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媒體人評論:中國科幻產業元年, 這一代人剛起步

媒體人評論:中國科幻產業元年, 這一代人剛起步



(原標題:《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中國科幻產業元年, 這一代人剛起步)


本報記者 李果 成都報道

超過40億元的票房,使得《流浪地球》成為了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首個現象級的作品,也使得更多人關注到了中國的科幻產業。

電影票房的成功,能否真正推動沉寂已久的中國科幻產業發展?近日,《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拉茲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19年前的2000年7月,劉慈欣的短篇小說《流浪地球》作為「銀河獎徵文」在《科幻世界》上發表。劉慈欣拿到的稿費是2000多元。

拉茲認為,如果說2019年是中國科幻產業元年,那麼科幻產業還需要長期的培育,我們這一代人剛剛起步。 此外,在中國科幻產業的每個鏈條上,都缺乏專業人才。

還需要更多《流浪地球》

《21世紀》:《流浪地球》成為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首個現象級作品,你怎麼看這部電影與科幻產業之間的關係?

拉茲:《流浪地球》最大的好處是做到了把科幻電影和科幻文學結合到一起。除了劉慈欣的作品外,中國具備潛力的作品不少,但缺乏的是能夠對文學進行影視化創作的人才。

以《三體》而言,儘管其創作於2006年,但真正火起來也不到10年時間,而且《三體》是以文字化的方式出現,在沒有視覺化加工前或者進行文創開發前,只能是粉絲文化,屬於小眾群體。

要把科幻文學改編成成熟的科幻電影,需要跨界的人才。但現實是,目前很多科幻作家不懂編劇,不會對科幻作品進行影視化創作,而編劇不懂科幻文學,不能真正對原著進行保留靈魂的再創作。

在《流浪地球》之前,我們也拍攝過一些科幻作品,前幾部電影缺陷非常明顯。但《流浪地球》把很多缺陷改變了,因為郭帆的團隊的專業化,使得這部電影不會有那麼多科學硬傷,物品製作上科幻感也很足。

《流浪地球》還有一點值得肯定,就是對中國文化的植入與輸出。我們可以看到,從《戰狼》到《紅海行動》再到《流浪地球》,是單一英雄—集體英雄—全人類英雄的過渡,即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命運共同體」代表了每個國家都有它的價值,而不像好萊塢科幻電影中,僅有少數國家或者少數幾個英雄能夠拯救地球。

《21世紀》:電影工業的發展,可以極大推動科幻產業的發展?

拉茲:在科幻產業中,科幻電影確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但國內目前的科幻電影還做得不太多。同時,國外有相當大的科幻電視劇和網劇市場,這部分國內也很少。即使在《流浪地球》火了後,現在關注更多的還是在電影方面。

我認為,還應該關注科幻電視劇或網劇的市場。因為它們的持續性更強,不像電影一兩個小時就完了。在國外,比如《星際迷航》、《神秘博士》等連續劇由於其持續不斷更新,可能會影響數代人。

《21世紀》:中國科幻產業的發展,僅有一部《流浪地球》是不夠的?

拉茲:科幻文化要成為亞文化,或者在社會上形成較為濃厚的文化氛圍,其推動力還在於科幻文創,把科幻文學IP以視覺形象的方式進行展示。但這僅僅是第一步,設計的視覺形象要深入人心,需要系列作品的支撐。

以《流浪地球》來說,隨著票房的不斷提升,它的短期效應是有的,但長期效應還不足,這就需要繼續推出第二部、第三部。

以美國的科幻電影和電視劇來說,都有更為深入的挖掘,比如漫威不僅有雜誌、電影、動畫片、遊戲,甚至還有主題公園,可以說是全系列的。在這方面,應該對中國的科幻市場有信心,如果中國的科幻影視產業能夠發展起來,能持續就一個IP不斷發掘和創造,那麼對於科幻文化的傳播是有幫助的。

中國缺乏有歷史的科幻IP

《21世紀》:很多人說2019年是中國科幻產業真正的「元年」。

拉茲:如果說《流浪地球》的熱映,使得2019年成為中國科幻產業元年的話,那麼科幻產業還需要長期的培育。可以說,我們這一代人剛剛起步。

從世界範圍看,科幻文學兩百年,中國的科幻文學出現僅一百年,具體到非科普的科幻文學,可能就是最近30-40年時間。遺憾的是,在這個時間段里,並沒有產生真正的大眾熟知的IP。

事實上,中國科幻文化缺乏的正是一個有歷史的IP,有歷史的IP才有可能形成亞文化,以及符號化的形象。比如,《星際迷航》里史波克的手勢,食指與中指、無名指與小拇指併攏,但中指與無名指大大地分開的手勢,這在科幻圈裡面已經成為符號化的手勢,在很多影視作品中也都可以看見,甚至不懂科幻的人也知道這個手勢,而這需要長期的積澱。

《21世紀》:從「元年」到形成成熟產業的跨度,我們可能還有很多路要走,人才的培養應該是關鍵。

拉茲:在中國科幻產業的每個鏈條上,都缺乏專業人才。就那科幻寫作來說,美國每千萬人口中有56名科幻作家,持續堅持創作的高水平作家約有1500人;日本每千萬人口中有38名科幻作家,持續堅持創作的高水平作家約有480人;而我國每千萬人口中僅有1.5名科幻作家,全國科幻作家總數不超過200人,其中持續堅持創作的高水平作家僅50人左右。

科幻作家的數量匱乏,也導致了科幻文學作品難以持續推出爆款,而這導致我們沒有足夠的原始積累去實現質變。

美國的科幻超級英雄被中國觀眾熟知,如鋼鐵俠、蜘蛛人等,事實上美國的科幻超級英雄可能有成百上千個,而最終能被大眾所熟知的、被影視化的就這麼幾個。所以在形成大IP之前,中國科幻需要一定作品數量的保障,才能夠不斷去嘗試開發IP產品。

《21世紀》:拍攝科幻電影是一個工業化的過程,但科幻寫作是非常個人化的,有沒有辦法可以縮短兩者之間的距離?

拉茲:美國隊長這個人物形象在二戰後就有了,但直到今天依然在誕生新的故事。這涉及到的問題是,在國內文學作品的版權屬於作者,一旦作者停止寫作,則一個人物形象很可能不會再更新。但在美國,版權可以交給專業的機構,比如漫威,由其組建創作團隊,根據市場需要不斷豐富美國隊長的形象,推出更多符合大眾需要的作品。

《科幻世界》有這個計劃,類似漫威的方式,我們首先設立一個人物的世界觀,然後再邀請不同的寫作者,在這個世界觀下不斷寫不同的科幻故事。但這僅僅是一個想法,要實現它還需要一步步的推進。

同時,中國的科幻產業也必須要用影視來推動,否則科幻文化不會真正深入大眾。因此,我們應該鼓勵中國的科幻影視創作,只有拍攝得越多,出現優秀的作品幾率才越高。這就需要無論是投資方、觀眾還是電影公司,都要給科幻電影容錯的空間,不斷地調整與進步,才會產生好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科技 的精彩文章:

蘋果春季新品發布會曝光:iOS 12.2更新 硬體生疑
特斯拉CEO馬斯克一月三上新聞聯播 傳遞什麼信號

TAG:網易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