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外星人》導演寧浩:拍美國人拍不了的科幻片丨專訪
《瘋狂的外星人》上映後,評價兩極分化,豆瓣評分僅為6.4分,遠低於《瘋狂的石頭》8.3分和《瘋狂的賽車》8.0分的評分。對於這樣的低評分,寧浩並不在意。在他看來,《瘋狂的外星人》是他最好的作品。
走進壞猴子影業公司的大堂,右邊陳列架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獎盃,展示著寧浩這位「鬼才」導演獲得的眾多榮譽,玄關處擺放了一尊雕塑——齊天大聖孫悟空低頭盤腿打坐、若有所思。寧浩似乎對猴子情有獨鍾,他將自己的電影公司命名為「壞猴子影業」,官方解釋是代表著「獨立、有態度」。就像那隻「壞猴子」一樣,寧浩特立獨行,一直選擇拍屬於自己風格的作品,他是中國新生代導演中的另類。
2019年春節檔,寧浩將一隻特別的「猴子」帶上了大銀幕。這部由寧浩執導,孫小杭等編劇,黃渤、沈騰領銜主演的喜劇、科幻影片《瘋狂的外星人》於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上映,首日票房破4億元,截至2月22日票房已突破21億元,排名春節檔影片票房第二位。
《瘋狂的外星人》已經是寧浩從影以來票房最高的作品了,從商業角度講他已經成功了。難得的是,寧浩做到了滿足大眾趣味的商業性和表達作者思想的藝術性之間的平衡,他讓科幻片有了中國氣質,讓觀眾在啼笑皆非之餘還有更深層次的拷問與思索。對於觀眾,《瘋狂的外星人》是一部好笑好看的商業大片;對於寧浩本人,《瘋狂的外星人》是屬於他自己的作者電影。
荒誕的故事內核
《瘋狂的外星人》改編自劉慈欣的科幻小說《鄉村教師》。寧浩很喜歡劉慈欣的作品,早在9年前他就拿到《鄉村教師》版權,之後就是漫長的改劇本的過程,一直改到版權都過期了,寧浩又去找劉慈欣再次支付了一筆版權費。在這個過程中,寧浩創作了好多個版本,嘗試了各種方向的故事,中間寫不出來時,他還插空拍了個《心花路放》,拿下2014年國產電影票房榜首。
寧浩發現在《鄉村教師》故事當中其實藏著一個特別荒誕的內核,就像是一個孩子王掉進了星球大戰裡面,戲劇衝突很有荒誕性。他就決定截取這個部分來做,只把荒誕性保留。「《鄉村教師》講的是一幫農村孩子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故事,裡面最有趣味的是很落後的農業文明和很先進的外星文明之間發生了衝突。《瘋狂的外星人》反映的是中國市井文化和外星文明之間的衝突,與《鄉村教師》其實是一樣的。」寧浩說。
雖然全片基本和原著故事沒什麼關係,但《瘋狂的外星人》仍註明影片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鄉村教師》。寧浩說,故事的創意來自於劉慈欣的小說,只不過後來越改越跟原著不像,雖然只用了一個點子或緣起,但是要尊重原作者。
寧浩習慣於荒誕的手法創作草根階層的故事,「瘋狂」系列前兩部《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無不是荒誕不經的故事。在《瘋狂的外星人》中,寧浩在科幻電影的外衣下繼續演繹了黑色幽默的套路,沈騰扮演的沈騰飛和黃渤扮演的耿浩,全程都在耍猴和被猴耍。出人意料的跨物種對決,別開生面的「星戰」,讓觀眾啼笑皆非。
最荒誕的是故事的結尾,外星人喝斷片兒自己走人了,整個故事突然戛然而止。寧浩說他不相信那種主人公通過自己努力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套路。「『瘋狂』系列裡頭所有的結局都是意外,《瘋狂的石頭》中郭濤飾演的保衛科科長包世宏其實沒做到什麼事情,這個世界就是這麼荒誕地解決問題,而不是說在我們人類的控制之中,通過自己努力就能把它解決。」寧浩說。
寧浩是個現實主義者。寧浩常說他很少計劃自己的人生,遇到什麼情況,就按照什麼方式去辦,「拍電影就是混口飯吃,能養活自己就行」。
在寧浩身上,隨處都能看到隨遇而安、甚至玩世不恭的痕迹。用他自己的話說,帶著學生作品《香火》參加洛迦諾電影節其實只是想免費出國旅遊,他的畢業證都是隔著校門扔出來的。2012年出版的寧浩個人首部長篇對談錄被命名為《混大成人》。談及壞猴子影業,他也會說沒有特別明確的計劃,都是「混混看、稀里糊塗混來混去」。
某些時刻,這位「鬼才」大導演看上去跟他的作品裡諷刺的那些「小混混」一個樣,沒個正經。在他的詞典里,「混」也是一種有態度的生活,「混」並不一定意味著沉淪、墮落,小人物也可以混出一片天地,「混」也可以混的很洒脫、很執著、很精彩。
不想拍大片
在確定拍攝《瘋狂的外星人》之初,寧浩就決定拍一個特別的電影。在寧浩看來,「美國人已經拍了那麼多科幻大片,我並不想拍什麼大片,要拍就拍一個美國人拍不了的、關於文化碰撞的電影。」
