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日本飛船向小行星「射擊」為哪般

日本飛船向小行星「射擊」為哪般

作者:Neel V. Patel


距離地面1.8億英里(約2.9億公里)處有一顆小星星名為「龍宮」,直徑約960米,每十六個月繞行太陽一周。如果一切穩步進行,大概2月22日,我們人類將以科研之名,射它。


科學家為這一刻已經準備良久,都快10年了。2014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JAXA[突然安利一波宇宙兄弟]) 發射探測飛船隼鳥2號對小行星「龍宮」進行探測,以了解太陽系內小行星的結構與組成。

隼鳥2號無疑是迄今為止最「狂野」的太空探測任務之一,它搭載有多種影像與數據收集設備。其核心目標是部署4台登陸車,三台已於去年秋天著陸,並已傳回圖像。


然後就是樣本採集帶回,讓整個任務更厲害。周二,飛船將下降至小行星表面並進行樣本採集。一旦飛船登陸,就會向表面的岩石以時速670英里(約1078公里/時)發射一發5克重的金屬子彈,接收樣本的設備會儘可能多地接住被擊碎的岩石碎片(小行星的微重力環境將使該任務比你想像得更可行)。隼鳥2號將多次重複這一過程並收集更多樣本,帶回地球以供我們進行研究。


以上還不是任務的全部:第二次樣本收集嘗試將會在春天進行,使用炸藥在「龍宮」表面炸出直徑約1.82米的大坑,收集樣本並帶回。太刺激了。


為啥要弄出這樣的爆炸長度?雖然有些人希望對岩石的分析可以告訴我們更多關於在遙遠的未來尋找小行星資源的信息,但大多數科學家都專註於使用「龍宮」樣本來了解太陽系的起源。同「冥王號」任務(OSIRIS-REx,另一個小行星樣本取回研究任務)一起,隼鳥2號能夠呈現更好的關於太陽系起源的信息,可以為研究地球生命起源帶來更多助力。

多數關於太陽系形成的信息來自於過去45億年來的已經撞擊地球的隕石。我們從對這些物質的嚴格分析中了解到了很多東西,但我們的理解仍然局限於這些岩石在通過大氣層並撞到泥土時受到的污染,或者隕石破裂並迅速變成渣渣。通過遙感技術研究太空中小行星的軌道飛行任務增加了新的見解,但鑒於圖片不能用於進行物理或化學研究,圖片只能告訴我們這些岩石的構成或形成方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帶回採樣,無論多麼大膽,我們還是要干。


亞利桑那大學冥王號任務的科學家邁克爾·諾蘭表示:「帶回的樣本將告訴我們小行星來自哪裡,這些樣本很純凈,沒有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且沒有什麼比完整的、原始的一塊岩石更像是幾十億年來的傳世之寶了.


JAXA最初的一次隼鳥號任務是近地小行星樣本取回首次成功的任務,但其實是部分成功,那些樣本比較細碎,是從一個由火山岩石組成的小行星中收集的。儘管如此,從該任務帶回的微小塵埃樣本有助於我們了解太陽系中某些岩石的時間線和歷史,特別是那些位於小行星帶外的岩石。隼鳥2號將更進一步。諾蘭解釋道,「龍宮」是一塊更為原始的岩石,富含碳元素並有一種寶石一般的外觀。小行星「貝努」,即冥王號任務的主要目標,也會被採集一部分樣本送回地球。諾蘭表示:「我們將帶回兩份截然不同的太陽系歷史。」


這些樣本將幫助我們獲得大量有關小行星作為有機和無機材料的容器穿梭於不同空間的知識。換句話來說,就是小行星是否為地球生命的誕生播下了種子。


但首先我們必須收集到那些樣本。隼鳥2號將在今年完成任務並於12月從「龍宮」返航,於2020年帶著岩石樣本返回地球。讓我們祝願這次「射擊」不會「逆火」(backfiring,也有事與願違的意思,雙關)。

本文譯自 popsci,由譯者 HW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貓主子有時會在你愛撫它時「反咬一口」
世界上空氣最乾淨的大城市

TAG:煎蛋 |