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管理:干擾學習的負面情緒,如何轉化成正面動力?
當我們看到別人家的「熊孩子」在餐廳不講禮貌,搶自己愛吃的東西,大吵大鬧的時候,或者看到有的孩子在公共場合和父母發飆,甚至踢打父母的時候,我們一定會認為這孩子的父母教育方式有問題。
而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我們認為不好的行為,比如不愛起床、做事磨蹭拖拉,寫作業不主動不認真,遇到難題就退縮的時候,我們通常會責怪孩子懶惰、不上進,才導致有這些毛病,很少在分析原因的時候考慮是否之前教育、引導孩子時存在一些不足,所以才造成現在的局面。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樣有「雙重標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當看到「別人家孩子」愛學習、成績好、勤快懂事、脾氣好的時候,我們在羨慕之餘,有沒有想過如果這個孩子從小生在自己家,他依然會是現在這樣好嗎?當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家長省心又自豪的時候,我們能夠去想想,他們有沒有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地方,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探索、嘗試和應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才有了今天的「因果」?我們自己付出這樣的努力了嗎?方向對嗎?方法對嗎?從接受到剖析自身的問題,不是一個愉快的過程,但這也是成長和進步的必經之路。
我們最常出現的問題,是只關注約束孩子的行為,卻忽略了管理孩子的情緒。
01 孩子的情緒影響他們的行為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統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情緒包括快樂、悲傷、憤怒、驚訝、恐懼和厭惡六種基本情緒,也包括一些細膩微妙的情緒如嫉妒、慚愧、羞恥、自豪等等。
雖然我們通常把情緒分為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但實際上情緒沒有好壞之分。無論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都會引發行動的動機,推動行為的進行。
比如孩子在做一道有一定難度的題目時,會體驗到挫折的感受,會有一些沮喪和焦慮的情緒產生。這些情緒會提高大腦喚醒程度,適當的心理壓力水平會提高專註度,大腦會調度更多資源在當前任務上,以達成目標。
負面情緒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如果負面情緒沒有得到疏導、釋放,或者相關的壓力源問題沒有解決,這個負面情緒可能會休眠,但它不會憑空消失。在某個特定的場景下,它又會被重新激活。
疏導負面情緒的關鍵是接納情緒、面對情緒,最容易踏入的陷阱是忽視情緒、否定情緒。如果我們能夠沉得住氣,引導孩子面對這些情緒,讓他有機會自我主導走完情緒曲線,那麼孩子就會逐漸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和狀態,提高情緒管理的能力。
如果我們擔心孩子的情緒會帶來不好的後果,否定孩子的情緒和感受,他會產生更多不良情緒,失去自我調節轉化負面情緒為正面動力的機會。他的目標、情緒、行為的調節能力得不到鍛煉,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依然會處理不好,處於一種「擰巴」的狀態。
孩子初始的負面情緒,如果被接納,孩子就會有更多可能把它轉換為正面動力。如果初始負面情緒沒有被接納,則情緒狀態會向更負面的方向發展,阻礙好行為產生。或者說,我們的錯誤應對方式,把事情變得糟糕了。
02 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我們有哪些應對方式是不好的?