在《瘋狂的外星人》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和好萊塢科幻大片完全不一樣的外星人。好萊塢電影中的外星人總是以高級文明物種的面目出現,高高在上俯視地球上的人類。而寧浩鏡頭中的外星人總是渾渾噩噩的,甚至被兩個市井小民刷的團團轉。
寧浩就是這樣一位不按套路出牌的另類導演,他重新詮釋了「外星人」這個被好萊塢壟斷的形象。在他看來,美國科幻片中的外星人都是靈長類動物本身就是一件挺可笑的事情,「全宇宙都是由靈長類統治?這是個非常荒謬的想法,所以我們就拿訓猴的東西跟它對應。」
在創作這部影片過程中,寧浩覺得最難的就是如何找到敘事的獨特性。「過去我拍的電影都有現實生活題材,《心花怒放》的劇本三、四個月就寫完了。拍《瘋狂的外星人》難在它沒有什麼現實生活中可參照的東西,需要去生造,還要像那麼回事,這個太花功夫。」寧浩說,要保證觀眾看到影片時會覺得這個故事只能發生在中國,所以影片選取了耍猴的情節,還有金槍鎖喉、酒桌文化等,這都是中國特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這部被不少網友稱為「中國土味科幻」的影片中,充滿了來自市井底層的氣息,從山寨風的世界公園,到油膩荒誕的社會底層草根,再到帶有東北二人轉風格的配樂,影片融進了諸多底層生活的笑料。就連外國特工也如同「瘋狂」系列前兩部中的香港大盜、台灣黑幫一樣的水土不服。
雖然故事上是反好萊塢的,但在特效製作上,影片一定都不「山寨」。整部電影製作投資達到4億多,其中特效成本佔比達到50-60%。寧浩說,影片實現的特效是難度最高的A類特效——生物表演類特效,這在全世界都是最頂尖的,只能請國外的團隊進行製作,包括《少年派》的團隊、《侏羅紀公園》的團隊都參與了。
擅長小成本電影的寧浩坦言「不太會弄」大成本電影,「最大的困難在於溝通管理,各種失控、不可控,大製作一定要有合適的人來管理,否則導演太累了。」
目前最好的作品
《瘋狂的外星人》上映後,評價兩極分化,豆瓣評分僅為6.4分,遠低於《瘋狂的石頭》8.3分和《瘋狂的賽車》8.0分的評分。對於這樣的低評分,寧浩並不在意。在他看來,《瘋狂的外星人》是他最好的作品。「春節檔是個非常特殊的檔期,所有的人,不管喜歡蘿蔔還是白菜,都湧進電影院,這個時候他們對電影的選擇往往是非理性的,做出的評價也往往是情緒化的。」寧浩說。
在《瘋狂的外星人》中,寧浩依然執著於街頭市井文化,用小人物的困境構建起了一幕幕荒誕喜劇,黃渤和沈騰倆人從頭吵到尾,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各種誇張的演繹。
在荒誕的外表下,寧浩思考的問題又極其深刻和嚴肅,他在討論劇本時最常聊的是一個故事裡面的主題思想和人物的動機,因為這層自我表達和思考,讓他的電影不僅僅停留在荒誕喜劇或者鬧劇的層面。
全片貫穿了一個外星人>美國人>中國人>猴的生物鄙視鏈以及寧浩對於「鄙視鏈」「優越感」的諷刺和調侃,低端文明挑戰高級文明,草根戲耍精英,通過反傳統、反秩序、反刻板印象的敘事,讓每個角色輪流充當「猴」的角色。影片透析著寧浩對中西文化根源性差異的思考,和對好萊塢科幻體系的解構與戲謔。
寧浩的喜劇絕非讓人看過笑過、出了電影院就會忘掉的作品,它擁有更加深刻的主題與內涵。就如同寧浩本人一樣,總是在嬉笑與嚴肅,荒誕與清醒之間遊走。
《瘋狂的外星人》是一部帶有鮮明的個人烙印的作者電影。寧浩說他不喜歡美國電影的工業化製作,因為「很難把作者的特殊性格拍出來」。「作者作品與工業化作品之間本來就是矛盾的,不工業化就做不成大片,但所有大片都不是作者電影,在美國也是如此。」寧浩說。
寧浩非常推崇周星馳,在他看來,周星馳把藝術和商業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他的電影沒有第二個導演能拍,所以屬於作者電影,但同時他也很商業,他的作品能賣座,這一點很了不起。」從某種角度看,寧浩有點像周星馳,他們的作品都關注底層小人物,生活離奇,荒誕不經,卻從沒放棄向上的努力。
從2006年憑藉《瘋狂的石頭》一炮走紅,寧浩在藝術和商業上早已功成名就。然而他說自己最不習慣的就是周圍的人越來越把他當做一位知名大導演。「我自個啥也不變,但是周圍很多人都變了。我拍的電影講的就是人人平等,當別人看你有身份差的時候就會讓我特別憤怒。」寧浩說。
推薦閱讀
CSM發布短視頻調查報告:多屏互動已成行業趨勢
「把脈」《老中醫》|對話陳寶國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並附上原文鏈接。更多資訊請登錄手機版「綜藝+」m.zongyij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