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難道是慈禧太后維繫和延長了大清帝國半個世紀的生命?

難道是慈禧太后維繫和延長了大清帝國半個世紀的生命?

慈禧姓葉赫那拉,生於道光十五年(1835年),小名蘭兒,滿洲鑲藍旗人。父親惠征曾任安徽徽寧池廣太道道原。16歲那一年(1851年),大清帝國新帝咸豐登基,蘭兒從安徽選秀入宮,被封為懿貴人。

19世紀上半期,西方世界的工業革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此時的大清帝國已經走過了他的巔峰時期,從咸豐帝開始這個王朝實際上就開始和一個女人的命運連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對大清帝國發難的也是一個女人執掌的帝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當大英帝國在1500年就開始向外不斷擴張的時候,1644年入關的大清帝國則沉湎在繼承大明帝國的一方家業里,以「天朝」之國自居實行海禁政策他們不知道,此時地球另一邊大英帝國的艦隊和商船正繁忙地穿梭在美洲、非洲、印度和歐洲之間,陶醉在自我的富足與威嚴之中,對整個世界視而不見。

相對於大清帝國的其他皇帝來說,咸豐遠不及他的祖先:既沒有努爾哈赤那樣開疆拓土、創建帝國的雄才偉略,也沒有康熙乾隆那樣大權在握、維持盛世的執政能力,他不過是個平庸的有些無能的皇帝。

即便如此,想親近這樣的人也不容易,蘭兒在初入宮的時候不過是等級森嚴的嬪妃中偏低等級的貴人而已。但如同任何留名青史的人總是需要幾分運氣一樣,蘭兒非常幸運,她於1856年生下皇上子載淳,為咸豐生了一個兒子!這讓咸豐興奮不已,要知道她的丈夫遠不像他的祖先那樣擁有旺盛的繁殖能力,他把過多的精力消耗在了收藏在頤和園裡的幾位女人身上,他先後有20多個女人,但就是這些女人誰也沒能給他生一兒半女。

蘭兒16歲入宮,但直到咸豐四年才晉陞為懿嬪,對於一個女人來說這種晉陞太緩慢了,女人的青春是短暫的,如果不能儘快爬升到一個高位,那麼她就是有再大本事也註定成為一個無人問津、人老珠黃的深宮女人,沒人會知道她。上天又為這個女人營造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咸豐的第一位皇后是未登基前娶的薩克達氏,但這個女人實在不走運,她在咸豐繼位前一個月去世,咸豐只好追封她為孝德顯皇后。咸豐娶的第二個女人是鈕祜祿氏,也是在咸豐登基前娶過來的。而這個女人對蘭兒來說也恰到好處,她是一個中國人傳統中的女人:端莊賢淑,對蘭兒來說最重要的是,她不夠心狠手辣。

薩克達氏死後,咸豐也就自然冊立鈕祜祿氏為皇后,名孝貞顯皇后。

對中國後宮來說,女人之間的角逐其實首先是一場生殖比賽:看誰能生孩子。其次就是為誰的兒子能得到地位而進行第二輪角逐。蘭兒再次贏得了一個幸運:咸豐五年(1855年)五月,咸豐的一個妃子他拉氏生下了一個孩子,但卻是一位公主,第二年三月,蘭兒成功地為咸豐生下了一個兒子載淳,而此後咸豐再也沒能讓任何一個女人懷孕。但這卻保障了蘭兒,她基本不再需要進行殘酷的第二輪競爭,她的兒子也是丈夫唯一的兒子。

生下兒子後的第二年,蘭兒就被晉陞為懿貴妃,此時,在她上面就只有兩級了:皇貴妃和皇后。此後,咸豐另一個妃子玫貴人也曾在咸豐八年(1858年)生了一位皇子,但很不幸,她的兒子很快就夭折了。

與蘭兒相反,咸豐皇帝需要感嘆他生不逢時了——當他登基之時正是大清帝國自開國以來開始面對最大衝擊的時代,1839年的鴉片戰爭就已經證明這個大帝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煩:他過時的海洋艦隊和陸地騎兵根本不是用工業革命裝備起來的大英帝國軍隊的對手,當然,他還不知道什麼叫工業革命,更無法想像自己很不幸被擠壓在兩大文明板塊之間,即使他擁有努爾哈赤、康熙那樣的能力,恐怕也只能無奈的嘆息。