1.否定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表達出擔心、退縮、無聊等感受時,我們會擔心孩子放棄做該做的事,於是希望通過否定孩子的負面情緒和感受,能夠讓孩子做他「該做的事」。然而當我們否定孩子的情緒的時候,對話結果往往最終演變成爭吵。我們在力圖告訴孩子不要相信他們自己的感受,而是要依靠我們的判斷。
比如我們建議孩子看一本歷史書,可能會有這樣的情況:
孩子在心理上還沒有能力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但是他們能夠知道我們的描述是否符合自己的感受。當情緒被否定時,孩子內心的感受與我們告訴他的如此明顯的衝突,讓他沒有辦法理順和調節,容易讓孩子失去勇氣。
例子裡邊朝代的歌訣,如果是在情緒狀態比較好的情況下,孩子會很感興趣,並試圖背下來。但是在情緒不被接納的情況下,孩子也通常會抵觸我們提出的哪怕很好的建議。
2.隨意批評和警告
我們認為比較重要並且強調過的事情,如果孩子沒有做到,比如孩子忘記帶作業本回來,我們通常會比較氣憤,一邊指責一邊急切地想給孩子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可是孩子遭到這樣一番批評和建議的轟炸,很難去考慮他的問題並承擔責任。以後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他們更傾向於隱瞞。
3.概括和解釋
概括和解釋把一個特定的事件,擴大化到對孩子的總體評價,抓住」一回當百回「。讓孩子的感受得不到表達的機會,孩子很可能不再繼續聽我們講道理,並且抵抗要進行的任務。
比如當孩子在足球訓練時,遇到難題讓他感到情緒低落時,他們往往會把這個難題壓在心裡,通過磨蹭等方式來拖延要進行的事情。問及原因的時候,也很難一下子就表達清楚。
當我們缺乏耐心,概括解釋這個行為的時候,孩子的感受就沒有表達的機會了,但他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所以會找其它客觀理由來搪塞和拒絕。即便孩子屈從了我們的要求,但是情緒低落、消極抵抗總是難免的。
4.忽視孩子的情緒
當情緒完全被忽視時,孩子很難調整他們的行為,為了吸引注意,孩子採取更加過激的行為。
比如孩子在公共場所的時候,可能會無聊,或者某些事情讓他們不舒服,或者有一些需求沒有適當的方式滿足的時候,他們很難遵守一些規則和約定。
這時候一味地制止,很難奏效,總是要「搞點事情出來」。
5.剝奪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過快給出建議,實際上剝奪了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孩子得不到成長。
03 如何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情緒和感受
1.說出孩子的感受
和我們通常擔心的不一樣,孩子在表達負面情緒的時候,不是為了放棄,通常是在尋求認同、轉換和積蓄力量。當負面情緒得到認同和接受時,孩子會覺得受到鼓舞,他們學會面對和調節這些負面情緒。
如果我們幫助孩子面對這樣的情緒,他們會獲得力量,在調節情緒後更加努力。
2.如何表示情緒認同
當孩子感到沮喪時,我們要想到這是孩子正常的情緒反應,他們需要走過這樣的情緒曲線,之後他們內心會生長出力量。這時候我們要「慢反應」,通過傾聽式應答,比如「哦」、「嗯」、「我明白」,以一種關心的態度回應孩子的沮喪,偶爾點點頭或者理解地「嗯」。這樣孩子得到支持和認同,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問題上,他有可能自己解決問題。
3.給予顯示中不能實現的幻想
有時候當孩子遇到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心理壓力過大,會讓他們止步不前,或者抵觸要做的事。這時候,我們將孩子的願望以幻想的形式表達出來時,他們的目標壓力會得到部分釋放,這會使他更容易集中精力面對現實。
4.即便制止不能接受的行為時,也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情緒被接受時,孩子會認清自己情緒下面隱藏的沒有被滿足的需求,所以他們會很容易調整自己的行為。
5.接納情緒和願望,把解決問題的機會留給孩子
當孩子的情緒被認同之後,負面情緒得以消解,他們心裡的疙瘩解開了,就會往下走,去尋求如何解決問題。
我們接納孩子的情緒,保持耐心,孩子情緒問題疏導之後,心理壓力水平調節到適當的狀態,他們會自然地要去解決問題。我們會發現,孩子很多時候不缺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缺少調節情緒的能力,是情緒阻礙了他們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孩子會表達出一些負面情緒和感受,這只是他們在通過這種表達來釋放壓力,尋求認同和共鳴,並不是表示他們要放棄努力,或者要做一些不好的行為。如果我們不接納或者否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會使事情變得糟糕。而當孩子的情緒和感受被接納後,他們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將學會更清楚地辨識、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提高情緒管理的能力。
註:文中部分觀點與案例,參考了《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 孩子才肯說》,如果有興趣,可以深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