銀河曾積極評價過木子美的「遺情書」



木子美曾說,她是一個自我的女人,渴望被尊重,也渴望被關注自我的存在感。儘管她筆下的女性身體並非純粹,也並非完全超脫了權力話語的制衡,但大體而言,它是自由的。這件事一度引起部分學者的熱烈討論,被認為是西蘇式的女權主義在網路時代的一次實踐。



然而,敢於處置自己的木子美變成了曇花一現。16年過去了,在許多門戶網站中,「女性」欄目仍然是單拎出來的,下轄的是仍然美容、情感和兩性等板塊,這本身就意味著特殊的男權視角。再者,我們看現在網上最惹眼的女性形象,生活之外是直播里的網紅臉、二刺螈的福利姬和各種遊戲里前凸後翹的建模,生活之內則是各種媒體構建的女博士、女白領和女司機。或許有洗奶娃之類的公眾號還在「身體寫作」,但在流量為王的時代,總少不了隔三差五的廣告。





網紅臉與木子美



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網路是越來越追求碎片化和感官延伸的。從博客到微博,從微博到短視頻,只要技術達到,我們幾乎可以預見《頭號玩家》里那種賽博朋克的普及。但正如影片里有壟斷的101一樣,如今的網路也是被為數不多的公司所割據。



上大學的時候,傳播學課程的老師和我閑聊網路。他有點疑惑:



「我用了二十多年互聯網,當時所有人都懷著新時代到來的憧憬,都以為社會馬上要翻天覆地。

可現在回頭看,它真的給我們帶來了那麼大的變化嗎?我覺得世界的規則還是老樣子。」





《頭號玩家》劇照



我堅信人類會越來越往好的方向發展,但這種巨大的轉機顯然沒有發生在網路初興的時期。博客曾帶來一束微光,就是我們真的可以以另一種方式實現個人價值,打破資本和權力的束縛,往人文關懷回歸。然而撇去網路後現代的浮光掠影,我們看到運轉仍然是靠現代的社會規則。

其實仔細想想也不奇怪,畢竟新技術的壟斷,從象形文字被祭司掌控的那一天就開始了。



博客的時代過去了,我有點懷念它。



大家

一周閱讀排行

1.灰狼 | 作為翟天臨同屆的電影學博士,我有話要說


2.

劉曉蕾 | 中國人的死亡恐懼,在《金瓶梅》里說得最透徹


3.

從翟天臨事件,講講學術評價這池水有多深 | 大家·匿名專欄


4.榮筱箐 | 

比貧困更可怕的,是連孩子都習慣了窮日子


5.閆紅 | 

我一直記得自己佔了命運的便宜




點擊文末

好看

,幫喜歡的文章沖榜



本文原標題:《忽然想起,我上次登錄博客是十年前了》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 的精彩文章:

尼德羅 | 鄉村生育觀察: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TAG: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