他從繼承大統的那一天起就面對一個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帝國,一個內憂外患的帝國——兩大文明的衝擊、異族統治與傳統漢民族正統觀念的十字形矛盾弄得他狼狽不堪。江南的太平軍已經佔據半壁江山,而200多年前勇猛善戰的八旗兵已經成了令人恥笑的烏合之眾,現在全靠兩支漢軍來抵擋兇猛的太平軍:李鴻章的淮軍、曾國藩的湘軍;帝國的四周到處都是歐洲強盜,這個帝國已經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後、最好的一塊大蛋糕,這些強盜後裔們現在又成了地地道道的入室搶劫者。

咸豐四年(1854年),咸豐無法應付貪婪的英國人和法國人,只好讓廣州巡撫葉名琛代勞,但一個巡撫是阻止不了英國人和法國人的,他們提出了一系列讓皇帝驚恐不安的要求:他們要求公使駐京、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為通商口岸、大幅消減貿易稅、允許傳教士自幼傳教等。在皇帝看來無論哪一條都讓他寢食難安,因為這無異於是在告訴他,列強將怎樣一步步地拆毀他的帝國。

咸豐無奈之下只能拖延談判,但英法很快向大清帝國皇帝提出修改條約的要求,這激怒了咸豐血管里所剩無幾的一點血性,他惱火地拒絕了英國和法國的要求,於是,拿破崙三世和維多利亞女王很快聯合起來給了他一定教訓——第二次鴉片戰爭。

如同所有想發動戰爭的人都很容易找到借口一樣,英國人輕鬆地找到一個借口:「亞羅號」,這是一艘在香港註冊的船,除了船長,其他人都是中國人。習慣於盤剝敲詐的廣東地方官員因這艘船已經超出註冊時間為由,扣押了這艘船,英國領事巴夏禮立即以此事作為挑起戰爭的借口。人數不多的英法聯軍擊敗已經成了驚弓之鳥的帝國軍隊,11月14日英法聯軍攻陷廣州,昔日曾代表大清帝國與英法談判的兩廣總督葉名琛成為階下囚,並且被送進遠在印度的監獄。

咸豐只好同意英法的要求,接受修改條約的要求,幾乎完全按照英國人和法國人的意見修改條約、賠款,並開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當然,當你面對眾多劫匪的時候,你最好多準備些禮物。咸豐八年3月,英國、法國、美國、俄羅斯等組成的海洋聯合艦隊共計20艘軍艦進抵京師外圍的海洋關口大沽炮台。美國駐華公使和英、法、俄三國公使一同到達大沽,照會清政府並由美國公使廉開始和直隸總督譚延襄舉行談判。20天後,聯合艦隊經過秘密勘察發現了一條能繞過炮台前淤沙屏障的水道,咸豐八年四月初八,英、法、美、俄等列強組成的海軍陸戰隊以突然襲擊的方式輕鬆地佔領了這座重要的炮台。京師門戶大開。

大清帝國最後還是不得不和美國、英國、法國和俄羅斯各自簽訂了一系列條約,不得不在割地、賠款、通商、關稅、公使駐京、傳教等方面做出規定,這使《天津條約》成為《南京條約》的擴大版,也就是歐洲各國要求的修約。

就在咸豐帝拒絕將天津闢為通商口岸的要求後,英法聯軍開始對北京發動軍事攻擊,咸豐選擇了出逃,帶上了慈禧和慈安還有唯一的兒子,他怎麼也沒想到這次出逃一去不復返,但卻成全了慈禧和奕?。

英法聯軍在咸豐剛剛逃出北京後就攻入京城,圓明園的火整整燒了半個月。

咸豐十年(1860年)九月底,英法聯軍在《北京條約》正式簽訂後撤走。然而面對如此巨大的損失咸豐帝卻無動於衷,他在避暑山莊反而過得十分逍遙,每天照樣聽戲,這裡儼然一片鶯歌燕舞。咸豐甚至也不再聽懿貴妃的勸諫,甚至下令說「本年迴鑾之舉,王公大臣等不準再行奏」。終於,咸豐帝在一次昏厥後再也沒能站起來,他躺在床上,自己也知道氣數已盡。

懿貴妃心中十分清楚,咸豐對她並不放心——慈安為人穩妥,沒有野心,慈禧不但貪戀權力,而且為人狡詐,心狠手辣,並且最重要的是她頗具雄才大略,她對權力的貪戀遠遠超過孝庄皇后,與武則天堪比,而才能韜略又絲毫不遜於武則天。

懿貴妃現在已經變成了慈禧,並開始了「垂簾聽政」。同治繼位後僅僅三年(1864年),六月十六日,曾國藩的軍隊就攻克太平天國都城南京,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其實所謂的「同治中興」主要是三方面:一是以英法俄為主的歐洲列強勢力暫時得到滿足,基本上沒有再提出更深的要求;二是太平軍被消除,作為經濟中心的江南逐漸開始在凋散中恢復;三是兩宮和恭親王實際上均奉行相對開放的經濟政策,而並非想人們通常雖說的那樣,慈禧太后是中國發展進程最大的阻礙者,在晚清以至整個中國近代史上,「同治中興」時期其實是洋務運動最繁盛的時期。

在這一時期,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一批封疆大吏和朝廷重臣開始了一場旨在「求富,求強」的洋務運動,但與西方自由資本主義有著根本的不同點:這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官僚資本主義,目的是要維護並鞏固清政府的統治;而不是英美那種自下而上的民間資本主義,當然,慈禧等人並不禁止民間資本的發展,相反他們給了一個相當寬鬆的環境,而正是由於這一系列舉措才為中國後來民族資本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這種發展模式實際上也是按照慈禧等人的設想,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尤其是軍事工業體系,因為慈禧等人明白,英法俄等歐洲勢力在的得到一個階段的現實利益後,必然還會要求進一步的利益,慈禧等人是在用一種短暫的妥協換取民族發展,以求再次決戰。

慈禧在中法戰爭後罷免了恭親王的一切職務,慈禧知道此時才真正像一個女皇那樣大全獨攬,但她看守的卻是一個衰敗的帝國,她是大清帝國的女皇不是大英帝國的女皇,她沒有維多利亞幸運。大清帝國與日本幾乎同時開始了一段「繁榮期」,但大清帝國的「同治中興」與日本的明治維新不可同日而語,明治維新是徹底的變革,「同治中興」不過是經歷劫難的大清國一段時間的喘息等待它的仍然是無休止的戰爭與屈辱。

1894年7月1日,朝鮮內戰爆發,對大清帝國來說,這是日本向大清帝國勢力範圍發起攻擊的序幕,大清帝國在努力維護著這個最後的藩屬國。慈禧下令向朝鮮派兵,但僅一個月後,清兵就在平壤大敗,緊接著在十月,大清帝國耗費巨資經營多年的旅順及威海幾乎全軍覆沒,這讓世界都大為驚訝,包括日本都沒有想到勝利會來得這麼容易,這場戰爭的失敗也讓慈禧寢食難安。

1895年簽定《馬關條約》。慈禧已經盡了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以夷制夷」策略,但所能做的也僅僅是爭取俄德法三個國家干涉日本,而對慈禧來說,更大的風暴是甲午戰爭的失敗,以及《馬關條約》的巨額賠償不但導致「同治中興」的成果毀於一旦,而且日本的崛起對國民的刺激更甚於歐洲人的入侵。

1895年4月,日本逼簽《馬關條約》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梁啟超發動在北京應試的1300多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史稱「公車上書」。從此揭開了短命的維新變法的序幕。而讓慈禧無法容忍的是光緒帝竟草率地參加了這場學生變革,1898年光緒帝頒布《定國事詔》,宣布變法。慈禧也看到,光緒這麼急於支持康有為的改革實際上還包含著一個圖謀:奪回應屬於皇帝的權力。

就在光緒皇帝準備發動維新的前一年,1897年發生了「曹州教士案」,山東巡撫的政策是「民可用,團應撫,匪必剿」。這導致義和團運動很快發展起來,並聚集到北京。而光緒竟就想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改革,老邁的慈禧仍然像年輕時候一樣果斷,1898年9月慈禧太后突然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將光緒囚禁於中南海的一個小島,然後發布訓政詔書,再次臨朝「訓政」,但此時慈禧已不如當初。1900年,慈禧踏上了去西安的旅途,她知道,當她再次返回北京時,洋人已替她撲滅了一場大火,但慈禧也需為此支付一筆高昂滅火費——《辛丑條約》。

慈禧一生統治大清帝國48年,因為她的存在,大清帝國又延續了整整半個世紀,儘管後人多對慈禧發出詛咒,認為她阻礙了中國的近代史進程,其實,這是很難用一兩句話簡單地去評論的人物,在那樣的年代,環境下,無論誰都不可能做得完美,甚至可以說,在慈禧的年代,唯有慈禧能把帝國維持到20世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他如何從一個小癟三混進老上海灘十里洋場成為上海皇帝的?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